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云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OCT黄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OCT(光学相干性断层扫描)在黄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黄斑疾病的病人:黄斑裂孔、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前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Stargardt病,对他们进行眼底...
- 刘清云毛崇溶徐建国冯非
- 关键词:OCT黄斑疾病FFA
- 文献传递
- 人工晶状体袢的角度与后发性白内障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袢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9只科研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眼。麻醉后 ,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 ,并分别植入袢角度不同的PMMA人工晶状体 ,第 1组植入 0°袢人工晶状体 ,第 2组植入 5°袢人工晶状体 ,第 3组植入 10°袢人工晶状体。术后 6个月 ,裂隙灯下观察晶状体后囊混浊情况并分级 ,取出晶状体后囊 ,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晶状体后囊染色 ,然后采用医用多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对晶状体后囊表面及赤道部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 arantigen ,PCNA)进行定量检测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裂隙灯下可见术后随着人工晶状体袢角度的增加 ,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例数及等级均呈下降趋势。光镜及透射电镜扫描可见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后囊表面有一层或多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 ,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后囊表面无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 ,赤道部均可见多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PCNA定量结果 :植入 0°袢人工晶状体组与植入 5°袢人工晶状体组之间后囊表面及赤道部PCNA阳性率 (分别为 10 .5 0 0±2 2 5 8,9.16 7± 2 .2 2 9)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植入 10°袢人工晶状体组 (4.5 0 0± 1.871)与植入
- 刘清云张丰菊罗肇文郭建华杨路
-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 人工晶体袢的角度与后发性白内障相关性的研究
- 该文就后发性白内障与人工晶体袢的角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并进而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只科研兔(体重2.5——4kg) 共18只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眼.用安定5mg及...
- 刘清云
-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 文献传递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刘清云毛崇溶徐建国
-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DRP激光光凝
- 回旋形脉络膜视网膜萎缩1例
- 2005年
- 刘清云毛崇溶孔丽萍胡赛静
- 关键词:脉络膜视网膜
- OCT在黄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OCT(光学相干性断层扫描)在黄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黄斑疾病的病人:黄斑裂孔、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前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Stargardt病,对他们进行眼底荧光血管...
- 刘清云毛崇溶徐建国冯非
- 关键词:OCT黄斑疾病FFA
- 文献传递
- 后发性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材料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材料之间的关系。方法 :6只科研兔 (体重 2 .5~ 4kg ,由大连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共 1 2只眼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6只眼。麻醉后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 ,并分别植入相同设计的PM MA及硅胶人工晶状体。术后 6个月 ,取出晶状体后囊 ,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 ,用医用多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对晶状体后囊表面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i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 NA)进行定量检测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植入硅胶人工晶状体组PCNA平均值为 8.50± 1 .6 4,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组PCNA平均值为 6 .1 7± 1 .4 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后发性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的材料有关 ,硅胶人工晶状体较PMMA人工晶状体更能显著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 刘清云毛崇溶张丰菊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后发性白内障植入PCNA晶状体后囊透明晶状体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经激光治疗前后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对经临床检查诊断为CSC患者(出现主观症状4~8周之内)42例42只眼,在行激光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散瞳进行OCT检查,并对病变图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CSC患者OCT图像病变范围为570~3400 μm,平均为(1675.18±995.01)μm;高度为180~680 μm,平均为(357.54±219.20)μm.特征为累及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拱形隆起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弱反射暗区.经激光治疗后第15天检查示病变范围为220~1120 μm,平均为(552.46±233.92)μm;高度为56~230 μm,平均为(135.69±68.13)μm;第1个月后检查示病变范围为115~320 μm,平均为(209.17 ± 65.32)μm; 高度为12~135 μm, 平均为(68.53±33.42)μ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OCT对CSC经激光治疗前后的视网膜病变的追踪定量分析,表明它在CSC的诊断、定量测量和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毛崇溶刘清云徐建国方克娅蒋美峰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