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秀娟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席慕蓉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教学
  • 1篇血缘
  • 1篇演员
  • 1篇影片
  • 1篇三言
  • 1篇三言二拍
  • 1篇身份
  • 1篇身份建构
  • 1篇诗歌
  • 1篇探究教学
  • 1篇中文化
  • 1篇族群认同
  • 1篇族群意识
  • 1篇外籍
  • 1篇网络

机构

  • 1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2篇于秀娟
  • 2篇杨金戈
  • 1篇周坤

传媒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黑龙江民族丛...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民族高等教育...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句尾语气词连用的发生因素被引量:5
2009年
语气词连用现象是语气词发展的新形式,它使语气词有了新功能、新用法,加深了语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在整个语法史中,这一现象是格外引人注目的。语气词连用现象可以从主、客观角度出发,来讨论语气词连用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内在动因和客观基础。
于秀娟周坤
网络探究教学(WebQuest)中的网络资源设置——以文艺心理学教学为例
2015年
资源模块是Web Quest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学生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学生们也掌握了基本的上网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备了利用网络进行研究的能力,没有教师的学习指导,那么,他们将不断地忙于在网上搜索,查找各种主题却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源。这样就要求在网络资源设置上进行系统的规划,通过课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网络资源。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干预,保证研究的方向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于秀娟
关键词:网络探究教学网络资源
鄂伦春族与其他满—通古斯民族人类起源与族源神话探析
2019年
神话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满—通古斯各民族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将鄂伦春族人类起源与族源神话同其他满—通古斯民族人类起源与族源神话相比较,进行典型母题分布对比、原始思维探察、历史文化追溯和神话母题的不同呈现等方面的分析,可知鄂伦春族作为满—通古斯民族之一,在人类起源与族源神话上,与其他各民族既有相同点又表现出了独特的民族个性。
杨金戈于秀娟
关键词:鄂伦春族
长城内外皆故乡——席慕蓉的双重乡愁
2012年
作为一名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少数民族作家,这双重的身份使得席慕容的作品在与其他海外作家有着相同的对于故国的追忆情绪之外,还有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不断的追寻和思念。这是造成席慕容作品在情绪表达上有着两种不同乡愁的一个重要原因。席慕容是在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一名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传统文学文化对于她的影响,同时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作家,对于中国文学文化传统的继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对于传统文学文化的不断模仿和化用的方式出现的,在她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母题,并且不断运用来自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并且常常在作品中化用古代诗歌中的句子,使她的现代诗歌具有了古典的意味。同时,由于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她对于族群的故乡,也是自己从未谋面的蒙古高原,以及蒙古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思念,这种思念在她的作品中表现的十分明显,她的强烈的族群意识一方面来自她父母的讲述,另一方面来自她自己的想象,这种想象在她的诗歌作品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于秀娟
关键词:文化乡愁
席慕蓉作品中文化身份建构
2016年
文化身份对于作家的精神世界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席慕蓉的诗歌多通过意象和母题的选择,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亲近和依恋,从创作手法到审美追求都表现出了她的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后期散文作品中,她渐渐了解了蒙古族的现实生存状况以及对于族群历史有了更为深入和理性的认识,她的乡愁由于有现实的对象而变得深刻和具体,关注的角度也更多地转向了族群发展和文化传承。而在台湾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体现在她的写作细节中。
于秀娟
关键词:席慕蓉族群意识文化身份
席慕容作品中古典诗歌母题的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席慕容在她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中,不断地运用那些源自中华抒情文学的母题、古典的意象、包含着中华传统审美意蕴内容的文化符号。其中以闺思闺怨、相思鸟连理枝、思乡怀归三个母题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母题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这种现象也表明了席慕容的创作思维及她的创作实际上并没有突破或者超越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文化传统在现代作家笔下的回响,是一种族群文化认同感,也表明了席慕容创作资源主要是来自中国古代文学。
于秀娟
关键词:古典诗歌母题
席慕容作品中的原乡想象与族群认同
2019年
蒙古族作家席慕容的作品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对于原乡的向往和想象,这种想象一方面缘于她的集体记忆,由家族记忆和宗教记忆给她带来了关于原乡的种种想象,并由此拼凑起原乡的面目;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生活在汉民族的环境中,她渴望通过这种想象得到族群身份的认同,从而消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感。在她还乡之后,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她对于原乡的认知出现了新的成分,由族群认同转向了文化认同。
于秀娟
关键词:族群认同
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森林文化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鄂温克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鄂温克人的生活方式带有明显的森林文化特征。作品中表现出了丰富的森林知识文化、万物平等的森林伦理意识,凸显了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森林保护意识,分析了根源于森林文化的宗教信仰,彰显了鄂温克族的森林文化特征。同时,作品也探讨了森林文化对于北方民族的成长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的巨大影响,探索了如何在工业化时代调整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问题。
于秀娟
关键词:鄂温克族
局外人的孤独——《百年孤独》中的雷蓓卡形象分析
2015年
《百年孤独》中的女性人物很多,勤劳保守的乌苏拉,古怪阴鸷的阿玛兰塔,原欲旺盛的庇拉·特内拉……她们性格各异,但都成了马贡多的愚昧的符码。雷蓓卡是小说中唯一的清醒者,苦难是她一生的见证者。她是一个朝圣者,一个不可多得的拉丁美洲的守望者,一个孤独的局外人。在她的童年,她的恋爱期,她倔强地坚持着;在她婚后,她固执地离群索居,没有等待,没有张惶,只是用一份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坚定来实践、捍卫自己的生存原则。她不是塞林格的迷惘的守望者,不是贝克特的艾斯特拉贡与弗拉迪米尔,她在离人群最远的地方守望着自己的寂寞与张狂。雷蓓卡孤独倔强地活着,与自己的影子为伍,她的叹息充斥着整个拉丁美洲贫困与征战的百年。
于秀娟
关键词:《百年孤独》局外人
家庭婚姻生活之两性人生——论“三言二拍”中的家庭男性被引量:1
2013年
明代中后期,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封建制度自身日趋衰落,人性觉醒,反礼教思潮涌动,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风俗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冯梦龙、凌初抓住时机,把握时代脉搏,在"三言"、"二拍"的家庭题材小说中,集中展示了家庭婚姻生活中两性人生的时代风貌。在广大女性从心理乃至行动上逐渐冲破封建礼教的壁垒,自我意识悄然增强,家庭地位不断提升之际,家庭男性除求存意识有别于以往社会外,还表现在放宽对女性贞节的限定,家庭权利不断弱化。这些无疑展示了那个时代家庭男性近代式的世俗的人生色彩。
杨金戈于秀娟
关键词:婚姻生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