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泽良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小麦
  • 5篇育种
  • 3篇育成
  • 3篇杂种
  • 2篇诱变
  • 2篇杂交
  • 2篇杂种优势
  • 2篇杀雄效果
  • 2篇四川小麦
  • 2篇辐射育种
  • 2篇高产
  • 1篇多抗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选育
  • 1篇杂交育种
  • 1篇杂交种
  • 1篇杂种小麦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研究
  • 1篇制种

机构

  • 10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余泽良
  • 6篇瞿世洪
  • 5篇尹春蓉
  • 4篇徐利远
  • 4篇郭元林
  • 3篇夏琼
  • 3篇宣朴
  • 3篇张吉林
  • 1篇张晓龙
  • 1篇杜文平
  • 1篇余桂容
  • 1篇冯宗云
  • 1篇王一

传媒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核农学通报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杀雄剂对四川小麦杀雄效果研究初报被引量:6
1993年
应用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KMS-1(3—(对氯苯基)-6-甲氧基—均三嗪—2,4(1H、3H)二酮三乙醇胺盐)、SC_2、4Pu等以不同组配方式对四川主栽品种绵阳11号进行杀雄效果试验和应用乙烯利、KMS-1各3000ppm混合液喷药方式杀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乙烯利、KMS-1各3000ppm混合杀雄是本试验中最佳药剂组配方式,比单一药剂喷施药害轻,杀雄后的植株相对不育率达99%以上,相对异交结实率达56.41%;(2)不同品种对药剂敏感性有差异,绵阳11号比80-8敏感;(3)乙烯利、KMS-1低剂量混用,总剂量相同,一次施与分次施杀雄效果无显著差异;(4)喷药后,株高平均降低7.07cm,穗颈缩短,但除单施乙烯利处理的穗子不能全部抽出外,各处理均全部抽出,不影响异交结实,穗长无明显变化。
余泽良夏琼瞿世洪郭元林尹春蓉张吉林
关键词:小麦化学杀雄剂去雄
小麦F_2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被引量:13
1997年
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25个组合产量分析,阐明小麦F2潜在有可利用的杂种优势。采用遗传基础复杂、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纯系品种(系)作亲本,筛选强优势F2组合。双亲抽穗期差异≤4.43天,株高差异≤5.2cm,芒、壳色、粒色等性状基本一致,有助于提高F2群体整齐度。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母本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取得F1杂种,F1杂种自交得F2杂种,用于生产。
张晓龙孙东发冯宗云余泽良
关键词:杂种优势小麦杂种育种
利用化学杂交种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被引量:2
1993年
据研究,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一代的优势普遍存在。小麦F1杂种比纯系品种产量高而稳定,这是经典遗传理论“杂合体所受环境影响小,异质群体更具有缓冲力”所致。同时,绝大多数小麦F1杂种在蛋白质产量。
余泽良
关键词:小麦杂交育种高产
小麦化杀剂的筛选及强优势组合的制种栽培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利用CHA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并选配强优势组合,经过连续多年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筛选出化学杀雄剂Sc2053,可获得相对不育率100%,异交结实率超过80%,杂种纯度达到99 4%的理想效果,它具有喷药有效时间长、杀雄彻底等特点。但不同小麦品种对化学杀雄剂的敏感度有差别,因此施药剂量必须因品种而异,施药时期以雌雄蕊分化早期为宜。在四川生产条件下父本母本行比以2∶5最佳。选配出强优势组合C4等,在省杂交小麦区试中名列第一名,平均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15%以上。杂种小麦栽培试验表明,播种量从常规的每公顷用种150kg降至每公顷用种60kg,辅以足量的底肥和科学的管理,产量可达到6276 0kg/hm2。
余桂容徐利远杜文平余泽良王一
关键词:杂种小麦杂种优势制种
辐射诱变育成大穗型小麦新品种川辐2号被引量:2
1990年
近年来,辐照杂合体已成为一种成功的方法应用于突变育种。我们用γ射线照射杂合体,育成了大穗型早熟小麦新品种川辐2号,1989年种植面积达50万亩以上。1.选育经过1980年春,以川辐1号为母本,78-中2882为父本进行杂交。同年6月。
瞿世洪夏琼余泽良郭元林
关键词:小麦辐射诱变大穗型
^(60)Co-γ射线诱变育成穗重型小麦新品种川辐4号被引量:11
1994年
川辐4号是利用200Gy的60Co-γ射线对(川辐1号×78中2882)杂交F1代干种子进行急性照射处理,经系谱法多代选育而成的辐射诱变小麦新品种。川辐4号小麦属穗重型品种。有效穗300~330穗/m2,每穗粒数50~60粒,千粒重43g左右,单穗重可达2.69g,产量水平为4500~6750kg/hm2。株高90cm左右,耐肥抗倒,早播早熟,高抗条锈病,耐赤霉病,感白粉病,产量稳定性好,适应性较广。籽粒饱满,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16.8%,湿面筋含量33.5%。1993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种植,目前累计种植面积已达4.7万公顷。本文就川辐4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对辐射诱变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瞿世洪宣朴余泽良徐利远尹春蓉
关键词:育种辐射育种穗重型
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被引量:2
1996年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化学杀雄剂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效果很好,相对不育率为94.1%~100%,参试品种50%的相对异交结实率超过80%。喷药有效期长达20天左右,杂种纯度为94.6%~99.4%。小麦喷Sc2053(0.5kg/ha)后,株高降低5~10cm,穗颈节缩短1~4cm,但不影响异交结实。还结合本试验结果,讨论了Sc2053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特点和影响异交结实的因素。
余泽良张吉林郭元林徐利远尹春蓉
关键词:小麦化学杂交剂杀雄效果三系配套
川辐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探讨被引量:4
1996年
70年代末,采用β射线处理小麦种子,育成川辐1号。此后,用γ射线处理杂交F_1代种子,又相继育成川辐2号、3号和4号。川辐系列小麦品种属穗重型,穗粒数40~60粒,千粒重40~46g,产量5250~7500kg/hm^2,耐肥抗倒,高抗条锈病,籽粒含蛋白质12.6%~16.8%,湿面筋30.4%~33.5%,品质优良,适应性广。至1994年,在四川省内外种植,面积累计达100万hm^2,共增产小麦3亿kg,增加产值1.5亿元。文中论述了川辐系列品种的选育经验,并就辐射育种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了探讨。
宣朴徐利远瞿世洪余泽良尹春蓉
关键词:小麦辐射育种
辐照杂合体育成高产小麦新品种川辐3号被引量:1
1991年
川辐3号小麦是用^(60)Coγ射线20kR 处理(巴麦18×79—6007)F_1种子选育而成,具有适宜早播、产量高、适应性广、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穗大粒多等特点,1989年4月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并定为省区试中熟组的对照种,正在大面积推广。
瞿世洪郭元林夏琼余泽良
关键词:小麦育种
小麦多抗新材料“4037”的染色体变异及其抗性遗传规律
1996年
川辐2号和绵阳19都感白粉病,其杂种F_1代的种子采用^(60)Co20krad处理选育了一个既抗白粉病又抗条锈病的多抗新材料4037。4037中又系远出了株高比4037矮15cm的高抗白粉病和高抗条锈病的新材料2270。4037和一系列品种品系的16个杂种F_1代都表现抗白粉病,其抗性由于另一个品种感白粉病而存在细微的差别。在4037与中感亲本的杂种F_2中,高抗、中抗和中感植株以1∶2∶1比例分离。4037的抗白粉病基因受主基因控制,具有加性效应的单基因遗传。F_2试验表明中感品种和高感品种的抗性基因之间存在微效基因差异。4037是杂交辐射选育而成的易位系,它和其亲本绵阳19形成大量的四价体,和另一亲本川辐2号形成少量三价体和四价体及少量的二个单价体和四个单价体。4037为一个典型的易位系。
徐利运宣朴瞿世洪尹春蓉余泽良张吉林
关键词:小麦染色体变异抗性遗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