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忠

作品数:61 被引量:275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污染
  • 8篇脱硫
  • 6篇烟气
  • 6篇扬尘
  • 6篇脱硫剂
  • 6篇颗粒物
  • 5篇循环流化床
  • 5篇烧结烟气
  • 5篇流化
  • 5篇流化床
  • 5篇催化
  • 5篇催化剂
  • 4篇低温SCR
  • 4篇脱硝
  • 4篇污染特征
  • 4篇二次扬尘
  • 3篇低温脱硝
  • 3篇电凝聚
  • 3篇烟气脱硫
  • 3篇烟雾箱

机构

  • 59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重型机械...
  • 1篇陕西省大气探...
  • 1篇陕西省环境科...

作者

  • 59篇刘立忠
  • 29篇张承中
  • 9篇杨毅
  • 4篇徐亮
  • 4篇孟捷
  • 4篇王晓平
  • 4篇赖志强
  • 4篇黄学敏
  • 4篇高建华
  • 4篇周变红
  • 3篇马程程
  • 3篇马万里
  • 3篇乔皎
  • 3篇李涛
  • 3篇温利
  • 3篇葛碧洲
  • 3篇张伟
  • 3篇李世新
  • 3篇金奇庭
  • 3篇郭娜

传媒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应用化工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环保科技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重型机械
  • 1篇甘肃科技
  • 1篇环境化学
  • 1篇陕西建筑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中地区细颗粒物碳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26
2019年
为研究关中地区细颗粒物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7年9月4日至2018年1月19日在关中地区5个主要典型城市(西安、渭南、铜川、宝鸡和咸阳)设置采样点(XA、WN、TCH、BJ和XY)进行细颗粒物(PM2.5)的手工采样观测,碳组分环境样品采用热光透射法(TOT)分析.结果表明,细颗粒物中OC和EC平均浓度分别为(14.48±7.86)μg·m^-3和(2.27±0.95)μg·m^-3,占比分别为18.04%和2.99%,与其他城市相比污染较为严重.碳组分占比的空间分布为XY> WN>XA>BJ>TCH,且季节差异明显,冬季占比高于秋季.OC与EC的相关性显著(R2=0.79),有着较为相同的污染来源.OC1在碳组分中比例最高为23.44%,碳组分的浓度顺序为OC1> EC2> EC3> OC4>EC1> OC2> OC3> EC4> EC6>EC5.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的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碳组分的4类主要贡献源为生物质燃烧与燃煤源、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和道路扬尘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48.63%、23.07%、18. 82%和9. 47%,各点位的污染贡献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康宝荣刘立忠刘焕武李养养艾双双曹宁雷颖
关键词:细颗粒物有机碳元素碳
生物滴滤塔净化中低浓度H_2S气体的挂膜实验研究
2007年
本文通过对两种填料处理硫化氢气体的挂膜实验研究,表明挂膜方法、填料性能、温度、PH值、入口浓度等均影响挂膜效果与硫化氢去除率,并且得出陶粒挂膜启动时间比阶梯环快。
任静张承中刑诒刘立忠王小平郭明菲李世新石卫光
关键词:H2S陶粒阶梯环
半干旱地区农田地表粉尘释放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半干旱地区农田地表粉尘释放特征,采用野外观测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地表特征与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相关性、不同季节和不同地表土壤类型与地表粉尘释放的相关性,得到了半干旱地区农田粉尘释放通量。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裸露的农田中沙壤土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最大,地表粉尘释放通量为21~39μg·m^(-2)·s^(-1);其次是壤土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为12~19μg·m^(-2)·s^(-1);黏壤土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最小,在5~8μg·m^(-2)·s^(-1)。
高建华张承中赖志强王颖钊刘立忠
关键词:土壤学半干旱地区
Mn-Fe/USY催化剂的低温脱硝和抗中毒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以USY为载体,Fe和Mn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粉末状的Mn-Fe/USY催化剂,应用于脱硫除尘后的低温SCR脱硝。考察了活性组分含量对催化剂活性以及抗SO2和H2O中毒性能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固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7Mn-Fe/USY有较好的低温脱硝活性,在空速为10 000 h-1,氧气含量为5%(体积分数),反应温度为210℃时,脱硝效率可达到60%;有较好的抗水能力和抗SO2能力,但同时抗水抗SO2能力较差;同时H2O对催化剂的影响是可逆的,SO2对催化剂造成不可逆的失活。各种表征表明,Mn-Fe/USY催化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Mn Ox和Fe Ox呈无定形态均匀分散在载体USY上,载体表面有大量的Bronsted酸位和较多的活性中间产物。
刘立忠韩俊风张彧佟欣宇李志强
关键词:低温SCR
黄单胞菌生物滴滤塔处理硫化氢能力及产物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黄单胞菌为硫氧化菌种挂膜于生物滴滤塔,研究其去除能力及产物。通过测定压降、生物量确定挂膜时间,以进出气口浓度变化反映去除效率,测定营养液pH值变化,用SEM电镜扫描、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单胞菌挂膜时间为4d,持续运行,菌种均匀地分布于填料表面;保持气体流量为1 L/min,H_2S气体质量浓度在2 000 mg/m^3以下时,去除率大于90.5%,单位体积最大生化去除量为43.23 g/(m^3.h);以10 d为周期添加营养,系统的pH值在5~7;自然沉降得到的黄色颗粒状沉淀粒径为3.161~31.90μm;能谱分析表面主要成分为C、O、S,应该为微生物和S系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干燥粉末的主要无机物质存在形态为S单质。塔在弱酸环境运行,能减少对装置的腐蚀,营养液中通过物理沉降、过滤、低速离心的简单手段,就能回收产物S单质。
葛洁张承中刘立忠雷蓓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黄单胞菌生物滴滤塔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低温SCR锰基催化剂制备参数优化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正交试验法和综合平衡法优化低温SCR锰基催化剂(Mn(w)/TixCe1-xO2)的制备参数。以载体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载体成分配比(n(Ce)∶n(Ti+Ce))、催化剂活性成分负载量、催化剂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为正交试验的6个因子,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脱硝效率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载体焙烧温度是影响低温SCR锰基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结合综合平衡法确定催化剂较佳的制备条件为:载体焙烧温度500℃,载体焙烧时间5 h,载体成分配比0.4,催化剂活性成分负载量10%,催化剂活化温度550℃,催化剂活化时间5h。
刘立忠郭娜马程程温利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正交试验低温SCR
手动便携式水体水样分层采水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便携式水体水样分层采水器,包括外部套管,在外部套管上有固定把手,在外部套管内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上有出水口,在活塞腔内部装有活塞,活塞腔和活塞上方分别安装有单向阀,活塞腔连接采水管,采水管外部套管壁上有...
刘立忠薛梁磊
文献传递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和控制策略被引量:4
2007年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潜在污染源,为确保地下水源的安全,必须进行安全填埋场对地下水的环境风险评价。为防止地下水受到渗滤液的污染,从填埋场的构造应采取严密的防渗措施。如防渗失效,应采取适宜的治理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
刘茵杨毅刘立忠
关键词: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地下水控制策略
整合实验室仪器的探索与实践——室外气象监测站建设
2009年
整合环境学院的仪器设备,建立室外气象监测站。针对设备选型和要素选择、站址选择、防雷措施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处理数据传输入库系统,建立室外气象参数的数据库,为实验教学中环境监测和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具体、真实、可靠的数据。
刘伟刘立忠陈兴都李成伟杨福玲
关键词:防雷措施数据库
不同来源溶解态腐殖酸与Cu^(2+)作用的荧光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三维荧光等高线图以及其所确定的荧光峰荧光强度随溶液化学条件的变化,研究不同来源溶解态腐殖酸与Cu2+作用的荧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态天然腐殖酸中主要存在二类发射荧光的有机物官能团能与Cu2+发生络合作用。位于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1~281 nm和335~351 nm的荧光峰1所代表的有机物官能团是与Cu2+发生络合配位的主要点位;pH值为4~6时,其络合受pH值影响较显著;而受溶液离子强度影响较小。位于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23~246 nm和335~371 nm的荧光峰2所代表的有机物官能团与Cu2+的络合作用受溶液pH值影响较小,受溶液离子强度影响较显著。溶解态商品腐殖酸荧光峰1′所代表的有机物官能团与Cu2+的络合作用荧光特性,与天然腐殖酸荧光峰1所代表的有机物官能团和Cu2+络合作用荧光特性相似,在pH值为3~7时,其络合受pH值影响较显著。
杨毅王晓昌金鹏康刘立忠
关键词:CU2+荧光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