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沙市精神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会所模式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会所模式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对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2例),其中干预组为自愿入会所的出院患者;对照组仅进行门诊随访。在入组时、1、2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两个分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的PSMS、IADL和SD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1年末时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会所模式综合干预有利于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功能康复。
- 何杰罗月红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康复
-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估长沙重性精神病人社区药物治疗疗效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社区药物救助的重性精神病人365例,通过对其药物治疗前后的服药方式、依从性、病情及三次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疗效评分进行分析及对影响PANSS评分的相关因素家族史、起病形式、发病次数、服药依从性、服药方式、住院次数、病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情好转人数增加占比(81.7%)、治疗后服药依从性好转占比(72.6%)、自行服药方式增加占比(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次PAN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次PANSS得分与参考值(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次CG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家族史、起病形式、发病次数、服药医从性、服药方式、住院次数、病程的不同对重性精神病人PANSS评分影响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沙地区重性精神病人接受社区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服药的方式、依从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三次疗程PANSS评分疗效显著且稳定,重性精神病人社区药物救助治疗效果较好。
- 葛小平周甲龙王民主柳春旺唐江萍向建涛何杰钟周
- 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痴呆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调查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对老年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10 026例,进行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为9 529例,对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45.06%。其中城市与农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个人收入、不同职业人群知晓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就业状况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科普知识普及。
- 黄雷邹文华向健涛唐江萍王民主葛小平程小芸王慧玲蒋华英刘勋刘小琴邓永超何杰
-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期痴呆知晓率
-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老年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对31例AD患者和30例VD患者采用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调查评分及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筛选分组。从8个方面详细记录睡眠情况,按量表现规定进行评定。结果:AD患者和VD患者总体睡眠状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251,P<0.05)。睡眠状况各因子比较,在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思睡等3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早醒、白天身体功能方面,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总睡眠时间等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患者和VD患者都有睡眠障碍,AD患者在早醒、白天身体功能、夜间苏醒、总睡眠时间等方面都比VD患者差,而VD患者在入睡时间上比AD患者明显延迟。
- 莫祥德何杰魏伟
- 关键词:睡眠障碍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学研究
- 2012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与儿童行为障碍、酒精依赖、物质滥用、社会紊乱型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等共病。目前发现ADHD的某些症状,与孤独症类似。对双胞胎和家庭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很高程度的遗传度,而与家庭环境基本无关。连锁和关联研究发现多巴胺转运蛋白1基因(DAT1)可能在ADHD和双向障碍中起作用。
- 何杰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巴胺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