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恩勇

作品数:18 被引量:10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水稻
  • 7篇纹枯病
  • 7篇枯病
  • 7篇病菌
  • 6篇稻纹枯病
  • 6篇生物学
  • 6篇水稻纹枯病
  • 5篇生物学特性
  • 4篇水稻纹枯病菌
  • 4篇纹枯病菌
  • 3篇稻曲病
  • 3篇药剂
  • 3篇水稻稻曲病
  • 3篇防效
  • 2篇稻曲病菌
  • 2篇毒素
  • 2篇异三聚体G蛋...
  • 2篇致病力
  • 2篇致病力分化
  • 2篇施药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18篇刘恩勇
  • 15篇王玲
  • 14篇黄世文
  • 13篇刘连盟
  • 8篇黄雯雯
  • 5篇范锃岚
  • 3篇侯恩庆
  • 2篇肖丹凤

传媒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稻米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层出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素研究
水稻穗腐病是一种新近上升的后期穗部病害,近几年在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经鉴定其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目前有关层出镰刀菌在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少,在水稻上的报道也几...
刘恩勇王玲刘连盟黄世文黎起秦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毒素伏马菌素
文献传递
5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菌鉴别能力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苗期接种法和大田成株期接种法,对5个具有不同纹枯病抗性的水稻品种Lemont、武育粳3号、Jasmine85、C418和YSBR1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苗期接种结果表明,30个来源不同的纹枯病菌接种5个品种后,5个品种苗期表现出明显的抗感差异,30个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亦明显,且品种与菌株之间互作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从30个菌株中筛选出5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分别为GD118、C30、E67、YN7和YN3)进行水稻品种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水稻品种成株期的抗感差异亦显著。
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刘恩勇范锃岚黄世文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抗性鉴定
水稻惠腐病主要侵染源的确定及其防治
刘恩勇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水稻稻曲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Ustilagionoidea virens Cooke Tak)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后期穗部病害.对于大多数病原真菌,识别寄主表面的物理及化学信号是开始侵染过程的前提,说明胞外信号的跨膜及胞内传导...
刘连盟王玲黄雯雯刘恩勇黄世文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菌异三聚体G蛋白
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温室苗期接种鉴定法,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从安徽省和湖北省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感病标样上分离的200个菌株进行了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在鉴别品种上的病情指数呈正态分布。基于5个鉴别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的动态聚类分析,将200个菌株划分为弱、中、强3种致病型,分别占供试菌株的29.5%、60.5%和10.0%,其中中等致病型菌株占优势。各致病型在地区间呈随机分布,表明自然条件下水稻纹枯病菌为混合致病群。Mantel测验表明,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采用Bayes法建立了各致病型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达95.00%,说明采用聚类判别分析能够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分化进行合理的判断。
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聚类分析
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病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知之甚少,了解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增加对其进化历程的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水稻纹枯病菌通常被认为是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但有研究报道它具有混合繁殖方式。有关我国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解该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变异、基因流、繁育方式及其遗传背景,采用ITS-5.8S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分离自浙江富阳(FY)、安徽绩溪(JX)和巢湖(CH)以及湖北荆州(JZ)和孝感(XG)的5个水稻纹枯病菌种群75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RhizoctoniasolaniAG-1IA是采集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优势类群。ITS-5.8SrDNA序列经测定共检测到78个多态位点,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21.0%和20.0%。序列的平均转换与颠换比(Ti/Tv)为1.65,其中密码子第3位点的变异最高。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定义了29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5为5个种群的共享单倍型,占样本数的61.33%。5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27和0.482%,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固定化指数Fst为-0.0253-0.0170,基因流Nm为5.56-11.12,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流抑制了由遗传漂变引起的遗传分化,菌丝或菌核短距离扩散和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增加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9.03%,而80.9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r=-0.241,P=0.499)。采用UPGMA法构建的单倍型间的系统发育树表明,不同地点的单倍型分支混合分布,这进一步验证了Mantel检验的结果。单倍型的网状分析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曾经发生过种群暴发而不断扩散,因还未能获得足够�
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单倍型种群遗传分化
安徽省部分水稻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苗期抗性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解安徽省水稻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用5个不同致病力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收集来自该省的8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基于参试的水稻品种(组合)的平均病情指数,仅有3个组合表现为抗病,分别是纯王优2号、辐优136和中优9801,占总材料数的3.44%;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组合)分别占总数的21.84%、62.07%和12.64%。基于聚类分析,抗、中抗、中感和感的材料分别占3.44%、20.69%、43.68%和32.18%。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分类结果间达极显著相关(r=0.85,P<0.01)。结果说明安徽省大多数品种(组合)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感或感病级别,抗性总体较差,生产上应加强对纹枯病抗性品种的选育。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范锃岚黄世文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苗期抗性鉴定
水稻纹枯病几种防治药剂的防效比较研究
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康地蕾得”是由华东理工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研发的多豁类芽孢杆菌细粒剂,本研究对利用康地蕾得防治水稻纹枯病...
黄世文刘连盟王玲刘恩勇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药剂浓度施药次数杀菌效果
层出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素研究
水稻穗腐病是一种新近上升的后期穗部病害,近几年在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经鉴定其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目前有关层出镰刀菌在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少,在水稻上的报道也几...
刘恩勇王玲刘连盟黄世文黎起秦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毒素伏马菌素
药液量及施药方法对不同株型水稻生育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设计不同药液量、喷雾方法(细雾、粗雾)防治水稻后期发生的重要病虫害。结果表明,在药剂有效成分用量相同时,对于发生在稻株上部的穗颈瘟、穗腐病和稻纵卷叶螟,同一品种和相同药液量下,细雾喷雾防效最好,粗雾喷雾防效最差;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或第1次喷粗雾第2次细雾防效相当。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用药量675 L/hm2或750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900 L/hm2、1200 L/hm2和450 L/hm2,最差的是225 L/hm2。对于发生在稻株中下部的纹枯病和稻飞虱,同一品种相同药液量时,2次粗雾喷雾防效最好,其次是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再次是第1次喷粗雾第2次喷细雾,2次细雾喷雾防效最差。无论是发生在上部的病虫害,还是发生在中下部的病虫害,药液量和喷雾方法相同,对秀水09的防效均好于对甬优12。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900 L/hm2药液量防效最好,其次是1200 L/hm2和750 L/hm2,药液量少于900 L/hm2时,防效随药液量减少而下降。225 L/hm2药液量且采用细雾喷雾,对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效均低于50%,特别是对甬优12的防效更差。但在有效成分相同的情况下,并非药液量越多防效就越好。
黄世文刘连盟王玲刘恩勇范锃岚肖丹凤侯恩庆
关键词:株型病虫害施药方法防效水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