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英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呋喃唑酮诱导HepG2细胞氧化性DNA损伤机理的研究
- 【目的】呋喃唑酮(Furazolidone,FZD)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临床用药,本研究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FZD诱导HepG2细胞出现细胞毒性及DNA损伤的机理。【方法】通过彗星实验和Long-...
- 靳溪陈倩邹家杰陈开跑张婷刘凤英汤树生肖希龙
- 关键词:呋喃唑酮DNA损伤ROS8-OHDGHEPG2细胞
- 文献传递
- 喹烯酮致HepG2细胞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 目的:喹烯酮(Quinocetone)是一种新型喹噁啉类药物,我国于2003年8月正式批准其作为动物抗菌促生长剂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使用。截至目前,关于喹烯酮是否具有遗传毒性尚未有定论。本研究旨在应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
- 靳溪陈倩邹家杰陈开跑张婷刘凤英汤树生肖希龙
- 关键词:喹烯酮DNA损伤HEPG2细胞彗星实验RAPD分析
- 文献传递
- 喹烯酮诱导HepG2细胞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喹烯酮能诱导HepG2细胞S期阻滞,引起DNA和染色体损伤。本研究旨在对喹烯酮致HepG2细胞S期阻滞机制进行筛选和分析。方法:本研究对喹烯酮染毒后HepG2细胞和未染毒HepG2细胞进行了Agilent全基因组的表达谱芯片检测,应用Genespring软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相关通路分析,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DNA复制相关表达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芯片点样的41000个寡聚核苷酸片段中,喹烯酮染毒HepG2后,差异表达基因共1750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共44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1304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细胞周期、MAPK通路、DNA复制及DNA修复等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经荧光定量PCR验证,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DNA复制相关基因的下降导致S期DNA复制的不完全性以及DNA损伤后引起的DNA修复,使得HepG2细胞在喹烯酮染毒后引起S期阻滞。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的结果为喹烯酮致HepG2细胞S期阻滞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凤英靳溪汤树生陈倩张婷赵文霞张朝明张燊肖希龙
- 关键词:喹烯酮HEPG2细胞
- 喹乙醇对HepG2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喹乙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喹乙醇诱导HepG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分别将0、200、400、800μg/ml的喹乙醇作用于HepG2细胞24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抗氧化酶/物的变化;另设800μg/ml的喹乙醇作用于HepG2细胞3h后,再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00μg/ml)、过氧化氢酶(CAT)(100μg/ml)及SOD(100μg/ml)+CAT(100μg/ml)分别作用细胞3h的各实验组,采用分子探针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DA)检测各组处理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喹乙醇作用HepG2细胞24h后,细胞总ATPase、Na+K+-ATPase及Ca2+Mg2+-ATPase和细胞内SOD、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喹乙醇浓度的升高而下降(P<0.05或P<0.01),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细胞内CAT活性较对照组下降(P<0.01),但无剂量-效应关系,而细胞内丙二醛(MDA)水平随喹乙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经喹乙醇(800μg/ml)处理细胞后,再分别用CAT、SOD及SOD+CAT处理的各组,其ROS含量与单纯喹乙醇(800μg/ml)组相比分别减少80%(P<0.01)、40%及95%(P<0.01)。结论:喹乙醇可使体外培养HepG2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受到一定的破坏,且产生的ROS形式以H2O2为主。
- 张婷陈倩汤树生靳溪邹家杰刘凤英张燊肖希龙
- 关键词:喹乙醇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酶
- 喹噁啉类药物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正>喹噁啉类药物是一类喹噁啉-1,4-二氧化物,主要包括喹叨嗪、卡巴氧、喹乙醇、喹烯酮、乙酰甲喹等,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抗菌促生长性能,被用作食源性动物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目前此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卡巴氧、喹乙醇、喹...
- 肖希龙陈倩靳溪邹家杰张婷刘凤英汤树生
- 文献传递
- 线粒体DNA缺失质粒pMDD-Z的构建及鉴定
- 2014年
- 分别以pEGFP-Mito和pAN4质粒为模板,扩增出MTS-EGFP和EcoRⅠ基因片段,利用快速体外基因重组技术-重组PCR,将两者连接得到MTS-EGFP-EcoRⅠ片段,构建克隆载体pTRE2hyg-EE,经AgeⅠ和NotⅠ双酶切得到MTS-EGFP-EcoRⅠ融合基因产物,连接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EGFP-Mito后获得pMDD-Z质粒。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TSEGFP和EcoRⅠ基因片段大小分别是831 bp和860 bp。测序结果显示,插入pTRE2hyg--EE克隆载体中的MTS-EGFPEcoRⅠ片段大小1 672 bp,且基因序列正确,没发生点突变。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MDD-Z质粒的双酶切产物分别为1 587 bp的插入片段和4 024 bp的载体片段。测序结果显示,pMDD-Z质粒中含1 6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3个氨基酸,从N端至C端,分别为线粒体信号导肽、绿色荧光蛋白和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且未发生移码突变。
- 张朝明赵文霞汤树生靳溪张婷刘凤英肖希龙
- 关键词:线粒体DNA重组PCR质粒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