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海涛

作品数:24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河北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瘤
  • 9篇脑动脉
  • 9篇脑动脉瘤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5篇血管
  • 5篇肾性
  • 5篇肾性高血压
  • 4篇动脉
  • 4篇鼠脑
  • 4篇细胞
  • 4篇大鼠脑
  • 3篇再灌注
  • 3篇灶性
  • 3篇灶性脑缺血
  • 3篇手术
  • 3篇缺血
  • 3篇人促红细胞生...
  • 3篇重组人促红细...
  • 3篇外科

机构

  • 2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秦皇岛市北戴...

作者

  • 24篇兰海涛
  • 15篇张庆俊
  • 10篇孙晓枫
  • 4篇扈玉华
  • 3篇赵宗茂
  • 3篇史学芳
  • 3篇乔桂荣
  • 2篇刘力强
  • 2篇张更申
  • 2篇王立群
  • 2篇李朝晖
  • 1篇习望
  • 1篇杨利军
  • 1篇菅凤增
  • 1篇郭成勇
  • 1篇闫冬冬
  • 1篇魏守礼
  • 1篇吴国彪
  • 1篇吴文新
  • 1篇杨吉鹏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肿瘤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06
  • 2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锥颅引流单纯硬膜外血肿的适应症探讨被引量:4
2000年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5~50岁,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28例;颅脑术后血肿形成3例。其中急性者23例,亚急性者8例,锥颅时间最短者为伤后9小时。临床表现:本组25例有原发昏迷,16例有呕吐,肢体无力8例,偏瘫3例,入院时神志清楚的26例,嗜睡的5例。格拉斯格评分(CCS)均在12分以上。 本组病人的诊断均经CT扫描确诊,血肿部位:额部13例,颞部2例,颞顶部3例,颞枕部8例。
马树成张庆俊孙晓枫兰海涛张更申
关键词:适应症
大鼠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其抑制物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及其抑制物的表达变化在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模型,系统动态观察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MMP-2、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物(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术后1周脑动脉壁即可见MMP-2、MMP-9、TIMP-1表达增加,随着血压的升高,其表达也迅速增加,术后1个月基本达最高峰并一直持续至4个月,其中MMP-9增加最为显著,约是正常状态的10倍,而MMP-2和TIMP-1的表达约是正常状态的2倍。对照组脑动脉壁MMP-2、MMP-9、TIMP-1也有微弱表达,且MMP-2表达较MMP-9略强。结论脑动脉壁MMP-2、MMP-9特别是MMP-9的过度表达是导致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孙晓枫乔桂荣扈玉华兰海涛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脑动脉瘤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炎性反应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TC染色法、干湿重法、常规HE染色法观察EPO治疗前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以及组织学变化,应用RT—PCR方法检测EPO治疗前后再灌注1h、3h、6h、12h、24h、72h缺血侧脑皮质IL-1β、TNF-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EPO可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24h所致的脑梗死体积(P〈0.01),降低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P〈0.01),减轻病理学变化。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点缺血侧皮层IL-1βmRNA和TNF-α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12h达高峰。EPO治疗后1h、3h、6h缺血侧皮层IL-1β mRNA表达显著下降,与病理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分别降低了63%、55%和84%(P〈0.01)。EPO治疗后1h、3h、6h缺血侧皮层TNF—α 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与病理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分别降低了75%、76%和95%(P〈0.01)。结论EPO可能通过抑制IL-1β、TNF-α的基因表达,降低缺血再灌注的炎性反应损伤而改善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兰海涛张庆俊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脑缺血再灌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ELISA方法检测r-HuEPO治疗前后缺血侧脑皮质TNF-α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脑皮质p38 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脑皮质TNF-α、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明显增加,r-HuEPO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皮质TNF-α增加及磷酸化p38 MAPK表达。结论 r-HuEPO可能通过抑制磷酸化p38 MAPK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兰海涛张庆俊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脑缺血再灌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椎动脉起始位置与穿出颈椎横突孔高度关系的三维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探讨椎动脉起始位置与穿出颈椎横突孔高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颈上胸部CTA检查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图像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骨质和血管重建,观察双侧椎动脉的起源、走行及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对于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者,根据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分为C_(4)、C_(5)、C_(6)组,每组随机选取10例分别测量右侧椎动脉起始位置至右侧颈总动脉起始的距离(L1)和右侧甲状颈干的距离(L_(2)),以L_(1)/(L_(1)+L_(2))×100%计算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结果480例患者中,457例(95.2%)双侧椎动脉起源位置正常,均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另23例(4.8%)起源异常,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9例、左侧颈外动脉1例;右侧椎动脉起源于右侧颈总动脉3例,且均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0例患者中,405例(84.4%)双侧椎动脉经C_(6)横突孔穿出;另75例(15.6%)穿出高度异常,其中左侧34例,经C_(3)、C_(4)、C_(5)、C_(7)横突孔穿出的分别有1、4、24、4例,直接入枕骨大孔1例;右侧41例,经C_(3)、C_(4)、C_(5)横突孔穿出的有1、14、26例。椎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的占比最高(19/20),且多数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异常(18/19);右侧椎动脉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3),且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均异常(3/3)。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96.7%(445/460)的左侧椎动脉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正常,92.0%(439/477)的右侧椎动脉穿颈椎横突孔高度正常。3组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_(4)组:(24.3±2.1)%、C_(5)组:(47.9±6.6)%、C_(6)组:(77.7±1.7)%,H=20.178,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位置异常时,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多异常。右侧椎动脉的起始相对位置越靠近右侧颈�
万向东杨利军曹雷陈泽上赵玉婵吴国彪兰海涛王峰张更申范振增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横突孔CT血管成像
下丘脑错构瘤
1998年
下丘脑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认为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早期,LHRH神经元异常迁移达乳头体和灰结节处形成的异位神经组织块。临床表现以青春期前性早熟、痴笑性癫痫最多见,并可伴发颅外畸形。CT、MR检查均有一定诊断意义。药物治疗效果尚有争议,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肿物可有效控制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立群贾旺兰海涛
关键词:下丘脑错构瘤病理
雷公藤内脂醇预防实验性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脂醇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NF 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脑动脉瘤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学变化 ,应用免疫组化及EMSA检测NF κB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没有动脉瘤产生 ,其脑动脉壁NF κB活性微弱 ;模型组动脉瘤发生率 15 % ,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 ,其脑动脉壁NF κB活性迅速增加 ,术后 1个月时其活性增至高峰 ,并持续至术后 2个月 ,以后逐渐下降 ,术后 4个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组仅发现部分动脉呈瘤前病变 ,无明显的动脉瘤产生 ,其脑动脉壁NF κB活性被明显抑制 ,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 ,NF κB活性仅有轻度增加 ,无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结论 :雷公藤内脂醇可通过抑制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异常增高的NF κB活性 ,进一步防止动脉瘤的发生。
孙晓枫张庆俊兰海涛
关键词:雷公藤内脂醇NF-KB脑动脉瘤
小脑出血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小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小脑出血病因、临床症状、入院时GCS评分、CT扫描显示血肿量及治疗选择和预后。结果 GCS 13~ 15分病人 8例 ,血肿量≤ 10ml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5例血肿量 >10ml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痊愈 11例 ,共济失调 1例 ,因术后再出血自动出院 1例。GCS 4~ 8分 4例 ,血肿量 >10ml选择外科治疗 ,1例外伤性小脑出血 ,血肿量≤ 10ml选择内科治疗。其中痊愈 2例 ,出院时处于朦胧状态 2例 ,语言欠流利 1例。GCS 3分 6例选择外科治疗 ,术后全部死亡。结论 早期手术能明显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预后主要与病人入院时GCS评分、意识状态和血肿量等因素有关。
兰海涛张庆俊王立江
关键词:小脑出血手术适应证预后
微型多普勒探头在脑动脉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脑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脑动脉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Multi Dop ,DWL ,ElektronischeSystemGmbH ,Germany ,探头直径 1mm ,频率 16MHz)对 74例患者共 76个脑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和分支 ,在动脉瘤夹安放前、后进行了血流信号、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检测。术后对 37例患者的 38个动脉瘤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 ,并与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夹闭前的动脉瘤均可测及血流信号并可区分层流和湍流 ,夹闭后的动脉瘤体均未探测到血流信号 ,无音频和频谱显示 ,证实已被完全夹闭 ;而载瘤动脉及其分支和邻近的小动脉、主要穿动脉则可测及血流信号。有 6例 ( 8%)通过重新安放动脉瘤夹而获得校正。术后 37例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脑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是一种能够在术中评价动脉瘤夹闭后闭塞程度、载瘤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微创伤性方法。
张庆俊史学芳兰海涛李朝晖扈玉华夏树军魏忠梅赵宗茂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检查脑动脉瘤外科学
多西环素预防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制作大鼠脑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和治疗组(40只),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没有动脉瘤产生,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微弱;模型组动脉瘤发生率20%,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迅速增加,在术后1个月基本达最高峰并一直持续至4个月。治疗组仅发现部分动脉呈瘤前病变,无明显的动脉瘤产生,其动脉壁MMP-2、MMP-9活性被明显抑制,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MMP-2、MMP-9活性仅有轻度增加,无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结论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异常增高的MMP-2、MMP-9活性,从而阻止脑动脉瘤的发生。
孙晓枫乔桂荣兰海涛
关键词:高血压肾性颅内动脉瘤多西环素基质金属蛋白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