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单胞菌
  • 3篇荧光假单胞菌
  • 2篇毒血症
  • 2篇性早熟
  • 2篇疫苗
  • 2篇异育
  • 2篇异育银鲫
  • 2篇银鲫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蟹种
  • 2篇鲤春病
  • 2篇鲤春病毒血症
  • 2篇鲤春病毒血症...
  • 2篇免疫
  • 2篇河蟹
  • 2篇病毒
  • 2篇病毒血症
  • 1篇胆固醇
  • 1篇淡水

机构

  • 9篇上海市水产研...
  • 6篇上海市水产研...

作者

  • 15篇何正侃
  • 11篇肖雨
  • 8篇张明辉
  • 7篇安伟
  • 4篇高晓华
  • 4篇孙振中
  • 4篇印骏
  • 4篇戚隽渊
  • 4篇张崇文
  • 3篇刘淑梅
  • 3篇邵玲
  • 3篇林惠山
  • 3篇朱雅珠
  • 2篇张根玉
  • 2篇王建军
  • 1篇张海明
  • 1篇洪波
  • 1篇江瀚
  • 1篇孙建华
  • 1篇黄清发

传媒

  • 7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孔雀石绿浸泡几种鱼类受精卵及苗种后的降解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研究孔雀石绿在几种鱼类受精卵、苗种体内的降解规律,用孔雀石绿溶液对受精卵和苗种进行浸泡处理,然后检测显性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量。试验结果:用10.0 mg.L-1的孔雀石绿浸泡异育银鲫、团头鲂的受精卵10 min,至仔鱼孵出后第31、45 d,在两者中均未检出显性孔雀石绿(检出限为O.5μg/kg);至第45 d,两者中均未检出隐性孔雀石绿。用10.0 mg/L的孔雀石绿分别浸泡异育银鲫的鱼苗、鱼种10、25 min,至浸泡后第10、11周,在两者中均未检出显性孔雀石绿;至第16、38周,两者中均未检出隐性孔雀石绿。用1.0 mg/L的孔雀石绿浸泡黄颡鱼鱼种30 min,至浸泡后第12周,未检出显性孔雀石绿;但至第52周,隐性孔雀石绿仍有5.34μg/kg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水产动物体内,隐性孔雀石绿的降解速度要明显慢于显性孔雀石绿。
张明辉肖雨何正侃黄德凤戚隽渊黄清发孙建华张崇文
关键词:孔雀石绿异育银鲫团头鲂黄颡鱼降解
长江入海江段(南支)浮游植物区系分布调查被引量:12
2003年
从渔业水质监测要求出发 ,于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 5月份和 8月份对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进行监测调查 ,并分析了主要种群的数量分布情况。其结论为 :1.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的细胞总量 8月份大于 5月份 ,8月份平均细胞总量为 48.16× 10 7个 /m3 ,5月份平均细胞总量为 5 .2 2× 10 7个 /m3 ;2 .该水域浮游植物细胞总量分布很不均匀 ,长江口外侧大于内侧 ;3.调查期间出现的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直链藻及小环藻。
刘淑梅孙振中肖雨戚隽渊印骏林惠山何正侃
关键词:浮游植物植物区系
鳜源致病性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2
2014年
为确定导致鳜(Siniperca chuatsi)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患病濒死的鳜肝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B01,经人工回感实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并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纯培养细菌进行鉴定。此外,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01对鳜鱼具有致病性。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B01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并在紫外光下可以产生荧光。进一步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荧光假单胞菌同源性达到了97%以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和四环素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
安伟肖雨高晓华张明辉张崇文邵玲何正侃
关键词:荧光假单胞菌细菌性疾病
鱼类新型口服疫苗的研究概况被引量:5
2015年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水生病害的防治密切相关,传统鱼病的防治多使用抗生素及减毒灭活疫苗。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交叉学科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分子免疫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鱼类疫苗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口服免疫比传统注射和浸泡免疫快捷方便,为理想的免疫方式。文章主要围绕口服疫苗的来源不同,对鱼类口服疫苗的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安伟肖雨张明辉何正侃
关键词:口服疫苗免疫
荧光假单胞菌疫苗对异育银鲫的免疫保护效应
2016年
为探讨荧光假单胞菌疫苗对异育银鲫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其在赤皮病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尔马林灭活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amonas fluoroscens)全菌疫苗、菌体外膜蛋白(OMP)疫苗作为免疫原,以平均体重100.0g±15.0g的健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试验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原(浓度分别为1.0×108/mL、0.2mg/mL)免疫,剂量为0.2mL/尾,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免疫注射1、2、4、7、14、21、28、35d后对试验鱼尾静脉采血,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2种免疫原均可诱导异育银鲫外周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血清抗体效价均升高。免疫注射35d后活菌攻毒,福尔马林灭活荧光假单胞菌苗(F-PF)组的免疫保护率为61.1%,OMP组的免疫保护率为72.2%,OMP组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F-PF组。证明2种免疫原均通过促进异育银鲫血细胞增殖,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保护力。
高晓华肖雨张明辉安伟邵玲何正侃
关键词:异育银鲫荧光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免疫保护
一株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初步分离及鉴定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检测上海市某鲤鱼养殖场的疑似患病鲤鱼是否携带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采用鲤鱼表皮瘤细胞系(EPC)进行病毒分离和分子PCR方法对SVCV的糖蛋白基因保守区域进行扩增。试验结果:被病毒感染的EPC细胞呈现细胞圆缩、颗粒增多、大量脱落等病变特征,且该株病毒毒力较强,其病毒滴度TCID50/0.1 mL为105.76。分子方法扩增出714 bp和606 bp的SVCV的保守片段。试验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分子PCR方法检测样品是否携带病毒性病原,建立了一种较为简捷高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适合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病原学诊断及检疫任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伟肖雨张崇文张明辉何正侃
关键词:细胞分离PCR检测
水产重大病害预警预报及扑灭技术研究
肖雨江瀚钱辉仁孙振中马正驰顾德平何正侃袁峻峰成永旭臧维玲戴习林陈军刘淑梅戚隽渊林惠山印骏叶维明王德宾邹金照张秋播
《水产重大病害预警预报及扑灭技术研究》项目形成了针对对虾病毒病(上海水产养殖业危害最大的重大病害)的综合扑灭技术,即:首先,利用水产病害预警预报系统,对养殖的对虾苗种实施检疫,从源头把关;再通过对具明确针对性的系列生物技...
关键词:
关键词:预警预报
杭州湾咸淡水河蟹人工育苗技术探讨被引量:5
1997年
1995年,用杭州湾咸淡水和池塘养殖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亲蟹,在水温10~14℃、海水比重1.0125条件下催产,加温孵化;溞Ⅰ幼体放养密度为20万~40万/m^3,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水温24.5~25.5℃。390m^3育苗水体中,两茬生产大眼幼体110.4kg,每立方水体出苗量0.28kg。
张根玉朱雅珠王建军何正侃张海明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咸淡水孵化育苗
密度、营养与河蟹蟹种生长及性早熟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引量:16
1999年
设计4个不同密度组和以动、植物性饲料饲喂的2个组,在20.8~30.4℃自然水温下饲养119d。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蟹种的个体生长率随放养密度的递增而下降,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性早熟比例与密度递增组间差异不明显;单一饲料,即植物性或动物性饲料,对生长发育不利,对降低性早熟比率也不利。每千平方米放养0.9kg大眼幼体有利于控制河蟹性早熟。
何正侃印骏朱雅珠
关键词:仔蟹营养性早熟河蟹蟹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15年
为建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SVCV N蛋白基因的保守性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该病毒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以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在102拷贝/μL^109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传染性皮下及组织坏死病毒和白斑综合征病毒其他水生动物病毒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强;该方法对SVCV检测下限为100.76 TCID50/m L,比常规PCR灵敏100倍;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7.6%,重复性好。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SVCV的快速检测及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安伟肖雨张明辉高晓华何正侃
关键词: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YBR荧光定量RT-PCRN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