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鹏
- 作品数:101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总装备部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直升机飞行员防毒装具呼吸性能试验分析
- 在不同高度、不同鼓风量条件下,测试直升机飞行员呼吸道防毒装具呼吸阻力、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和受试者血氧饱和度、心度以及主观反应。初步结果表明:防毒装具配备鼓风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呼吸负荷和改善装具腔内气体质量。然后,如...
- 刘晓鹏肖华军闫汝泉贾玉兰王瑛齐燕松
- 文献传递
- 间断复氧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
- 吸氧是改善高原缺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吸氧对高原移居者有何影响缺乏实验研究.本研究观察减压条件下间断增压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了解高原环境下长期间断供氧对机体的影响.结论显示,在高原间断供氧可维持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稳定,有利...
- 蔡明春刘晓鹏李锦松徐刚黄瑊罗永昌高钰琪
- 关键词:高原移居者血细胞数量性状
- 文献传递
- 代偿服装压力测量方法的探讨
- 2010年
- 代偿服装是用于低气压环境下的飞行防护装具,在飞行员的高空供氧防护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叙述了囊式和侧管式代偿服装服装压的产生原理,介绍了常用的服装压力直接测量方法,包括简易气体压力测量法、压力传感器测量法和气压式服装压力测量法等,探讨了未来偿服装测量装置的发展趋势。
- 顾昭王桂友臧斌刘晓鹏
- 关键词:传感器
- 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局部裂纹实时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局部裂纹实时监测方法,属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领域。裂纹尖端的应变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特性,当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在其栅点长度方向上受到非均匀应变时,反射光谱的形状与位置会发生变化。...
- 刘晓鹏张卫方何晶靖王邓江
- 一种多路模拟吸气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包括第一舱;第二舱,第二舱内的气体压力低于第一舱的气体压力;气路模块,将第一舱与第二舱连通,包括设置在第一舱内的能够实现气体多进一出的第一多通结构,将第一多通结构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舱连...
- 肖华军王桂友藏斌顾昭刘晓鹏殷东辰于立华陈建章薛利豪石立勇施维茹温冬青
- 文献传递
- 迅速减压对兔肺的损伤作用被引量:8
- 2003年
- 为研究迅速减压对兔肺的损伤作用 ,将 30只新西兰白兔分组进行慢减压实验和迅速减压实验 ,观察动物损伤情况。结果显示 ,慢减压对肺不造成明显的损伤 ;迅速减压引起不同程度的肺损伤 ,减压峰值越大 ,伤情就越重。研究表明 ,迅速减压能引起机体肺损伤 ,主要原因是迅速减压造成一过性胸内压增高 。
- 刘晓鹏肖华军闫汝泉齐燕松金忠正石强秦志峰付丽姗
- 关键词:肺损伤
- 三种加压氧面罩性能试验分析
- 试验测试了三种供氧面罩(F-16、YM-6505、YM-9915)的面罩适合性、视野、重量呼吸阻力等性能特点进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16供氧面罩对飞行员视野的影响较该军YM-6505、YM-9915的较大,面罩(含接...
- 刘晓鹏林洪闫汝泉韩学平付丽珊李音华
- 关键词:供氧面罩性能特点
- 文献传递
- 高原富氧室供氧方法研究
- 2013年
- 目的 研究高原富氧室的供氧方法,为指导富氧室的建设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飞行员宿舍和体能训练室氧气浓度变化规律,建立富氧室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8名志愿者乘飞机进入高原(海拔3780m),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供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人.供氧组晚上22:00至次日8:00在富氧室休息(氧气浓度为24%~27%,连续供氧8 d),对照组22:00至次日22:00在普通宿舍休息(不供氧);观察2组志愿者晨起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差异. 结果 飞行员宿舍和体能训练室内实际测量的氧气浓度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呈正相关(r=0.986、0.998,P=0.000).供氧组晨起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F=13.067,P=0.011);供氧组晨起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F=102.885,P=0.000). 结论 建立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可指导高原富氧室建设.飞行员宿舍和体能训练室应采用不同的供氧方式.维持宿舍供氧生理等效高度3000 m以下.
- 刘晓鹏王桂友肖华军罗永昌
- 关键词:氧富氧室
- 压力冲击模拟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冲击模拟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气源模块,用于提供气体;压力调节模块,与所述气源模块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气体的压力,并将调节后的所述气体输送至可变容积气室模块;所述可变容积气室模块,与所述压力调节模...
- 王桂友温冬青李玉亮顾昭施维茹于立华张岩吴建兵涂磊刘晓鹏薛利豪殷东辰张慕哲张莉莉苏芳臧斌韩学平
- 文献传递
- 飞行员低高度迅速减压训练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研究低高度迅速减压训练方法 的训练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以187名男性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为对象,采用序贯试验设计,随机分为减压供氧组(A组,93人)和减压不供氧组(B组,94人).每批次试验A组和B组各1人参加,首先低压舱以30~40 m/s速度上升至起爆高度2500 m,并停留1~3 min,待心率稳定后,进行减压准备.各项准备就绪后,开始减压,低压舱在0.48 s内迅速减压至5500 m高度.在此高度停留1~2 min后,低压舱以10~20 m/s速度下降至地面.下降过程中高度低于4000 m后停止供氧.试验过程中记录飞行员不同时期的血氧饱和度、ECG(标准肢体Ⅱ导联)和减压瞬间的肺内减压峰值.低压舱试验完成后进行胸部X线透视检查并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试验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对迅速减压训练效果的评价. 结果 A组血氧饱和度在供氧期间始终维持在99%左右,停止供氧后出现明显下降,然后,随着高度降低逐渐回升;B组血氧饱和度则与高度呈现明显负相关的变化.ECG分析显示:两组飞行员心率在减压前均持续上升,在减压即刻达到最大值,A组(87.87士15.97)次/min,B组(91.29±2.78)次/min,减压后则明显降低;肢体Ⅱ导联T波振幅在减压即刻,即心率最大时显著降低,A组(0.19±0.11)mV,B组(0.20士0.12)mV.肺内减压峰值为(139士11)mm H2O(1 mm H2O=9.8 Pa).全部飞行员减压试验后胸部X线透视检查未见异常.调查问卷结果 显示100%被调查人员认为该方法 能较真实模拟飞机增压座舱发生迅速减压的情景,并有效提高飞行员迅速判断是否发生迅速减压的能力. 结论 飞行员低高度迅速减压训练方法 具有明确的训练效果和肯定的安全性.
- 邓昌磊肖华军付丽珊陈娟刘晓鹏臧斌顾昭王桂友施维茹
- 关键词:减压病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