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冀景芳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血管
  • 3篇癫痫
  • 3篇误诊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康复
  • 3篇急性
  • 3篇儿童
  • 2篇豆状核
  • 2篇豆状核变性
  • 2篇溶栓
  • 2篇颅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急性脑梗塞
  • 2篇梗塞
  • 2篇肝豆状核
  • 2篇肝豆状核变性
  • 1篇代谢

机构

  • 19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19篇冀景芳
  • 3篇张德河
  • 3篇李少林
  • 2篇刘霞
  • 2篇张宝珍
  • 2篇石德志
  • 2篇刘伟
  • 2篇马晓红
  • 2篇马晓红
  • 1篇付惠玲
  • 1篇郑爱荣
  • 1篇陈喜恩
  • 1篇张波
  • 1篇路法枝
  • 1篇王桂芳
  • 1篇吴景录
  • 1篇刘世峰
  • 1篇杨志良
  • 1篇李慧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癫痫应用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应用于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本院诊治的癫痫患者106例,将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的5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的53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统计并分析两种患者服药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第3个月单月平均癫痫发病次数(2.61±0.9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25±1.69)次,第6个月单月平均癫痫发病次数(1.06±0.5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31±0.65)次,且研究组患者因疗效差而停药比例(3.77%)明显低于对照组(20.7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应用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具有良好耐受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与研究。
冀景芳
关键词:癫痫奥卡西平托吡酯疗效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李少林马晓红冀景芳
关键词:依达拉奉高压氧颅内动脉瘤术脑血管痉挛
小学生近视及龋齿发病率调查报告
1994年
小学生近视及龋齿发病率调查报告张波,牛军立,张晓凤,冀景芳为了解小学生近视与龋齿发病情况,我们对1994年度1─6年级小学生进行了普查。检查人数1552人,现把统计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共查1994年小学生1552人。其中新乡市人民路小学13...
张波牛军立张晓凤冀景芳
关键词:小学生近视龋齿发病率
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治疗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根据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开始溶栓时间小于等于6小时、后循环栓塞的患者(24例),实验组为开始溶栓时间大于6小时、前循环栓塞患者(26例),观察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再通成功率、预后较好比例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前循环栓塞患者及后循环栓塞患者之间的再通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后对比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的梗塞部位、病情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冀景芳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梗塞部位疗效影响
50例灭鼠药中毒患者脑电图观察分析
2007年
目的通过对灭鼠中毒患者脑电图的观察、分析,了解灭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选择50例灭鼠药中毒病例的脑电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论灭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脑电图异常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符。
冀景芳吴景录郑爱荣
关键词:灭鼠药中毒脑电图
革兰阴性菌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中的分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革兰阴性菌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特征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革兰阴性菌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革兰阴性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神经内科624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检测其病原菌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624例医院感染者分离病原菌4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8株(占38.14%),铜绿假单胞菌92株,占革兰阴性菌的38.66%,肺炎克雷伯菌76株(占31.33%),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9和18株。161株革兰阴性菌分离自呼吸道标本(67.65%),泌尿道,胃肠道标本、空气、枕头和被褥等病床物品分离菌株数分别为23、13、26和15株。75.00%(69/92)的铜绿假单胞菌、81.58%(62/76)的肺炎克雷伯菌和66.67%(12/18)的大肠埃希菌分离自呼吸道痰液等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类药物等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药物100%敏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神经内科常见的革兰阴性菌,科学合理应用常规抗菌药物对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冀景芳马晓红李慧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神经内科医院感染
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康复方法与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康复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功能、心理、社会康复的综合方法,观察并比较康复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康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17.34±6.71)分]、生活习惯[(18.22±6.58)分]、监控症状[(21.35±8.87)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8.36±3.07)、(7.93±3.15)、(9.02±4.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患者的肢倦乏力[(1.48±0.42)分]、语言障碍评分[(0.98±0.03)分]均显著低于康复前评分[(3.26±1.04)、(2.96±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康复措施有利于提高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冀景芳
关键词: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康复
6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均采用脱水治疗,其中20例患者直接行静脉溶栓,15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25d,近期疗效评价:基本痊愈60例,好转5例。随访1~2年,所有患者未出现复发。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随着MRI、MRV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诊断率大大提高,其准确率高于MRI及MRA,它不仅能显示各静脉窦的充盈状态,还能显示颅内静脉窦闭塞的程度。而早期诊断以及静脉内溶栓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冀景芳张宝珍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并肾损害36例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并肾损害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6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并肾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儿肾损害均明显改善,以“急性肾炎”收住院的患儿6例双下肢浮肿减退,36例患儿中28例蛋白尿均消失。结论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并肾损害起病隐袭易被临床忽视,治疗上以减少铜摄入和吸收,增加铜排泄、维持铜代谢的负平衡及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冀景芳石德志王桂芳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儿童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115例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旨为脑梗塞的溶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溶栓方式将115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取rt-PA溶栓,对照组采取尿激酶溶栓,溶栓后24小时及溶栓7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后14天内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溶栓14天内发生脑出血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2%,其中2例脑疝死亡,其余3例经治疗后好转。对照组溶栓14天内发生脑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01%,期中2例脑疝死亡,其余3例经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明显差异(P>0.05),X2=4.69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塞采取rt-PA与尿激酶溶栓效果差异不大,溶栓后并发症也无明显差异,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冀景芳
关键词:RT-PA尿激酶溶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