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祺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眼肌
  • 1篇眼肌麻痹
  • 1篇营养
  • 1篇糖原
  • 1篇糖原累积病
  • 1篇糖苷
  • 1篇糖苷酶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片段
  • 1篇片段缺失
  • 1篇评分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苷
  • 1篇葡萄糖苷酶
  • 1篇强直
  • 1篇强直性
  • 1篇强直性肌营养...
  • 1篇线粒体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刘祺
  • 3篇王朝霞
  • 3篇袁云
  • 3篇张巍
  • 2篇赵娟
  • 1篇汪伟
  • 1篇吕鹤
  • 1篇刘靖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I型患者的临床评分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报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患者的骨骼肌受累分级评分(MIRS)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03年5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北大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DM1的46例先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16例,起病年龄在10-57岁,起病至确诊病程4个月至35年。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力弱,伴随肌强直、斧头脸以及其他系统损害。对临床表现进行MIRS评分,对其肱二头肌进行骨骼肌病理检查,分析MIRS评分和与肌纤维直径变异、核内移程度、破碎红纤维出现率、间质增生、肌浆块出现率之间的关系,统计MIRS分级≥4及≤3两组患者间上述病理改变的差异。结果46例患者MIRS评分1级0例、2级8例、3级14例、4级23例、5级1例。MIRS评分和肌纤维直径变异(r=0.305,P=0.039)、核内移程度(r=0.451,P=0.002)、破碎红纤维出现率(r=0.364,P=0.013)存在显著相关性,与间质增生、肌浆块均无显著相关性。MIRS分级/〉4及≤3的两组患者间核内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破碎红纤维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8),间质增生、肌浆块以及肌纤维直径变异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RS评级具有一定的骨骼肌病理改变基础,特别是核内移和破碎红纤维改变。
汪伟刘祺王朝霞张巍袁云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骨骼
线粒体DNA单一大片段缺失患者61例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报道携带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缺失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临床和肌肉病理检查诊断为线粒体病的70例患者,提取其肌肉组织DNA,进行长程PCR-多酶联合酶切-短循环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mtDNA有无大片段缺失,并明确缺失的具体位置.总结携带mtDNA缺失的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mtDNA缺失长度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61例患者的肌肉mtDNA发现单一大片段缺失,其中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 54例、Kearns-Sayre综合征(KSS)6例和线粒体脑肌病伴卒中样发作和高乳酸血症1例,所有患者均无家族史.患者的发病年龄1~55岁.61例患者中共检测到37种缺失类型,其中4 977 bp的“普通缺失”占39.3%(24/61).CPEO患者mtDNA缺失的平均长度为(5 052.17±1 390.96) bp,KSS患者缺失为(5 703.33±1 242.73) bp,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粒体DNA缺失长度和患者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415,P=0.001).结论 线粒体DNA单一大片段缺失主要导致CPEO和KSS,缺失片段长者发病早.mtDNA“普通缺失”在我国患者中也常见.
刘祺刘靖冷颖琳赵娟吕鹤张巍袁云王朝霞
关键词:眼肌麻痹线粒体表型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糖原累积病Ⅱ型七例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报道7例糖原累积病Ⅱ型(GSDⅡ)的临床表现及α-1,4葡萄糖苷酶(GAA)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2003-201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肌肉活检的患者中有7例诊断为GSDⅡ.其中婴儿型1例,其主要症状为生后出现全身力弱、心脏扩大、呼吸困难和肝脏肿大;晚发型患者6例,发病年龄在1~29岁,主要表现为进展性肢体力弱,其中2例有呼吸肌受累.7例患者均伴随CK升高,5例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1例为神经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均发现肌纤维存在嗜碱性空泡,电镜检查发现大量膜性包裹的糖原.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患者进行GAA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突变检测.对发现的新突变位点在10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筛查.结果 7例GSDⅡ患者均存在GAA基因突变,共检测出11种点突变和1种缺失突变,其中p.P361L、p.P266S、p.R437C、p.R600C、p.W746S和p.W746*为文献已经报道的突变,p.R168Q、p.R168P、p.E521V、p.R594H和c.827_845del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类型.除p.R168Q在2例正常对照中检测到外,其余新突变均未发现正常携带者.7例GSDⅡ患者携带的突变各不相同,仅p.P361L和p.W746 *出现在两例患者中.结论 我国GSDⅡ患者存在较多新发突变,提示该病可能具有较多个体化突变.p.P266S、p.P361L和p.R437C突变可能与临床晚发型的GSDⅡ有一定相关性.
刘祺赵娟王朝霞张巍袁云
关键词:基因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