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健

作品数:111 被引量:361H指数:11
供职机构: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8篇落叶松
  • 16篇扦插
  • 16篇蒙古栎
  • 11篇育苗
  • 9篇日本落叶松
  • 9篇土壤
  • 8篇东部白松
  • 8篇种源
  • 8篇良种
  • 8篇林木
  • 8篇白松
  • 7篇人工林
  • 6篇选育
  • 6篇植物
  • 6篇良种选育
  • 6篇SRAP
  • 5篇育种
  • 5篇种子园
  • 5篇苗木
  • 5篇基质

机构

  • 106篇辽宁省林业科...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辽宁省实验林...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辽宁省经济林...
  • 2篇辽宁省旱地农...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东软集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1篇冯健
  • 43篇于世河
  • 43篇王骞春
  • 40篇陆爱君
  • 22篇卜鹏图
  • 19篇郑颖
  • 18篇颜廷武
  • 11篇王占伟
  • 10篇陈罡
  • 10篇曲艺
  • 9篇董健
  • 8篇尤文忠
  • 8篇汪成成
  • 8篇赫亮
  • 7篇张素清
  • 6篇陈东升
  • 6篇王月婵
  • 6篇王敬贤
  • 5篇林永启
  • 5篇魏文俊

传媒

  • 32篇辽宁林业科技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森林工程
  • 3篇林业科技通讯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北方园艺
  • 2篇防护林科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种子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9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15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无性系间生根差异的分子机制
无性繁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提。扦插是林木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优良品种进行良种繁育的关键是扦插生根技术。尤其是针叶树,扦插生根率低,是制约利用扦插进行无性系林业发展的瓶颈。迄今对扦插生根的研究虽然已在生理生化的水平上取得一...
冯健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分子机制
文献传递
基于线性分位数混合效应的辽东山区红松冠幅模型被引量:5
2022年
冠幅是反映单木生长状态及构建林木生长收获模型的重要变量。本研究以辽东山区大边沟林场10~55年生红松人工林为对象,基于66块固定样地的2763株红松的每木检尺数据,选取冠幅基础模型,采用再参数化的方法引入单木竞争指标(R_(d)),利用哑变量的方法引入了林分密度、林层变量,构建不同分位点(0.50、0.90、0.93、0.95、0.96、0.99)的冠幅分位数回归模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选取模拟林分最大冠幅的最优分位点。为反映林分中单木冠幅在林木个体之间的差异,建立了基于样地水平的最优分位点的线性混合效应分位数回归冠幅模型,分析各变量对单木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F统计检验,不同林分密度和林层的冠幅模型具有显著差异,在基础模型中引入林层、林分密度和竞争后,模型R_(a)^(2)提高0.0104,均方根误差降低0.0115,均方误差降低为7.4%;与最小二乘法比较,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林分状态下的单木最大冠幅,并选出0.96分位点和0.93分位点作为上林层和下林层的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最优分位点。引入混合效应的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HQ信息准则等评价指标优于传统分位数回归,参数标准误显著降低,混合效应的引入很好地解释了样地之间的差异。就上林层和下林层而言,林分密度越大,最大冠幅越小;相对直径越大,最大冠幅越大,其中林分密度对下林层的冠幅影响大于上林层,当林分密度足够大时,冠幅随着胸径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本研究构建的基于混合效应的分位数回归模型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今后可通过调控林分密度、适度抚育间伐等措施,实现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的科学营建和可持续发展。
佟艺玟陈东升冯健高慧淋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
一种压条繁育装置及水曲柳无性繁育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条繁育装置及水曲柳无性繁育方法。本发明将所述压条繁育装置中的地锚(2)插入地表,利用下压杆(1)固定植物压条后,再利用上伏杆(3)将植物弯折向上固定,即可实现植物的压条繁育,便于...
颜廷武王睿照毛沂新魏文俊张慧东云丽丽刘红民冯健朱健高宇卜鹏图王雷
辽宁地区落叶松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冯健王骞春于世河陆爱君曲艺
课题来源与背景:落叶松是辽宁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辽宁省林科院主持辽宁省"十一五"农业科技攻关课题"林木遗传资源保护及良种选育课题",对落叶松苗圃规划与建设、采穗圃营建与管理、扦插育苗、二年生扦插苗培育、苗木出圃等技术进行了...
关键词:
关键词:落叶松扦插育苗良种选育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国际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发展快速低成本测序技术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通量测序技术应运而生,其代表性技术平台有Roche的454测序技术、Illumina的Solexa测序技术和ABI的Solid测序技术。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回顾了第1代测序技术发展过程,详细叙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原理和方法,探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冯健赵雪崴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技术植物
辽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潜力被引量:5
2010年
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寻找新能源,特别是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林木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该文介绍了辽宁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树种,探讨了辽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潜力,并提出了辽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建议。
冯健董健曲艺于世河陆爱君王骞春
关键词:林木生物质能源能源危机
带状抚育间伐对辽东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及部分土壤养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为了揭示带状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方式带状抚育间伐,并补植不同树种形成混交林,经过10 a生长后,对林木生长因子和林地主要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TⅠ和STⅡ的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均比CK有显著的提高,其中,胸径分别提高了25.80%和19.63%,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53.01%和31.68%;冠幅分别提高了49.29%和45.99%;而STⅠ和STⅡ之间各生长因子差异不显著,总体上STⅠ各生长因子优于STⅡ各生长因子。不同的补植树种均对落叶松林木各生长因子影响不显著。落叶松人工林经过带状抚育间伐并补植不同树种后改善了落叶松干形。带状抚育间伐提高了林地土壤养分,尤其是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STⅠ和STⅡ的0~10 cm土层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是CK的1.91倍和2.13倍、2.22倍和1.62倍,10~20 cm土层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是CK的1.91倍和2.13倍、1.79倍和1.44倍。相关分析表明,林木生长因子与土壤养分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林木生长因子与土壤值pH、磷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带状抚育间伐方式促进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积累。
冯健王骞春郑颖陆爱君于世河王月婵陈东升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
一种层叠式种子育苗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层叠式种子育苗床,包括水槽,水槽的上端铺设有若干个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插入的育苗盆底部开设有吸水孔;水槽下表面的四个角边位置垂直安装有下支撑杆,下支撑杆的下端开设有盲孔,水槽上表面...
冯健于世河郑颖卜鹏图王占伟陆爱君张素清刘欢
文献传递
松材线虫侵染对日本落叶松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3年
通过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苯丙氨酸解氨酶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变化,从生理生化角度探究日本落叶松对松材线虫侵染的响应规律。以3年生日本落叶松盆栽苗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皮接法接入2 000条松材线虫,于接种后第0、5、10、20、30天时收集并测定针叶内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接种点上部和下部均检测到大量松材线虫,且下部线虫数极显著高于上部(P<0.01)。叶绿素a、b含量均在第10天时出现明显下降,随后开始上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种10 d后开始逐渐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接种松材线虫后,SOD活性显著上升,各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AT活性先小幅下降,后逐渐升高,于30 d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OD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且5 d后迅速升高,各时间点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L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接种后10、20 d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本落叶松被松材线虫侵染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和PAL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存在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日本落叶松对松材线虫抗性品系筛选和抗病机理提供参考。
王建国姜旭栾庆书冯健王建军刘穆
关键词:松材线虫日本落叶松生理响应苯丙氨酸解氨酶
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被引量:60
2005年
研究了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样地均以秋季最多,达到17.42×106CFU·g-1,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数量迅速减少;在0~60cm土层,同一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其中好气性细菌0.31×106~14.39×106CFU·g-1,放线菌0.06×106~0.79×106CFU·g-1,真菌0.02×106~0.07×106CFU·g-1,厌氧细菌0.05×106~3.22×106CFU·g-1.巨桉人工林地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要类群,占微生物总数的92.83%以上,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其微生物组成结构合理.与青冈次生林和农耕地相比,巨桉人工林地微生物数量远远高于青冈次生林地,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细菌生理类群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0.773和1.896.
冯健张健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