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仲禹

作品数:44 被引量:26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篇城市
  • 5篇城市规划
  • 4篇建成环境
  • 3篇灾害
  • 3篇韧性
  • 3篇历史文化村镇
  • 3篇旅游
  • 3篇旅游开发
  • 3篇活跃度
  • 3篇健康
  • 3篇公共健康
  • 3篇村镇
  • 2篇大学生
  • 2篇地震
  • 2篇住房
  • 2篇历史街区
  • 2篇满意度
  • 2篇街区
  • 2篇减灾
  • 2篇防灾

机构

  • 39篇南京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荷兰乌特勒支...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深圳市城市规...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44篇何仲禹
  • 22篇翟国方
  • 3篇范晨璟
  • 3篇张杰
  • 2篇李莎莎
  • 2篇刘旸
  • 2篇胡洋
  • 2篇靳文博
  • 2篇吴婧
  • 1篇谢莹
  • 1篇丁沃沃
  • 1篇徐碧颖
  • 1篇李阿琳
  • 1篇陈静
  • 1篇陈伟
  • 1篇陈泽武
  • 1篇李文静
  • 1篇张银银

传媒

  • 7篇现代城市研究
  • 4篇灾害学
  • 3篇城市建筑
  • 3篇国际城市规划
  • 2篇小城镇建设
  • 2篇上海城市规划
  • 2篇西部人居环境...
  • 2篇2015中国...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乡村规划建设
  • 1篇2018中国...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与弹性系数的城市竞争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6
2020年
传统的城市竞争力研究通常仅在计算出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后进行区域内城市竞争力得分的排名。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与相应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与弹性系数分析,研究了2006年至2015年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市区和44个县市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演变,并将所有样本城市依据其与区域总体竞争力的关系分为4类,分析不同类别下的城市竞争力影响机制差异,为江苏省各地区规划决策与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提供参考。
葛懿夫施益军何仲禹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
韧性视角下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叠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对“十四五”期间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是一种应对风险的科学理念,运用韧性理念指导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有助于发挥规划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对韧性概念理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将“城市安全五维体系”运用于防灾减灾领域并对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构,通过五维体系视角回顾上两版国家层面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总结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趋势,系统梳理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背景,基于韧性理念提出了“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建议。
葛懿夫翟国方何仲禹高婧怡
关键词:韧性防灾减灾灾害
日本站城一体化开发对我国高铁新城建设的启示——以新横滨站为例被引量:40
2016年
本文针对我国高铁新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新横滨站为例,梳理其站城一体化开发历程,总结新横滨由新干线站点发展成为横滨市新中心的规划建设经验。新横滨开发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避免功能趋同性,注重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了从"工作在新横滨"到"生活在新横滨"的转变,是日本新干线站点站城一体开发的典型案例。本文旨在结合我国高铁新城发展背景和现状,通过借鉴新横滨站城一体的发展经验,为我国高铁新城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李文静翟国方何仲禹陈泽武
城镇化过程中社会型中心镇的集约用地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城镇化是农村空间聚集整合并向城镇的转型。由于人口随经济要素分布的迁移,农村聚落出现人口聚集、重组与减少的空间分化,土地有向城市形态发展的集约利用趋势。然而,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的村镇的土地利用却出现了极大的浪费。本文以平遥段村镇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入户访谈的社会调查方法,在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处于人口重组区域、以服务设施聚集人口的村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用地利用上的特征、问题与原因。针对"人口重组"发展社会活力的定位,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农地流转集中耕种与住房置换集中居住的集约用地方式,在人口聚集的同时引导中心镇向城市形态转化。
李阿琳何仲禹
关键词:集约利用社会调查农村聚落
基于GIS的汕头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鉴于近年来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为抗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从风险的危险性和脆弱性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汕头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将洪涝灾害的影响因子落实到空间并叠加,最终得到汕头市...
吴婧翟国方何仲禹范晨璟李莎莎靳文博
关键词:GIS指标体系
文献传递
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历史文化村镇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概括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的三种模式,并通过对爨底下、宏村、周庄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下的指标系统分析总结了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何仲禹张杰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旅游业
建成环境与灯光对夜间步行的影响探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夜间城市是夜间消费的空间载体,夜间步行是夜间消费的行为载体,城市的建成环境对人类步行出行的影响是客观且显著存在的。聚焦于夜间时段,依托于南京市居民出行的活动日志和GPS与GSM调查,根据不同出行目的将居民步行行为分为休闲型步行和功能型步行,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建成环境和城市灯光对居民夜间步行长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夜间步行长度与年龄、灯光强度、POI职能丰富度、商业设施密度显著正相关;与住宅密度、交通设施密度、建筑密度显著负相关;(2)休闲型步行和功能型步行在路径时长、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对如何构建更加健康的夜间城市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程龙何周倩何仲禹苏杰张恒李雪扬
关键词:建成环境城市灯光
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久坐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以南京市主城区10个社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分层回归模型,探索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久坐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久坐行为在不同环境的社区之间存在差异;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个人行为偏好、客观建成环境与主观建成环境都会对居民的久坐行为产生影响;相比于客观建成环境,主观建成环境对居民久坐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客观建成环境方面,住房密度、道路密度、步行设施与居民久坐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对社区依赖度较高的人群其久坐时间与商业设施可达性和公交站点可达性也呈显著负相关;主观建成环境方面,到商业设施、公园广场和公交站点的方便程度与居民久坐时间有关,步行安全性与舒适度与久坐负相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人群对休闲型久坐的选择与偏好也有所差异。
吴嘉玉何仲禹
关键词:久坐公共健康
业务核都市与东京都市圈空间结构优化被引量:7
2016年
1980年代,日本政府为解决东京都严重的单极化问题,提出在东京周边地区建立若干业务核都市,以疏导部分首都功能,促进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业务核都市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制定过程;通过四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业务核都市的开发策略;利用近30年来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就业和土地数据,对业务核都市在促进都市圈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评价;最后对业务核都市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何仲禹翟国方
关键词:东京都市圈空间结构多中心城市职能
小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以江苏赣榆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现代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成环境的改善被认为是增加体力活动的有效方式。文章以江苏赣榆为研究对象,基于429份居民调查问卷、GIS土地利用现状和高德地图POI等数据,在控制居民自选择效应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多项Logistic和有序Logistic模型,探讨了客观建成环境(包括居住密度、土地混合度、商业设施密度、绿地可达性、街道连通性等要素)及主观建成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品质、安全性、便利性等要素)对居民的交通性体力活动和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①建成环境仅对特定人群体力活动的影响是显著的;②主观建成环境主要对休闲性体力活动有统计意义的影响;③客观建成环境中的商业设施密度、绿地可达性、街道连通性、可步行性与体力活动的方式及水平具有相关性。
胡洋何仲禹翟国方
关键词:自选择小城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