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宇峰

作品数:24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135”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突变
  • 13篇基因
  • 11篇细胞
  • 10篇基因突变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急性
  • 5篇增殖
  • 5篇增殖性
  • 5篇粒细胞
  • 5篇毛细管
  • 5篇骨髓
  • 5篇骨髓增殖
  • 5篇JAK2V6...
  • 4篇突变分析
  • 4篇毛细管电泳
  • 4篇DNA突变
  • 4篇DNA突变分...
  • 4篇FLT3基因
  • 4篇FLT3基因...

机构

  • 24篇苏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24篇冯宇峰
  • 17篇吴德沛
  • 17篇朱子玲
  • 12篇薛永权
  • 12篇孙爱宁
  • 11篇岑建农
  • 10篇陈苏宁
  • 8篇梁建英
  • 8篇常伟荣
  • 8篇仇惠英
  • 7篇沈益民
  • 7篇晁红颖
  • 7篇张日
  • 5篇沈宏杰
  • 5篇薛梦星
  • 4篇姚利
  • 4篇刘跃均
  • 3篇何军
  • 3篇李渭阳
  • 3篇潘金兰

传媒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第一次全国血...
  • 1篇第11次中国...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1
  • 9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IR基因分型在同胞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意义
<正>目的:研究在HLA全相合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ib-HSCT)中供受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分布、供受者间KIR相合程度及移植后供者T淋巴细胞、NK细胞不同植入动力学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
魏孝艾唐晓文冯宇峰朱子玲何军徐扬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文献传递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酪氨酸激酶突变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TK)相关基因c—Kit、FLT3、JAK2V617F突变在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法结合碱基测序,检测58例CBF—AML患者[其中30例为伴t(8;21)异常,28例为伴inv(16)异常]初诊时c—Kit、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和FLT3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的点突变发生情况;JAK2V617F突变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随访观察各种突变对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58例CBF—AML患者中19例出现c-Kit错义突变,其中包括6例8号外显子突变(mutKIT8)和13例17号外显子突变(mutKIT17)。mutKIT8在伴inv(16)患者中更多见。2例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FLT3-ITD+),7例(12.1%)患者FLT3-TKD突变阳性(FLT3-TKD+)。58例初治CBF—AML患者均未检出JAK2V617F。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突变的累计发生率达46.6%(58例中27例),仅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2种错义突变(FLT3-TKD+和mutKIT8)。和c—Kit基因野生型患者相比,mutKIT17患者中位发病年龄明显升高(分别为31岁和55岁,P=0.003)。c—Kit突变导致患者总生存(OS)率及持续完全缓解(CCa)率降低(P=0.053和P=0.048);其中存在mutKIT17的患者OS率及CCR率降低更为明显(P=0.005和P=0.013)。FLT3-TKD突变对CBF—AML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在CBF—AML中RTK突变常见,但同属一类的两种基因突变极少存在于同一患者。在CBF—AML中c—Kit基因突变发生频繁;JAK2V617F突变罕见。c—Kit突变患者,尤其是rout-KIT17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增高、易复发、预后差。
乔曼李渭阳孙爱宁陈苏宁梁建英丁子轩冯宇峰吴德沛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激酶类DNA突变分析
酪氨酸激酶突变在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分析
<正>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cyrosine kinases,TKs)相关基因c-Kit、FLT3、JAK2突变在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 binding factor acute myeloidleu...
乔曼孙爱宁李渭阳陈苏宁梁建英丁子轩冯宇峰吴德沛
文献传递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突变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突变及其突变转录本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105例MPN患者外周血或部分冻存标本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的突变类型,毛细管电泳法定量分析JAK2V617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有血栓形成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年龄和白细胞(WBC)计数高于无血栓形成患者(P<0.05),WBC≥15×109/L的ET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WBC<15×109/L者(P<0.05),JAK2V617F阳性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有血栓事件者JAK2V617F转录本水平高于无血栓事件者(P<0.05),JAK2V617F阳性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度高于JAK2V617F阴性患者(OR=11.30),突变转录本水平在(60~100)%组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度高于JAK2V617F阴性组患者(OR=31.5)。结论高龄、WBC计数增高,JAK2V617F突变及高转录本水平MPN患者血栓风险可能较高。
沈益民晁红颖张日冯宇峰岑建农姚利沈宏杰朱子玲
关键词:JAK2V617F血栓
FLT3基因突变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 FLT3基因突变即内部串联重复 (ITD)突变及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薛梦星仇惠英刘跃均梁建英冯宇峰朱子玲常伟荣陈苏宁潘金兰薛永权孙爱宁吴德沛
文献传递
运用多重PCR结合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FLT3及NPM1基因突变的实验方法的研究
<正>目的:FLT3基因突变和NPM1基因突变均是AML中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两者对AML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但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建立一种可靠、易行的方法同时检测FLT3突变(包括ITD及TKD两种突变形式...
薛梦星仇惠英冯宇峰朱子玲常伟荣梁建英陈苏宁岑建农薛永权刘跃均孙爱宁吴德沛
文献传递
JAK2V617F突变分型和相对定量研究——附123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发生率和突变类型,并对突变转录本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CMPD患者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的发生率及其突变类型;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定量分析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123例CMPD患者共检出90例JAK2V617F阳性,其中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100%,8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62.4%,低于PV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慢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66.7%。90例JAK2V617F突变患者中共检出纯合突变35例,其中PV患者17例(17/35),占48.6%,ET患者17例(17/85),占20.0%,低于PV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F患者1例;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显示,纯合型突变患者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较杂合型突变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杂合型PV患者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高于杂和型E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6例有核型异常,但未发现特异性染色体改变。结论ARMS-PCR可作为JAK2V617F突变较准确的检测方法,结合毛细管电泳可用于此突变的定量分析以及临床CMPD的诊断。
沈益民晁红颖张日冯宇峰岑建农姚利沈宏杰朱子玲薛永权
关键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毛细管电泳
单药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allo-HSCT后EBV病毒血症的临床观察
陈峰吴德沛龚蔚叶春梅陶淘徐静杜丰谭以顺冯宇峰朱子玲常惠荣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NPM1与FLT3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 NPM1基因与 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发生的关系,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86例成人(15~73岁,中位年龄48.4岁)AML 患者均来自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我单位门诊和住院初诊病例,其中正常核型 AML50例;
颜灵芝杨莉陈苏宁吴小津梁建英冯宇峰薛永权何军岑建农潘金兰吴亚芳常伟荣朱子玲吴德沛
关键词:基因突变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初诊病例异常核型突变发生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ET2基因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TET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TET2基因3~11号外显子,基因测序分析TET2基因突变,随访患者判定其疗效及预后。结果96例AML患者中13例检测到TET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3.54%(95%CI6.70%~20.38%)。突变组患者中位年龄54岁,未突变组患者中位年龄41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突变组患者初诊外周血HGB高于未突变组,分别为84(70~108)g/L和70(55~8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者在性别、分型、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ET2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C—KIT、FLT3及JAK2V617F突变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在非M3型患者中,突变组的第1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和2年总生存率均低于未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2基因突变更易存在于年龄偏大的AML患者中,在非M3型患者中TET2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是预后不良的分子学标志。
魏计锋陈广华仇惠英傅琤琤丁子轩刘红冯宇峰陈苏宁常伟荣吴德沛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