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立新

作品数:108 被引量:523H指数:1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化学工程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理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7篇电渗析
  • 37篇渗析
  • 22篇双极性膜
  • 15篇膜分离
  • 11篇渗透汽化
  • 10篇电渗析法
  • 10篇膜蒸馏
  • 9篇甲酯
  • 9篇教学
  • 9篇二甲酯
  • 8篇发酵液
  • 7篇板框
  • 6篇碳酸
  • 6篇碳酸二甲酯
  • 6篇离子交换膜
  • 6篇教育
  • 6篇氨酸
  • 6篇苯甘氨酸
  • 5篇电渗析分离
  • 5篇蒸馏

机构

  • 108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08篇余立新
  • 30篇蒋维钧
  • 19篇陈翠仙
  • 16篇彭勇
  • 10篇张立平
  • 9篇李继定
  • 8篇王晓琳
  • 6篇郭庆丰
  • 6篇唐宇
  • 5篇骆广生
  • 5篇郝继华
  • 5篇刘茂林
  • 5篇龚燕
  • 5篇林爱光
  • 5篇王军
  • 4篇林涛
  • 4篇钟玉江
  • 4篇李琳
  • 4篇费维扬
  • 4篇汤志刚

传媒

  • 20篇膜科学与技术
  • 10篇化工高等教育
  • 6篇水处理技术
  • 5篇清华大学学报...
  • 4篇化工进展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3篇第五届全国膜...
  • 2篇化工学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理工高教研究
  • 2篇第一届全国化...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光子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河南化工
  • 1篇石油化工设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2篇2005
  • 11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8篇2000
  • 3篇1999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丙二醇发酵液电渗析脱盐过程模拟及优化
<正> 采用电渗析方法可以有效去除1,3-丙二醇发酵液中存在的有机酸盐,保证1,3-丙二醇产品下游分离的顺利进行。但是,操作电压、浓室初始浓度等操作条件会对脱盐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作为目标产品的中性溶质1,3-丙二醇也会...
龚燕王晓琳唐宇余立新
文献传递
生物无毒性高分子膜的紫外光透过性能研究
1995年
本文对PVA、PAN等几种高分子膜的紫外光透过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为高分子膜在生物领域找到了新的应用,在选择透紫外光膜时,一方面要考虑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另一方面要考虑膜孔、膜厚等膜结构参数.
余立新沈子威
关键词:高分子膜紫外光透过性无毒性
化工实验教学中化工安全价值观的塑造被引量:5
2015年
化工类实验室安全在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化工实验教学角度切入,从培养目标、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出发,由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安全要求、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塑造学生的安全价值观,并进一步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
彭勇崔琳丁立杨睿王保国余立新
关键词:化工实验教学安全价值观
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处理乳酸三甲胺反萃液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采用络合萃取法提取发酵液中的乳酸过程中,在利用三甲胺进行溶剂再生时,无法对生成的乳酸三甲胺进行加热分解.采用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处理乳酸三甲胺反萃液,使溶剂再生,并获得乳酸产品.结果表明,用双极性膜电渗析处理乳酸三甲胺反萃液,可以得到纯乳酸,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张秀宇余立新戴猷元
关键词:乳酸三甲胺络合萃取双极性膜电渗析
一种采用碳酸二甲酯作为吸收剂的脱碳工艺
一种采用碳酸二甲酯作为吸收剂的脱碳工艺,该工艺首先将含有CO<Sub>2</Sub>的原料气经过碳酸二甲酯吸收脱碳,然后使吸收CO<Sub>2</Sub>后的吸收剂富液经过两级节流膨胀和氮气解吸再生,节流膨胀产生的CO<...
费维扬汤志刚陈健骆广生余立新朱兵
文献传递
渗透蒸发过程非平衡溶解扩散模型被引量:18
1994年
目前,关于渗透蒸发膜过程的机理研究已有不少成果’‘-‘’,这些工作归纳起来就是(平 衡)溶解-扩散模型.以聚乙烯醇膜分离乙醇-水体系为例,渗透蒸发过程中组分通过膜的传递 可以分为3个步骤:、()乙醇、水溶解到膜的表面并达到溶解平衡;(2)水和乙醇依靠浓度梯 度扩散到膜的真空侧表面;(3)水和乙醇进入真空侧汽相.
余立新蒋维钧
关键词:渗透蒸发膜分离
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被引量:58
2004年
本文围绕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地阐述了我系化工原理实验从教学体系到内容方式的改革举措,并指出将个性化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是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郭庆丰彭勇余立新赵洪刘铮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教学内容
三室膜电解法由硫酸锂制备氢氧化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设计了三室膜电解槽并建立了实验流程,进行了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初步可行性摸索实验,并选择适宜的电流密度条件,进行了酸室、盐室、碱室初始浓度及循环流速等4个影响因素的条件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500~1800A/m^2的范围内,三室膜电解法由硫酸锂制备氢氧化锂的过程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电流密度在500A/m^2时,电流效率达到最高值而能耗也达到最低值.通过正交实验判断4个条件参数对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实验条件组合;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表明,在酸室、盐室及碱室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7、1.0及1.0mol/L,循环流量为30L/h条件下,电流效率达到66.74%,能耗达到6.37(kW·h)/kg LiOH,优于正交实验中所有结果.
徐颖王晓琳陈飞国余立新
关键词:氢氧化锂电解
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促进专业建设被引量:8
2009年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化工专业于2006年通过了由教育部组织启动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以专业认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在促进专业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王淑芳余立新
关键词:本科生教育化学工程
对羟基苯甘氨酸溶解和对甲基苯磺酸钠酸化的耦合过程研究
D-对羟基苯甘氨酸(D-p-HPG)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酸或碱溶液。作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的重要生产工艺中,还是制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耿晓建王晶石余立新
关键词:对羟基苯甘氨酸耦合过程电流效率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