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希康

作品数:21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地震
  • 4篇地壳
  • 4篇GNSS
  • 3篇调频
  • 3篇调频信号
  • 3篇断层
  • 3篇信号
  • 3篇形变
  • 3篇震前
  • 3篇时间序列
  • 3篇线性调频
  • 3篇线性调频信号
  • 3篇跨断层
  • 2篇断层活动
  • 2篇研究方法
  • 2篇应变场
  • 2篇震例
  • 2篇震例分析
  • 2篇三维反演
  • 2篇强震

机构

  • 19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21篇刘希康
  • 14篇李媛
  • 6篇丁志峰
  • 6篇刘峡
  • 3篇杜雪松
  • 2篇张立成
  • 2篇崔仁胜
  • 2篇郑智江
  • 2篇周伟
  • 2篇牛安福
  • 2篇赵静
  • 2篇李进武
  • 1篇宋成科
  • 1篇曹景鹏
  • 1篇刘垚
  • 1篇常利军
  • 1篇刘志广
  • 1篇林湛
  • 1篇张双喜
  • 1篇武艳强

传媒

  • 7篇地震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2016中国...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2018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甸地震同震与震后形变、重力时空分布的理论模拟
2017年
基于位错理论,考虑重力和黏弹性的影响,在分层介质模型下计算鲁甸地震引起的同震、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结果表明形变和重力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于断层在地表投影附近区域.同震形变场显示发震断层有明显的走滑性质.考虑黏弹松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震后形变和重力有了明显改变,同震效应为正的区域得到加强,为负区域进一步减弱.震后松弛效应的影响范围相比同震明显增加.在靠近断层的GPS观测台站处,计算了由黏弹松弛效应引起的震后形变和重力时间序列.震后松弛效应引起的重力变化在50年之后均达到同震水平,除了NJ13的纬向、垂直位移,NJ16的垂直位移,NJ15的径向位移,其余台站的所有震后形变都超过1mm.观测台站的震后重力和垂直位移时间序列在震后100年趋于稳定,纬向位移和经向位移在震后50年趋于稳定.
李进武武艳强宋成科刘希康
关键词:震后形变
跨断层“点-线-面”研究方法及在震例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资料,采用形变异常强度、断层合成速率和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等多种研究方法,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全面分析了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的应变背景、断层活动和短期形变特征。结果显示:①该地震处于垂直形变累积率的高值区,应变积累程度较高;②断裂带之间存在显著的运动差异,发震断裂震前中短期运动速率显著增强,并造成区域运动的不均衡,西秦岭局部地区应变积累增加;③随着强震的逼近,震前显著异常场地分布明显向近震区迁移和集中,且异常强度也随之增大。以上结果对强震发生危险地点和发生时间有短期指示意义,因此,"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利于认识地震前兆信息,对地震孕育背景判定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李媛刘希康刘峡周伟杜雪松张立成
关键词:断层活动
甘肃及附近地区断层形变异常特征的综合提取与震例总结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甘肃地区1990~2016年8次5.5级以上地震的震前应变背景、断层活动和短期形变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多个地震震前不同层面上出现如下典型的异常特征:1)地震往往发生在垂直形变累积率的高值区或差异显著的高梯度带上,震前出现有序的形变场分布;2)震前不同断裂带之间或断裂带的不同段之间常存在显著的运动差异,发震断裂震前中短期运动速率显著增强,造成区域运动的不均衡;3)随着强震的逼近,显著异常场地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向近震区迁移和集中,或近震源区的一些跨断层场地异常强度逐渐增大。地震震前典型异常的时、空、强演化特征说明,断层运动失稳前,近震区附近断层活动、应力应变场均有一定程度的显现,地震发生前断层活动存在不同往常的失稳波动现象,应力出现向近震源区传递的特征。
李媛刘希康刘希康郑智江
关键词:震例分析
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区域地壳密度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龙门山区域重力网经平差处理和去基准点干扰、去高程变化影响的1997—2007年11期重复重力观测数据,借助密度的三维反演方法,分析研究了龙门山地区地壳各深度的介质密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区域密度场的整体时空分布均表现出显著特征。从时间进程来看,震前10年的密度变化趋势呈现阶段性变化:密度变化平稳阶段—变化剧烈阶段(加速增加—缓慢减少)—变化缓慢减少阶段—密度变化缓慢增加阶段,密度变化程度由强到弱,表明大地震孕育达到了最后阶段;从空间分布来看,密度变化分布有分散—相对集中的趋势,震前地下密度场具有熵值减小的现象;密度变化剧烈的地方多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以西的川西高原上。此外,随深度的增加,密度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比较分析,在汶川地震前密度变化对重力的影响远远超过高程变化对重力的影响。
李媛牛安福赵静刘希康
关键词:三维反演汶川8.0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
用Wigner-Hough变换检测精密可控震源信号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提出基于Wigner-Hough变换实现精密可控震源信号的检测与变换的方法。精密控制震源发射并由地震台站观测设备记录下来的信号是连续线性调频振动信号(LFM),线性调频信号的Wigner-Ville变换是在时频平面内包含一条直线的图像,而Hough变换则是通过计算沿直线的积分可以有效检测图像中的直线,图像中的直线在Hough变换输出的图像中表现为一个峰值,用于精密控制震源信号的检测可以反映接收数据中存在的震源信号。本文针对精密控制震源信号检测中Wigner-Ville变换和Hough变换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对2009年在广东新丰江水库库区精密可控震源试验观测数据的实际处理,显示该方法是可行的,为精密控制震源信号的检测与变换找到了又一新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刘希康崔仁胜王洪体林湛
关键词:线性调频信号WIGNER-HOUGH变换
STFT与WVD在地震波时频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地震波是一种非平稳信号,传统的傅里叶变换已不适用,时频分析方法能在时间—频率域给出非平稳信号不同时刻的频率分布特征。Wigner-Ville分布(WVD)对非平稳信号具有较好的时频聚集性,但因其为双线性变换,会产生严重的交叉干扰项。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是一种线性变换,不存在交叉项干扰,但时频聚集性较差。考虑到二者优点,在对地震波进行时频分析时,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和Wigner-Ville分布的联合算法,既有效抑制了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干扰,又保持了较高的时频聚集性。通过3种方法,对模拟信号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联合算法对获取地震波信号的时频特征和纵波到时检测,具有更好效果。
刘希康丁志峰李媛崔仁胜
关键词:短时傅里叶变换WIGNER-VILLE分布时频分析地震波谱
EMD在GNSS时间序列周期项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位置时间序列蕴含有丰富的构造和非构造变形信息,具有成分复杂、建模困难、非构造信息难以有效分离等特点,利用自适应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川滇地区24个GNSS连续站时间序列作周期项修正。结果表明,周期项的修正十分必要,EMD方法能够根据每个台站信号的自身特性,自适应地提取不同频率、振幅的周期成分,这也更符合实际情况;相较于谐波模型,EMD方法对原始时间序列在N、E、U方向的改正均更加精确有效。使用修正后的连续站时间序列模拟流动观测,发现经过5~6 a/期观测即可得到相对可靠的台站运动速度,并通过距离较近的实际连续观测站对流动观测站周期项改正,验证了EMD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也为流动GNSS观测实施、周期修正和资料使用提供了参考意见和理论依据。
刘希康丁志峰李媛刘志广
关键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谐波模型经验模态分解
浅谈GPS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地质测绘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质测绘的一系列工作中。本文通过讨论GPS技术的特点,重点研究了GPS技术在地质测绘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有效促进地质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刘垚刘希康
关键词:地质测绘GPS技术
唐山台跨断层基线破年变和趋势转折异常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唐山地震台多条短基线测线自2012年以来出现的破年变和趋势转折异常现象得不到合理解释。经核实,潜在干扰因素为观测场地附近的大型建筑施工。为定量分析建筑施工对趋势转折现象和年变消失现象的影响,本文基于多年跨断层数据,利用二维线弹性模型有限元方法,对断层运动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场地附近的大型建筑施工会造成断层水平张性运动趋势的转缓,且在时间上与观测异常现象匹配,但不会导致由张性转为压性的运动;同时,建筑施工会造成跨断层基线年变振幅减小,但不会引起年变消失。唐山台基线的短期快速变化和年变消失的异常变化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应力场改变有关。
李媛刘希康刘希康刘峡杜雪松
关键词:数值模拟
2016年门源Ms6.4地震前祁连山周边断层活动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新的跨断层资料,利用时序曲线分析、断层速率合成分析和垂直形变累积率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从不同角度和范围提取2016年门源Ms6.4地震震前异常特征,揭示断层活动。结果显示:1)震中距150km以内多个场地出现了典型的以加速张性变化为主的短期异常,150~300km内的异常以趋势变化为主;2)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上异常场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由祁连山断裂带中部集中向东迁移至中东部集中的特征,海原断裂上异常有所增多,此类现象与2003年民乐6.1级地震前的现象极其相似;3)祁连山断裂自2014年以来合成速率偏离正常动态值较远,容易积累应变。垂直形变趋势累积率的计算结果显示,地震震中位于形变积累的高值区。
李媛刘峡刘希康周伟郑智江张立成杜雪松沈小七
关键词:跨断层断层活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