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凤军

作品数:56 被引量:346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肿瘤
  • 11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10篇胃癌
  • 9篇基因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7篇血管
  • 7篇术后
  • 6篇胃肿瘤
  • 5篇胆囊
  • 5篇诊治
  • 5篇手术
  • 5篇结肠
  • 5篇肠癌
  • 5篇肠肿瘤
  • 4篇胆囊切除
  • 4篇胆囊切除术
  • 4篇结肠肿瘤
  • 4篇梗阻

机构

  • 56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胸科医...
  • 3篇日照港务局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枣庄市薛城区...
  • 1篇烟台市毓璜顶...

作者

  • 56篇刘凤军
  • 15篇智绪亭
  • 11篇寿楠海
  • 10篇胡三元
  • 7篇赵敏
  • 6篇徐克森
  • 6篇孙学英
  • 5篇孙栋
  • 5篇王可新
  • 5篇刘亮
  • 5篇张建平
  • 4篇王西涛
  • 4篇金明新
  • 4篇王新涛
  • 4篇董典宁
  • 4篇何庆泗
  • 4篇薛瑞华
  • 3篇轩诗进
  • 3篇陈建
  • 3篇杨京彦

传媒

  • 25篇中国现代普通...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2008胃肠...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 9篇2004
  • 5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2009年
胃癌的传统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近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胃癌基因治疗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抑癌基因的替代治疗、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等。
孙栋王西涛王新涛刘凤军
关键词:胃肿瘤癌基因
结肠癌与胆囊切除术相关性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1
2005年
回顾性分析笔者近 7年来 3 8 6例结肠癌病例资料,并与同时期相匹配的 4 2 2例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以探讨结肠癌发生与胆囊切除术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后伴发结肠癌与对照组相比,其相对危险性 (RR)无明显差异,从性别和结肠癌分布部位来看亦未发现胆囊切除与近侧结肠癌发生相关的证据。全组资料未显示出胆囊切除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笔者认为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病例统计和随访制度,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探索,以期探寻出结肠癌与胆囊切除术之间究竟有无关系以及相关程度等。
智绪亭刘凤军董典宁徐克森寿楠海
肝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附85例报告)
2003年
刘凤军孙学猛
关键词:肝转移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切除术
抑癌基因VHL治疗实体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VHL治疗EL-4实体肿瘤的效果。方法皮下注射EL-4淋巴瘤细胞建立C57BL/6小鼠实体肿瘤模型。当肿瘤生长至直径分别为0.1cm和0.4cm时,将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治疗组瘤体内采用脂质体法注射pcDNA3-VHL基因,对照组注射空载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VHL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抗凋亡因子(bcl-2)在瘤组织内的表达,测定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TUNEL法测定肿瘤的凋亡指数(AI)。结果VHL基因治疗能够根除小的肿瘤(直径0.1cm),但只能减慢而不能消除较大肿瘤(直径0.4cm)的生长。治疗组VHL基因在瘤组织内高表达,VEGF、HIF-1α和Bcl-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VHL基因疗法对小鼠EL-4实体肿瘤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孙学英王建立唐波刘凤军乔海泉姜洪池
关键词:实体肿瘤抑癌基因VHL基因EL-4TUNEL法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09年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PGS诊断和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已得到明显提高。随着对PGS疾病本身及其发病机制进一步认识,临床营养支持手段的飞速发展,多数PGS均能得到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赵同刚牟洁孙栋王西涛刘凤军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对PGS的治疗尽管方法多,但疗效均不十分满意。因此,对PGS的发病...
赵同刚牟洁刘凤军
病例4:胃胃肠间质瘤肝转移一例
2019年
患者男,46岁。因上腹胀伴乏力10余天,于2015年7月25日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明显质硬肿块,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肠鸣音正常。入院后行腹盆腔CT检查示:腹腔占位性病变,考虑胃胃肠间质瘤(GIST);肝脏多发占位,考虑转移;见图1A。胃镜示:胃底后壁近贲门见巨大不规则隆起,表面粗糙糜烂,中央深大溃疡,触之易出血,病变延续至胃体上部后壁,贲门尚未完全受累及。病理诊断:胃底GIST。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DOG-1(+),Desmin(-),SMA(-),S100(-),CX7(-),P63(-),CK5/6(-),Ki67阳性率约占20%。基因检测:c-kit基因11外显子突变。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后,考虑患者为晚期GIST,无根治手术条件,无严重并发症,决定给予口服伊马替尼治疗(400mg/d),服药期间患者耐受好。口服伊马替尼3个月后复查CT,提示肿瘤较前明显缩小,见图1B,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改良的Choi疗效评价标准);嘱继续口服伊马替尼(400mg/d)。2018年2月患者自行停药,2018年3月患者自觉腹胀、乏力,食欲下降,偶有呕吐,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2kg。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腹部平扫CT检查,提示肝转移瘤进展。
张鑫刘凤军于文滨王可新陈成何庆泗周烨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瘤疗效评价标准C-KIT基因病例GIST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比较行全胃切除术与胃次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1月于齐鲁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6例,其中行全胃切除术15例,行远端胃次全切除术42例,近端胃次全切除术9例。使用胃癌特异性问卷QLQ-STO22进行随访,比较3组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的饮食、局部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全胃切除术患者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患者相比,术后短时间内恢复较差,近期内恢复无明显差异,但均不及远端胃次全切除术患者。近端胃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反流症状多且严重,餐后腹胀发生率较高。结论:胃上部癌可以适当放宽全胃切除术指征,利用循证医学筛选较佳重建方式,在根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张延亮牟洁孙栋王西涛刘凤军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生活质量
c-erbB-2和ki67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c-erbB-2、ki67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肠化)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对27例单纯肠化(SIM)、26例不典型肠化(AIM)和37例胃癌组织分别进行c-erbB-2、ki67检测。结果:c-erbB-2、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SIM中的表达(P<0.05),AIM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ki67在AIM及胃癌组织中高表达,AIM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
杨京彦张建平刘凤军赵著梅郑瑶刘文君王妍
关键词:胃肿瘤肠上皮化生KI67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胃癌分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血清Hcy与胃癌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的胃癌患者138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第七版胃癌分期指南分为4组:Ⅰ期(n=34)、Ⅱ期(n=33)、Ⅲ期(n=58)、Ⅳ期(n=13),并以同时期入院的良性胃疾病患者为对照(n=90),比较良性胃疾病与胃癌及各分期间Hcy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分析Hcy与胃癌不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单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良性胃疾病患者血清Hcy水平(12.31±3.22)μmol/L,胃癌患者(16.19±4.84)μmol/L,胃癌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Hcy水平随胃癌临床分期增高逐渐升高,其中I期(13.94±4.07)μmol/L,Ⅱ期(15.49±4.09)μmol/L,Ⅲ期(17.10±4.79)μmol/L,Ⅳ期(19.81±5.77)μmol/L,各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证实,血清Hcy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503,P<0.001)。在校正了其他胃癌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仍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8,P=0.003)。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胃癌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伴随临床分期进展Hcy水平明显升高,对判定胃癌病情发展有重要价值。
朱向超王可新金明新崔春辉刘凤军
关键词:胃肿瘤同型半胱氨酸病理分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