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蓉

作品数:48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理学
  • 16篇化学工程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RAFT
  • 9篇链转移
  • 9篇分子
  • 8篇可逆
  • 8篇加成
  • 8篇高分
  • 8篇高分子
  • 7篇聚乙二醇
  • 7篇教学
  • 7篇二醇
  • 7篇丙烯
  • 5篇疏水
  • 5篇纳米
  • 5篇高分子化
  • 5篇高分子化学
  • 4篇动力学
  • 4篇乙烯
  • 4篇水凝胶
  • 4篇自愈合
  • 4篇可逆加成-断...

机构

  • 48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食品药...
  • 1篇新疆蓝山屯河...
  • 1篇泸州北方纤维...

作者

  • 48篇冉蓉
  • 6篇刘桂廷
  • 6篇王跃川
  • 5篇石玲英
  • 5篇叶磊
  • 4篇秦家强
  • 4篇刘正英
  • 4篇闫付臻
  • 3篇潘固平
  • 3篇陈智
  • 3篇于游
  • 3篇赵洪明
  • 3篇钱祉祺
  • 2篇万涛
  • 2篇张子敬
  • 2篇杨昌跃
  • 2篇汪映寒
  • 2篇丁明明
  • 2篇卓丁
  • 2篇曾科

传媒

  • 7篇中国化学会2...
  • 6篇高分子通报
  • 6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现代化工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皮革科学与工...
  • 2篇2011年高...
  • 2篇中国化学会2...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石油化工
  • 1篇化学教育(中...
  • 1篇2007年全...
  • 1篇2011年全...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乙烯在聚乙二醇中的RAFT聚合反应
叶磊胡洁冉蓉
关键词:RAFT聚合聚乙二醇聚合反应动力学
PBAT/TPS共混物的结构、性能和断裂行为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热塑性淀粉(TPS)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BAT/TPS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形态,测试了共混物的性能和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注射成型能够得到TPS原位微纤;PBAT/TPS共混物中存在PBAT相、甘油富集相和TPS富集相,TPS在PBAT中以微纤和颗粒状存在,在剪切较强的区域,TPS以微纤为主,伴有少量的TPS颗粒,在剪切较弱的芯层,TPS主要以颗粒为主;TPS同PBAT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在拉伸过程中,通过原位微纤增强和TPS颗粒变形成纤两种增强模式提高了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使得共混物在高TPS含量下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李旭娟钟淦基冉蓉李忠明丁建萍姜天伟宋玉玲
关键词:热塑性淀粉原位成纤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的RAFT分散聚合研究
2009年
以S-1-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TC)作为链转移剂,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作为反应介质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分散聚合和MMA与双官能度单体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TPG-DA)的分散共聚合。由于在分散聚合体系中加入链转移剂等物质会降低反应体系稳定性,导致微球粒径失控等问题,经研究发现改变链转移剂的加入方式并适当增加稳定剂的用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成核以后加入TTC和TPGDA的两步法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得到了MMA-co-TPGDA支化共聚物微球。微球粒径随反应转化率提高而逐渐增加,当双官能度单体用量增加或稳定剂用量减少时微球粒径也增大。1HNMR分析结果显示共聚物具有支化结构和未反应的双键,其在共聚物中的比例低于其在原料中的初始比例。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了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用黏度法测定了聚合物特性粘数,并计算出聚合物形状因子α。结果显示,α值随转化率下降,说明聚合物逐渐转变为支化结构。最后,讨论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支化度的影响。
陈智冉蓉
关键词:分散聚合支化聚合物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S,S′-二(α,α′-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存在下的热聚合反应及光聚合反应
2006年
合成了S,S′-二(α,α′-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RIT),以TRIT为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聚合反应的链转移剂,对苯乙烯(S 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热聚合反应和室温下光引发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1H 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热聚合反应和光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具有明显的活性特征,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相对分子质量随转化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ln[M]0/[M](M为单体)随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也呈线性增加,聚合物分子链中含有三硫代碳酸酯基。根据1H NMR和FTIR的分析结果,初步提出了光聚合反应机理。
冉蓉何杰于游王跃川
关键词:链转移剂
紫外光引发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RAFT交联聚合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合成了S-1-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TC),以此为链转移剂,采用光差动热分析仪(DPC)和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紫外光引发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A)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行为.发现RAFT光聚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小于常规自由基聚合,因为体系由扩散控制,反应中自加速趋势减缓.探讨了双键之间聚乙二醇链段长度对于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中间聚乙二醇链段的增加,聚合速率先变小再变大,最终转化率缓慢变大.RAFT光交联产物的交联密度随中间链段长度的增加而下降,交联均匀性提高.
卓丁陈智王晓龙阮英波赵雪梅冉蓉
关键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光聚合聚合动力学交联结构
N-(1,1-二甲基-3-氧代丁基)丙烯酰胺的合成被引量:4
2001年
介绍以丙烯晴和 4-甲基 - 4羟基 - 2 -戊酮为原料在浓硫酸作用下首先合成一种环状结构的硫酸盐 ,再经中和开环制成N - (1,1-二甲基 - 3-氧代丁基 )丙烯酰胺的改进方法。探讨了原料配比对环状结构硫酸盐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差热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产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产物的纯度 99.8%。
冉蓉潘固平李群
关键词:丙烯腈
聚乙二醇中纳米TiO2表面RAFT接枝聚合研究
胡伟任冠杰刘桂廷冉蓉
关键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杂化材料聚乙二醇
熔融缩聚动力学实验数据处理的改进被引量:1
2019年
缩聚反应是《高分子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国内教材中主要以线形缩聚反应为主线,介绍缩聚反应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因此,典型的线形缩聚产物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的合成动力学研究成为与课程配套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四川大学开设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中就包含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在外加酸催化条件下研究线形聚酯PEA合成过程中的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本文针对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变温情况下求反应速率常数k与反应活化能E时的具体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比了改进前后实验结果的差异。
陈凯旋田纳西赵凌田晨旭杨昌跃冉蓉
关键词:动力学数据处理己二酸
三硫代碳酸酯引发的苯乙烯活性自由基光聚合被引量:1
2006年
合成了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链转移试剂S,S'-二(α,α’-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RIT).对以TRIT为链转移剂,苯乙烯(St)等单体室温下的紫外光引发聚合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分布比较窄的PSt(Mm/Mn=1.10~1.14)。研究了St光聚合过程.In[M]0/[M]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分子量随转化率也呈线性增长。用FT—IR、NMR等方法时所得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链中舍有三硫代碳酸酯基。以合成的含有三硫代碳酸酯基的PSt—S—C(=S)-S—PSt为大分子引发剂.在相同的光聚合条件下引发丙烯酸丁酯(BA).得到了分子量分布窄的PSt-PBA—PSt三嵌段共聚物。
冉蓉于游万涛王跃川
关键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活性聚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9
2019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优化培养方案、加强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本研究对于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木肖玉陶全华李瑞海冉蓉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