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丹

作品数:20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5篇诺如病毒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腹泻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诊病
  • 2篇实时荧光
  • 2篇胃肠
  • 2篇胃肠炎
  • 2篇流感
  • 2篇聚集性
  • 2篇颗粒物
  • 2篇广义相加模型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感染性

机构

  • 16篇上海市浦东新...
  • 11篇复旦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9篇刘丹
  • 11篇朱渭萍
  • 10篇陈诹
  • 8篇王远萍
  • 6篇朱林英
  • 6篇赵琦
  • 5篇徐红梅
  • 4篇潘丽峰
  • 4篇刘青
  • 3篇马平
  • 2篇叶楚楚
  • 2篇孙乔
  • 1篇薛曹怡
  • 1篇赵冰
  • 1篇邹文玮
  • 1篇陆岚
  • 1篇丁明
  • 1篇张鸿
  • 1篇胡佳
  • 1篇邱惠芳

传媒

  • 6篇公共卫生与预...
  • 4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浦东新区流感样病例与大气颗粒物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大气颗粒物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流感样病例的关联性,为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年31日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及流感样病例数等资料,拟合Poisson分布广义相加模型评估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与日流感样病例数的相关性。结果大气颗粒物PM_(2.5)及PM_(10)与浦东新区流感样病例数存在相关性,两种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μg/m 3,在滞后0~7d(lag0~lag7)时流感样病例数分别增加2.48%(95%CI:2.27%~2.68%),1.87%(95%CI:1.70%~2.04%);在多污染物模型中纳入SO_(2)与NO_(2)的影响后,大气颗粒物对流感样病例数的效应有所增加。结论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浓度上升将增加浦东新区流感样病例数。
陈诹王远萍王远萍朱渭萍刘丹周一心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广义相加模型
基于临床症状和病原学特征的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和病原学特征,比较两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病例的咽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疱疹性咽峡炎在一些临床症状上和手足口病表现相似,但发热、咽痛、呕吐及头痛的发生率均高于手足口病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结果不同,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6型(Cox A6)、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型(Cox A16)为主,疱疹性咽峡炎以其他肠道病毒和Cox A6为主。结论疱疹性咽峡炎应该得到重视,并和手足口病一样进行监测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刘丹刘丹王静顾霍铮王远萍王远萍郑晓朱林英
关键词: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病原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2011年手足口病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2010年3月—2011年6月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和发病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疱疹液和粪便中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16型(CA16)。结果 2010年3月—2011年6月,共检测样本421份,检出EV71核酸阳性样本148份,CA16核酸阳性样本75份,检出率为52.97%。核酸阳性患者的男女比接近2∶1。2~5岁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段。每年的4~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患者标本在发病2天内采集检测核酸阳性率最高,超过2周基本不能检出。结论 2010—2011年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与其他地区相似,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明显,相关部门可以据此做好手足口病的防病工作。2011年是EV71的流行年,要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检测工作。
潘丽峰刘丹刘青马平朱林英傅益飞孙乔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实时荧光PCR手足口病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1-2014年诺如病毒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诺如病毒相关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间14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应用real-time RT-PCR法分别检测诺如病毒的GI和GII两个亚型,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6 392份样本中,GⅠ型共检出70例,检出率1.10%,呈低位流行、全年散发状态,无明显的季节分布;GⅡ型共检出962例,检出率15.05%,显著高于GⅠ型,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每年的10月是感染的最高月份,3~4月是另一个感染的小高峰。GⅠ和GⅡ型双重感染共21例,检出率0.33%,多见于中年人群。人口密集的沿江片区,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人口稀疏的沿海片区。结论秋季要密切监测人口密集地区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防止诺如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聚集性事件。
潘丽峰刘青刘丹邱慧芳陆岚丁明邹文玮马平朱林英郝莉鹏
关键词:诺如病毒腹泻流行病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了解2016—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猩红热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猩红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16—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共报告45起猩红热聚集性疫情,累计发病137人;疫情发生时间主要在12月,共11起(24.44%);疫情发生地点主要在幼托机构和小学,共43起(占95.56%);不同地区间聚集性猩红热疫情罹患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猩红热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冬季,幼托机构和小学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陈诹陈诹朱渭萍刘丹朱渭萍赵琦徐红梅
关键词:聚集性猩红热
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聚集性胃肠炎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聚集性胃肠炎疫情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聚集性胃肠炎疫情资料,利用Excel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共报告60起聚集性胃肠炎疫情,总病例959例,罹患率2.09%。其中男性500例,女性459例,职业以小学生(54.33%)及幼托儿童(39.31%)为主。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冬春季,发生机构以幼托机构(48.33%)和小学(45.00%)为主。临床症状上儿童以恶心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54起疫情(90.00%)检出阳性病原,主要以诺如病毒为主。60%以上的事件中存在终末消毒措施不规范和不及时隔离病例的现象。结论 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聚集性胃肠炎主要由诺如病毒引起,冬春季节高发,应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监测和防控,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刘丹陈诹陈诹朱渭萍徐红梅郝莉鹏
关键词:诺如病毒
大气颗粒物与上海浦东新区流感确诊病例相关性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大气颗粒物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性,为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年31日气象因素(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大气污染物(PM 2.5、PM 10、SO 2、NO 2、CO、O 3)及不同年龄和性别流感确诊病例数等资料,拟合Poisson分布广义相加模型评估大气颗粒物(PM 2.5、PM 10)与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性。结果大气颗粒物PM 2.5及PM 10与浦东新区流感确诊病例数存在相关性,两种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μg/m 3,在滞后0~7d(lag07)时分别增加0.638%(95%CI:0.413%~0.864%),0.520%(95%CI:0.324%~0.715%),且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受大气颗粒物影响存在差异;在多污染物模型中纳入SO 2、NO 2、CO、O 3的影响后,大气颗粒物对流感样病例数的效应有所改变。结论大气颗粒物(PM 2.5、PM 10)浓度上升将增加浦东新区流感确诊病例数。
陈诹王远萍王远萍朱渭萍刘丹赵琦朱渭萍
关键词:广义相加模型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2013—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及其流行趋势,为下一步加强防控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集2013—2014年浦东新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运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 2013—2014年共检测手足口病样本823份,其中肠道病毒通用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3.18%,EV71和Cox A16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04%和30.19%,Cox A6和Cox A10阳性率分别为26.54%和1.54%,其他未分型肠道病毒占17.69%,2013—2014年的主要病原分别为Cox A6和Cox A16。1~12月份均有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份。核酸阳性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50∶1,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阳性总数的34.62%。结论浦东新区2013—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而Cox A6也已成为浦东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病原,今后应加强多种病原监测,做好防控措施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刘丹朱林英邱惠芳潘丽峰刘青傅慧琴傅益飞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实时荧光RT-PCR
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浦东新区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浦东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6 184例,发病率为296.89/10万。重症病例17例,聚集性病例1 175起,无暴发疫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岁以下发病数13 570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3.85%;职业以散居儿童(8 993例)和幼托儿童(6 149例)为主。发病高峰在4—7月。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为65.05%,主要病原是柯萨奇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结论 2014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发病处于高强度流行状态,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刘丹白鹏男顾霍铮陈诹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2005-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2005-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蚊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蚊媒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共报告蚊媒传染病3种229例,年均发病率0.555/10万,死亡1例,不同年份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18,P<0.05)。病种以登革热、疟疾、乙脑为主,分别占6.99%、85.15%、7.86%。每个月份均有蚊媒传染病病例发病,以7~10月份居多,占病例总数的68.12%。病例主要发生在城区(占37.99%),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39岁(占48.47%),男女性别比为2.95∶1。结论 2005-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登革热和乙脑是本地主要蚊媒传染病。
陈诹邵鹏邵鹏朱渭萍刘丹胡佳朱渭萍
关键词:蚊媒传染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