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宇

作品数:10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态
  • 2篇水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热解
  • 2篇呼伦贝尔草原
  • 2篇草原
  • 1篇地震
  • 1篇独流减河
  • 1篇形态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功能区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物质
  • 1篇失活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水库

机构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天津市联合环...
  • 1篇浙江清华长三...

作者

  • 10篇冯宇
  • 4篇王文杰
  • 2篇吴昊
  • 2篇刘军会
  • 2篇聂新艳
  • 2篇王玉珏
  • 2篇张哲
  • 1篇徐东耀
  • 1篇马苏
  • 1篇白杨
  • 1篇秦建新
  • 1篇刘孝富
  • 1篇郭翔
  • 1篇初东
  • 1篇周滨
  • 1篇铁柏清
  • 1篇张彦
  • 1篇李甜甜
  • 1篇刘晗
  • 1篇田良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技术...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低碳世界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辅助碱预处理对松木木屑热解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使用微波辅助氨水(体积浓度5%)和Na OH(质量浓度5%)对松木木屑进行了预处理,并研究了对松木结构和热解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氨水预处理会破坏松木的结构,提高松木的纤维素含量和结晶度,但不能有效去除木质素组分,对松木的热解性质无明显影响。与之相比,微波Na OH溶液预处理可以更为有效地破坏松木结构,提高松木的纤维素含量和结晶度,并能去除20%的木质素组分,显著降低了松木的热解温度和活化能。但是,残留的Na离子会促进松木热解时产生积碳。通过水洗去除Na离子可以减少松木热解产生的积碳,促进松木热解。
徐东耀栗广宇冯宇王玉珏余素林
关键词:积碳热解
生物质组分在催化快速热解中的相互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3者不同配比的自配生物质样品进行了热重分析与热解-气象色谱-质谱试验。分析了这3种生物质组分与ZSM-5分子筛进行催化热解反应时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初级热解产物不同,但在与ZSM-5分子筛催化热解时最终产物基本一致,主要是芳烃类化合物。然而,木质素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大量积炭并导致催化剂失活。因此木质素组分会影响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组分在催化热解中的转化,导致生物质的整体转化效率下降,并且抑制作用随木质素含量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对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生物质进行预处理,选择性去除木质素,提高生物质整体转化效率,降低催化剂失活。
王玉珏苏露李翔宇于艳卿李剑冯宇
关键词:生物质木质素催化热解失活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红线区划定的方法研究
生态红线指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生态保护区域的边界线,不仅是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也是重要物种资源生存与发展的“基线”,严格管理与维护生态红线区,是确保人居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冯宇
关键词:土地利用呼伦贝尔草原
文献传递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主要影响因子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可蚀性、大风日数和湿润指数作为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指标,综合采用构建专家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ETM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三期(2000—2003年、2004—2007年和2008—2011年)的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各单因子重要性和综合重要性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的关键因子。2000—2011年,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升高,沙带地区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较高,温性草甸草原区和温性草原区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较低。
冯宇王文杰刘军会吴昊马苏聂新艳
关键词:指标体系区域分异
2010~2015年五强溪水库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
科学地判别水质变化趋势、识别水质影响因素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首要步骤。基于2010~2015年五强溪水库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从自然和人为活动两个角度探讨水质的影响因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量化自然因素的贡献水平。结果表明:(1)2010~2015年水库主要污染物总磷、COD_(cr)、粪大肠菌群浓度有所下降,总氮出现超标,浓度上升;总氮、粪大肠菌群浓度年内变化幅度较小,总磷、COD_(cr)浓度波动较大。(2)水温、降水量与水库水质具有强相关性,关联度在0.60~0.80之间。水温与总氮浓度关联度较高,降水量对总磷、COD_(cr)、粪大肠菌群浓度贡献较大,关联度分别为0.69、0.72、0.73、0.74。人口数量、产业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量认为是影响水质的主要人类活动因素。
邓小东冯宇王维铁柏清
关键词:污染指数水质变化影响因素
武汉城市圈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发展对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文中选取植被、气象、地形、土壤和人为5个因子,分别以植被覆盖度、降水量、蒸发量、坡度、坡长、土壤层厚度和覆盖类型作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指标,综合采用专家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指标体系。利用遥感、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各单因子重要性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0-2009年间,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空间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武汉城市圈东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带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较高;短时间尺度上,人为活动所导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和覆盖类型的改变是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2005-2009年间,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湖泊湿地减少是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白杨初东田良冯宇张哲
关键词:水源涵养功能武汉城市圈
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随着国家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行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由人类规划开发所导致的生态风险加剧,部分地区正面临环境污染、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负面生态影响,使得在规划实施前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变得尤为迫切。通过回顾我国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在总结国内外主流框架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风险问题形成、"压力-状态-响应"分析、区域风险综合评价、风险管理四部分组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该框架加强了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的输入、归纳了区域风险源、完善了综合评价内容,以期对生态风险评价在我国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起推动作用。
聂新艳王文杰秦建新李甜甜刘军会吴昊冯宇
关键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规划环评
基于TM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恢复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以地震极重灾区2006、2008和2011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提取灾区土地利用信息,结合坡度和高程等地形因子对灾区主要生态系统面积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研究区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分别减少了124.6km2、461.6km2和92.3km2,其中,农田在北川、青川和平武的面积减少量最大,汶川森林面积减少了285.5km2;各生态系统在不同的高程和坡度下受地震影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至2011年,灾区受损生态环境受自然演替和人工修复干扰影响,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有所恢复,面积分别增加了82.8km2、58.3km2和174.9km2,其中,草地面积增加量超过受地震破坏损失量,但灾区生态系统整体恢复效果不理想,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生态恢复措施。
吴春生王文杰刘孝富张哲郭翔陈晨冯宇
关键词:汶川地震生态恢复LANDSATTM
湖南水府庙水库流域景观格局与水质特征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以湖南水府庙水库流域为例,在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结果以及水质监测数据基础上,选用景观和斑块类型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典范式对应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内景观格局特征,并探讨了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指标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指标显著相关,其中,林地面积所占比例与多数污染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例与各污染指标呈正相关。2)景观格局在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上对水质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其中斑块破碎度在2个水平上对水质的影响均较大;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与水质指标无明确相关性。3)景观格局在流域尺度上对水质影响的异质性表现在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各种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特征对河流中污染物源、汇的贡献和迁移转化影响的差异性。
王明浩王文杰冯宇吴棣吴坤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质
独流减河流域绿色基础设施空间格局与景观连通性分析的尺度效应被引量:13
2019年
尺度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正确理解和感知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针对GI(绿色基础设施)进行空间格局与景观连通性分析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性的问题,以天津市独流减河流域为例,利用ArcGIS10.1、ENVI5.3和eCognition8.9软件进行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基于MSPA(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景观连通性分析方法,借助GuidosToolbox2.6和Conefor2.6软件,通过设置不同的粒度、边缘宽度和扩散距离,对2016年研究区GI的粒度效应、边缘效应和距离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MSP(形态学空间格局)类型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和边缘效应,较小的粒度和边缘宽度会得到更为详细的空间格局信息.②粒度效应改变GI像元的空间分布,会导致GI空间信息的丢失或增加,直接影响MSP类型的空间配置和量化关系;而边缘效应不会改变GI像元的空间分布,使得GI空间信息不发生改变,但对MSP类型的影响更为显著.③景观连通性与扩散距离具有直接关系,扩散距离越大,GI核心区景观连通性越高,当扩散距离增至一定程度时,所有核心区会连接成一个网络整体,景观连通性达到最大,研究区GI核心区的扩散距离关键值在2.5~4.5km之间.研究显示,独流减河流域GI要素尺度效应明显但机理不同,基于MSPA和景观连通性分析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各景观类型和网络组分的空间变化特征和数值变化规律.
陈晨徐威杰张彦周滨柴曼刘晗冯宇
关键词:连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