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股沟
  • 4篇腹股沟疝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日间
  • 2篇日间手术
  • 2篇疼痛
  • 2篇切口
  • 2篇切口疼痛
  • 2篇肿瘤
  • 2篇无张力
  • 2篇无张力修补
  • 2篇化疗
  • 2篇辅助化疗
  • 1篇蛋白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活性
  • 1篇新辅助疗法
  • 1篇修补术
  • 1篇手术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燕鹏
  • 6篇李非
  • 4篇曹锋
  • 2篇张雁
  • 2篇孙家邦
  • 2篇赵兰
  • 2篇崔叶青
  • 1篇周继盛

传媒

  • 3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03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并接受疝日间手术患者1221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VAS≤3分)及中、重度疼痛组(VAS>3分)。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40岁中、重疼痛发生率为8.1%,年龄<40岁为38.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00)。BMI指数≥22中、重疼痛发生率为9.9%,BMI指数<22为18.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P=0.000)。吸烟患者较未吸烟者中、重疼痛发生率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 P=0.044)。局部麻醉药(0.5%利多卡因)用量≥50 ml 较用量<50 ml 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4.2,P=0.000)。未采取术后镇痛较采取术后镇痛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77.2,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40岁[OR(95%CI)=0.2(0.1~0.3),P=0.000]、BMI指数≥22[OR(95%CI)=0.6(0.4~0.7),P=0.001]、术中麻醉药用量≥50 ml[OR(95%CI)=1.6(1.2~2.0),P=0.011]及未采取术后镇痛[OR(95%CI)=0.1(0.0~0.2),P=0.000]是发生术后早期切口中、重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患者年龄、BMI指数、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是否采用术后镇痛与中、重度切口疼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刘燕鹏曹锋李非
关键词:外科手术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1221例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总结个人连续122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患者接受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及近期手术组,分析术者经验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有1221例患者进入研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1%(62/1221),术后复发率0.5%(6/1221)。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显著高于近期手术组(6.6%vs 4.0%,P=0.044),但术后疝复发率(0.6%vs 0.4%,P=0.694)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者经验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但并不影响术后复发。
刘燕鹏曹锋李非
关键词: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无张力修补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寻找影响早期切口疼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且在术毕接受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4、8、12、24、48 h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721例患者进入研究,患者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52±1.47)分、(2.80±1.54)分、(1.72±0.89)分、(1.33±1.01)分、(0.46±0.25)分。WHO疼痛分级>Ⅰ级患者比例分别为11.8%(85/721)、15.9%(115/721)、8.5%(61/721)、5.1%(36/721)、1.2%(9/721)。116例(16.1%)患者需要额外口服NSAIDs类止疼药,9例(1.2%)需要弱阿片类药物。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及BMI是术后早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罗哌卡因能使疝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患者年龄及BMI指数与术后早期疼痛显著相关。
刘燕鹏曹锋李非
胃肠道肿瘤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及多药耐药标志物的检测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对胃肠道肿瘤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同时探讨其耐药机理。方法 对 2 0例胃癌及 31例大肠癌患者施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 ,取术前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其 p53、多药耐药蛋白 (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protein ,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和端粒酶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并对术后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确定其疗效 ,同时观察术后 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51例患者中 ,新辅助化疗有效者 1 4例 ,有效率为 2 7.45 %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 5 .69% (8/ 51 ) ,死亡率为 1 .96 % (1 / 51 )。p53、MRP、GST和端粒酶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8.0 %、51 .0 %、66 .7%和 74.0 % ;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 ,与 p53及端粒酶的表达相关。 结论 胃肠道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在胃肠道肿瘤中原发性耐药较高 ,其耐药性与
张雁周继盛李非刘燕鹏崔叶青赵兰孙家邦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化疗疗效分析免疫组织化学
高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术式选择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方式在高龄(≥70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25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疝环填充式修补组(157例)及腹膜前间隙修补组(96例)。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率、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疝复发率。结果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手术时间较疝环填充式修补组略长,但均未超过50 min。二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32),术后镇痛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2,P=0.000)。疝环填充式修补组与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878),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术后切口区域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老年患者经日间手术行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或腹膜前间隙修补均是安全可行的。
刘燕鹏曹锋李非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
端粒酶活性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2001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端粒酶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方法 胃肠道肿瘤病人共 5 1例 ,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 ,手术标本常规病理染色进行化疗疗效分析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 3及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5 1例患者中 ,有效者 14例 ,有效率为 2 7 4 5 % (14 / 5 1) ,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 74 % (37/ 5 0 ) ,其活性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无关 ,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2 4 ;p5 3表达的阳性率为 5 8 0 % (2 9/ 5 0 ) ,端粒酶活性与化疗疗效相关 ,而与 p5 3的表达无关 ,P =0 84 0。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胃肠道肿瘤中升高 ,且与淋巴结转移及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相关 ,其在胃肠道肿瘤的表达不受 p5
张雁李非刘燕鹏赵兰崔叶青孙家邦
关键词:肠肿瘤端粒酶P53蛋白新辅助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