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堂

作品数:43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动脉
  • 5篇手术
  • 5篇切除
  • 4篇乳腺
  • 4篇肿瘤
  • 4篇腺癌
  • 4篇腹腔
  • 3篇心脏
  • 3篇信号
  • 3篇血管
  • 3篇乳腺癌
  • 3篇体外循环
  • 3篇气管
  • 3篇主动脉
  • 3篇外循环
  • 3篇晚期
  • 3篇肝癌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机构

  • 41篇解放军第25...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方大学

作者

  • 42篇刘俊堂
  • 10篇赵增虎
  • 9篇王松柏
  • 8篇何庚戌
  • 7篇李海英
  • 6篇濮仁富
  • 6篇周峰
  • 5篇蔡宝松
  • 4篇胡海霞
  • 4篇苗建军
  • 4篇刘秀芳
  • 4篇孙家潭
  • 4篇尚培中
  • 4篇曹怀宇
  • 3篇熊正文
  • 3篇张雁
  • 3篇杜秀玉
  • 3篇丁瑞亮
  • 3篇崔广山
  • 2篇王志明

传媒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心脏杂志
  • 3篇人民军医
  • 3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快速免疫荧光法在肾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胡海霞熊正文刘俊堂
关键词:肾活检肾脏疾病诊断免疫荧光技术微波免疫病理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全身麻醉处理体会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全身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28例强直性脊柱炎手术患者的麻醉资料,包括麻醉方法的选择、具体麻醉方法和患者的预后等情况。结果采用快诱导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全麻11例和慢诱导经鼻盲插气管插管17例。27例在术后恢复室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并安返病房,1例送ICU后拔管时发生喉痉挛、出现肋骨骨折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麻醉前风险评估和合理的麻醉方式选择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刘俊堂张彦匣王松柏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全身麻醉快诱导慢诱导
晚期胰腺癌姑息性治疗62例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2006年6月-2011年12月,我们对晚期胰腺癌进行姑息性治疗62例,改善了患者消化功能和生存质量。现分析报告如下。
尚培中苗建军刘俊堂赵增虎王丙信
关键词:胰腺癌姑息性治疗
异丙酚与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腺样体手术的观察
1998年
异丙酚是快速,短效全麻药。小儿腺样体手术麻醉具有特殊性。我们随机观察异丙酚麻醉组(Ⅰ组)与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组(Ⅱ组)各20例,监测注药前,注药后2分钟,插管后1分钟,及手术后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诱导后血压、心率Ⅰ组与注药前相比相差显著(*P<0.05,**P<0.01),麻醉清醒时间两组相比相差显著(*P<0.01)。提示:异丙酚麻醉在小儿腺样体手术麻醉中就清醒快速、完全而言优于普鲁卡因复合麻醉。
崔广山刘俊堂彭士恩
关键词:异丙酚麻醉
STAT-1缓解脓毒症大鼠肺损伤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1)活化与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及白介素(IL)-6、-10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大鼠腹腔感染,随机分为若干组。用RT-PCR和ELISA法测定血浆和肺IL-6、IL-10 mRNA和蛋白水平;凝胶电泳阻滞分析(EMSA)测定STAT-1的DNA结合活性;比色法测定肺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病理组织学观察炎症反应程度。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LP后各时间点肺STAT活性、血浆和肺MPO、病理学评分、IL-6、IL-10 mRNA及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雷帕霉素(RPM)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显著回降;而IL-10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抑制STAT-1活化可缓解脓毒症所致肺组织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RPM通过抑制STAT的激活而调节IL-10及其他炎症介质表达相关。
翟秀珍王松柏刘俊堂柴军英李艳红
关键词:脓毒症肺损伤STAT
反应停对TACE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后血清VEGF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反应停对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后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病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TACE配合口服健脾理气中药及反应停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配合健脾理气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介入治疗后1周内血清VEGF含量下降,1周后血清VEGF含量的逐渐增高;治疗组自介入治疗后3周血清VEGF含量逐渐下降,介入后4周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TACE配合健脾理气中药及反应停治疗中晚期肝癌能降低血清中VEGF的含量。
赵增虎刘俊堂张维莲刘秀芳丁瑞亮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反应停TACEVEGF
改良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基于国人BMI指数的不同体型脑损伤人群中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皮切开技术在不同体型的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10月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575例行改良经皮气管切开的病例,按照国人BMI指数分类标准,分为偏瘦及正常体型组(n=408)、超重及肥胖组(n=167),从两组分别随机抽取120例,形成A组和B组,比较A、B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早期及晚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准备时间长于A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手术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的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可安全地用于不同体型的脑损伤患者,实用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
杜秀玉王志明赵会娟张继春范胤璞王丽丽刘俊堂曹藏柱程月飞刘少朋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体型BMI指数安全性
下颈椎椎弓根的数字化影像学观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成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选择应用螺钉的直径、长度、角度,进钉点定位及判断手术复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颈椎CT图像,并依据性别与身高等因素分组,对椎弓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椎弓根皮质、松质骨高度、宽度,第3~7颈椎同节段侧别间比较因性别和身高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较女性均宽大,第3~7颈椎总的趋势均逐渐增大。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椎弓根长同节段侧别间比较与性别和身高因素关系密切,男性第3颈椎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最短,第7颈椎椎弓根长度最短;女性第4颈椎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最短,第7颈椎椎弓根长度最短。椎弓根外展角度及向头、尾侧倾斜角度,无性别差异。结论:下颈椎椎弓根等骨性结构个体差异较大(性别、身高因素关系密切),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术中螺钉直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下颈椎椎弓根松质骨的宽度,但应注意个体差异,第3~7颈椎均可用3.5mm的螺钉;螺钉长度选用范围29~32mm,置入角度有明显规律性,是术中螺钉进钉定位、判断手术复位程度的重要依据。
刘俊堂侯瑞贾卫斗赵丹马洁
关键词:下颈椎椎弓根影像学测量螺钉内固定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中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变化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癌病人肝移植术中血液酸碱平衡及电解质浓度变化的规律 ,为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术时针对血液酸碱及电解质紊乱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 16例因肝癌行肝移植术病人术中血液钾、钠、钙离子浓度和pH、HCO-3 、BE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血K+ 从无肝期开始下降 ;开放后即刻呈现一过性升高表现 ,部分病人表现为暴发性高血钾。血游离钙在无肝期和新肝期降低明显。无肝期和新肝期pH、HCO-3 、BE值的变化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结论 手术开始后 ,从无肝期就应注意纠正低血钾和低血钙 ,开放瞬间注意暴发性高血钾。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同时进行过度通气和给予适当的碱性物质有助于减轻酸性物质的产生和酸中毒。
王松柏崔广山孙家潭李海刘俊堂雷志礼
关键词:肝癌肝移植酸碱平衡电解质高血钾
p33^(ING1)和p5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p33ING1、p53基因蛋白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正常乳腺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各50例标本进行p33ING1、p53基因蛋白表达检测。结果p33ING1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0/50)、100.0%(50/50)、96.0%(48/50)和62.0%(31/50),阳性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0)、0(0/50)、24.0%(12/50)和54.0%(27/50),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非典型增生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33ING1阳性者p53阳性表达率远低于p33ING1阴性者,p33ING1与p53呈负相关。p33ING1和野生型p53基因都是抑癌基因,p33ING1是p53的分子伴侣。
赵增虎张建宇刘俊堂王炳胜刘秀芳
关键词:乳腺增生P53蛋白抑癌基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