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家文

作品数:248 被引量:1,264H指数:2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7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金属学及工艺
  • 70篇一般工业技术
  • 34篇理学
  • 18篇机械工程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2篇合金
  • 24篇氮化
  • 23篇金属
  • 23篇残余应力
  • 20篇涂层
  • 17篇钛合金
  • 16篇喷丸
  • 16篇气相沉积
  • 14篇氮化钛
  • 14篇镀层
  • 13篇渗氮
  • 13篇离子束
  • 13篇复合材料
  • 13篇复合材
  • 13篇TIN
  • 10篇喷涂
  • 10篇微动
  • 10篇微动疲劳
  • 9篇应力
  • 8篇喷丸强化

机构

  • 23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2篇西北工业大学
  • 13篇中南工业大学
  • 13篇太原理工大学
  • 12篇江苏石油化工...
  • 8篇装甲兵工程学...
  • 8篇交通大学
  • 6篇宁波工程学院
  • 5篇山东电力研究...
  • 4篇清华大学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国防科学技术...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机械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金...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工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48篇何家文
  • 37篇胡奈赛
  • 34篇徐可为
  • 24篇谢飞
  • 24篇朱晓东
  • 22篇刘道新
  • 21篇陈华
  • 16篇易茂中
  • 15篇唐宾
  • 14篇韩志海
  • 12篇孙军
  • 12篇崔建国
  • 11篇李年
  • 11篇刘军海
  • 10篇苏启生
  • 9篇张晓玲
  • 9篇马宝钿
  • 9篇戴耀
  • 8篇周惠久
  • 8篇张铭

传媒

  • 24篇金属学报
  • 12篇理化检验(物...
  • 1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0篇中国表面工程
  • 9篇中国有色金属...
  • 8篇机械工程材料
  • 7篇摩擦学学报
  • 6篇机械强度
  • 6篇材料工程
  • 6篇兵器材料科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江苏石油化工...
  • 4篇表面技术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无机材料学报
  • 3篇材料研究学报
  • 3篇航空学报
  • 3篇材料科学与工...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实验力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3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18篇2002
  • 22篇2001
  • 19篇2000
  • 26篇1999
  • 32篇1998
  • 19篇1997
  • 21篇1996
  • 7篇1995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钛合金表面离子束增强沉积膜层的环境适应性和接触相容性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硬质抗磨层和CuNiIn固体润滑膜层。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膜层和钛合金基材在含Cl-介质中的抗蚀性能和接触腐蚀敏感性,利用高温静态氧化方法评价了膜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CuNiIn膜层耐电化学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显著优于Cu,在含Cl-介质中与钛合金接触相容。(2)在含Cl-水溶液中,CrN膜层耐蚀性好,与钛合金接触相容;在HCl+HF混合酸中,CrN膜耐蚀性能远优于钛合金;抗氧化性能优于Ti。
刘道新唐宾何家文
关键词:钛合金离子束增强沉积
离子束增强沉积CrN镀层膜基结合强度的测定被引量:3
2000年
采用球滚接触疲劳法评定不同界面共混工艺所制 Cr N镀层膜基结合强度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条件下 ,随着氮离子轰击能量从 1 0 ke V、2 0 ke V提高到 40 ke V,静反冲共混界面结合强度相应增大 ,而动反冲共混界面结合强度则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较低能量 ( 1 0 ke V、2 0 ke V)氮离子动态共混界面具有比其它共混界面更理想的膜基结合强度。
唐宾胡奈赛何家文
关键词:氮化铬镀层
双金属层状板中软界面层对裂纹扩展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采用带软界面层的双金属层状板 ,分析了裂纹垂直于界面扩展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带单边裂纹的钢 /铝层板的弯曲疲劳实验表明 ,裂尖接近软铝界面层时裂纹扩展速率da dN变化很大 ;裂纹扩展到达界面层时发生偏折。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裂纹尖端前沿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软铝界面层出现较大塑性应变 ,增加了裂纹扩展阻力 ,并使裂纹扩展力ΔK减小 ,导致了da dN降低 ,而软界面层中的T应力增高 ,造成裂纹偏折现象。
贾普荣何家文李年张元冲
关键词:裂纹扩展速率塑性应变力学性能层状复合材料
加Si提高PCVD TiN基镀层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被引量:1
1996年
在直流PCVDTiN镀膜过程中,加入Si形成(Ti,Si)N镀层。用SiH4作为气源,代替一部分金属卤化物,可降低镀层中的氯含量。含16%Si的(Ti,St)N比二元TiN镀层有较高的硬度。用划痕法和对滚法评定了二者的结合强度。三元镀层在界面上用TiN作底层,则TiN和(Ti,Si)N的界面疲劳强度是相同的。(Ti,Si)N比TiN在高温下有较高的抗氧化性能。用电化学腐蚀方法测定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表明,(Ti,Si)N镀层优于TiN。
陈华白辰东胡奈赛何家文
关键词:耐蚀性力学性能PCVD
刀具的抗磨和减摩镀层被引量:21
2002年
对刀具镀层发展过程的回顾表明,以提高硬度为目标的耐磨镀层已经逐步向具有自润滑功能的耐磨减摩镀层方向发展。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给出了硫化钼、碳膜等镀层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结果。
黄鹤何家文
关键词:刀具镀层抗磨减摩摩损
用涂层压入仪界面压入测定结合强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1998年
用可实行单点连续加载卸载的涂层压入仪,测定热喷涂涂层与基体之间界面开裂的临界载荷Pw.此值可反映结合强度.与现有的压入法比较.用涂层压入仪只需一次压入就可测定Pw值.此方法比粘结拉伸法简捷,适合评价高结合强度的涂层.
易茂中冉丽萍戴耀何家文
关键词:热喷涂涂层
厚涂层结合强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2
1998年
对多种厚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报道了一些有关研究进展.粘结拉伸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压入法可望成为一种工程适用的方法,适合于评价高结合强度的涂层.动态结合强度与涂层的服役性能有更直接的相关性,对其测试与评价应予重视.
易茂中冉丽萍何家文
关键词:涂层
循环氩离子轰击对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TiN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2000年
设计了循环氩离子轰击 -PECVDTiN工艺。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恒电位仪等仪器设备 ,研究循环氩离子轰击对PECVDTiN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循环氩离子轰击提高了膜层在硝酸和硫酸中的耐腐蚀性能。这主要是由于循环氩离子轰击强化了沉积中的反应 ,细化了TiN晶粒 ,降低了膜层中的残余氯含量。循环氩离子轰击还可能具有减少膜内缺陷、提高TiN膜致密性的作用 ,从而亦有助于提高膜的耐蚀性。
谢飞何家文
关键词:耐蚀性氮化钛薄膜PECVD表面处理
新型国产塑料模具钢的特性与应用被引量:1
1996年
综述当前国内塑料模具钢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国产塑料模具钢的性能、热加工工艺及应用。
谢飞马宝钿何家文
关键词:塑料模具钢模具钢
高速钢W18Cr4V离子渗氮层组织对TiN膜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3
2000年
采用 W18Cr4V高速钢进行离子渗氮-PECVD TiN复合处理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试样的表层组织结构采用连续压入法研究TiN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离子渗氮能够提高膜基结合强度通过分析渗氮层与膜-基界面的组织特点,认为TiN膜在渗氮层上一些与其具有相同或相似晶体结构的氮化物上外延生长,以及强度较高的渗氮层对膜的支撑是基体渗氮提高膜-基结合强度的两大因素.
谢飞何家文
关键词:高速钢离子渗氮TIN膜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