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DWI对食管癌患者病理分级的评估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对食管癌病理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9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依据病理分级将其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3组均已接受DCE-MRI定量参数联合DWI检测,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联合DWI检测对食管癌患者病理分级的评估价值。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92例食管癌患者中高分化17例(18.48%),中分化53例(57.61%),低分化22例(23.91%);低分化组容积运转常数(K^(trans))最大值、K^(trans)平均值、速率常数(K_(ep))平均值最大,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最小,中分化组次之,高分化组K^(trans)最大值、K^(trans)平均值、K_(ep)平均值最小,ADC值最大,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K^(trans)平均值、K_(ep)平均值预测食管癌中分化、低分化的AUC>0.7,K^(trans)最大值、ADC值预测低分化的AUC>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评估价值最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DWI检测对食管癌患者病理分级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 何艳何艳
- 关键词:食管癌病理分级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 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15例骨梗死的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总共累及21个部位,股骨下端8个,胫骨上端7个,胫骨下端2个,肱骨上端1个,桡骨下端1个,距骨2个。12例患者MRI表现符合急性骨梗死,2例符合亚急性骨梗死,1例符合慢性骨梗死。21个部位的病变均示松质骨内类圆形或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地图状改变。结论MRI是诊断骨梗死最有效方法,不仅能显示早期骨梗死的各种征象,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且为无创性诊断,是评估骨梗死的最佳检查方法。
- 范辉孙传顺岳恒志廖建伟王文献王珂何艳杨露石拓
- 关键词:骨坏死磁共振成像
- 高分辨MR多序列成像结合MRCP、MRVE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评估高分辨MR多序列成像结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仿真内窥镜技术(MRVE)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疑诊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患者,使用3.0T MR多序列成像并联合MRCP、MRVE重建。将术前影像诊断结果和术后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有6例胆管炎合并狭窄、29例是胆管结石、4例是胰腺头部肿瘤、5例是壶腹部肿瘤、12例是胆管肿瘤,高分辨MR多序列成像融合MRCP、MRVE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整体确诊率为91.1%,诊断结果与手术和随访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M R多序列成像结合MRCP、MRVE可较好地显示胆管梗阻的部位、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该技术的应用将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更为详尽的影像解剖依据,为临床手术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 廖建伟王文献何艳周友龙王柯柯吴光明
- 关键词:高分辨率MRI胆道梗阻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诊断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CA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 王文献范辉岳恒志孙传顺廖建伟王珂石拓刘锦涛何艳
-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
- 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 王文献范辉岳恒志孙传顺石拓刘锦涛何艳
- 关键词:钙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成像联合MRVE技术重建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成像联合MRI仿真内窥镜(MRVE)技术重建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6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成像联合MRVE技术重建,并在得到结果后一周内完成手术,将手术所见具体情况与术前的MRI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6例患者手术均明确肛瘘诊断,术中共发现主瘘管66支,内口79个,伴发脓肿36例,发现支管34支。依据Parks分型,其中括约肌间型肛瘘38例,经括约肌型肛瘘16例,括约肌上型肛瘘7例,括约肌外型肛瘘5例。以术中探查结果为基准,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成像及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成像联合MRVE技术重建检出主瘘管、内口、支管、脓肿及判断Parks分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0.9%、92.4%、91.7%、82.4%、90.9%和97%、92.4%、100%、93.2%、97%。结论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成像联合MRVE技术重建是一种可靠的术前评估复杂性肛瘘的检查方法,能较准确显示复杂性肛瘘的主瘘管、内口、支管以及脓肿等情况并明确复杂性肛瘘的Parks分型,可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详细的形态学依据。
- 廖建伟王文献何艳王柯柯韩菲琼徐康丽
-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高分辨率MRI
- ^(125)I粒子CT靶向治疗实体肿瘤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实体肿瘤CT靶向125I粒子瘤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经明确诊断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患者60例,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体内近距离内放射性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判断病人是处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无变化,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28d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60例顺利完成125I粒子植入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60例81个病灶中,6 8个病灶布源满意,满意率8 4.0%,随访3~36月,25例完全缓解;30例46个病灶部分缓解;稳定5例10个病灶。总有效率87.7%。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28天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CT靶向进行125 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实体肿瘤,可以增加局部肿瘤放疗剂量,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技术适应证广,安全有效,为恶性实体肿瘤的综合治疗增添了新的手段。
- 陈峰王文献廖建伟马志强杨露王珂何艳石拓王振豫
- 3.0 T磁共振DWIBS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重点观察3.0 T磁共振全身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技术在淋巴瘤患者诊断中的效能分析,以期提高临床淋巴瘤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淋巴瘤患者的基线资料,入组患者均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与3.0 T磁共振DWIBS技术检查,将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3.0 T磁共振DWIBS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对象经病理检出,结内病灶72例,占比72.00%,结外病灶28例,占比28.00%。诊断结内病灶效能:阳性检出率69.00%,敏感度90.28%,特异度85.71%,准确度89.00%,将术中快速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3.0 T磁共振DWIBS检查结内病灶与金标准一致性检验K值=0.736(P<0.001)。诊断结外病灶效能:阳性检出率31.00%,敏感度92.86%,特异度93.06%,准确度93.00%,3.0 T磁共振DWIBS技术检查结外病灶与金标准一致性检验K值=0.832(P<0.001)。该技术诊断淋巴瘤结内病灶总准确率为75.00%,诊断淋巴瘤结外病灶总准确率为75.00%。结论3.0 T磁共振DWIBS技术可提高淋巴瘤及其分期检出率,针对临床高度疑似淋巴瘤患者,可通过采取3.0 T磁共振DWIBS技术,旨在提高临床淋巴瘤检出率。
- 何艳何艳
- 关键词:淋巴瘤
- 肝豆状核变性脑CT和MRI诊断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脑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36例HLD的脑CT和MRI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26例中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30例MRI呈对称性条状或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FIAIR高信号、或稍短T1短T2信号,典型者依受累部位不同分别为"啄木鸟"、"八字","展翅蝴蝶"样改变等,其中病灶位于壳核30例,尾状核16例,丘脑15例,苍白球、红核各3例,黑质、大脑脚网状结构、脑桥桥核、额叶白质各2例,15例有轻度或重度脑萎缩。结论 HLD脑CT及MRI最常见征象是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和不同程度脑萎缩,以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最具特征性。
- 范辉王文献孙传顺岳恒志王珂石拓刘锦涛何艳何艳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