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泳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癌组织
  • 2篇干细胞
  • 2篇肝癌
  • 2篇肝细胞
  • 2篇NOTCH1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1篇蛋白
  • 1篇低剂量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多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移植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组织
  • 1篇应用基因芯片...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于泳
  • 7篇王德盛
  • 7篇窦科峰
  • 6篇李霄
  • 6篇张卓超
  • 5篇阮柏
  • 3篇李侠
  • 3篇黄启科
  • 2篇李伟民
  • 2篇刘广欣
  • 2篇周亮
  • 2篇党立力
  • 1篇李小磊
  • 1篇周景师
  • 1篇李俊杰
  • 1篇王璟
  • 1篇韩炜
  • 1篇戴斌
  • 1篇陶开山
  • 1篇姜楠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D27/CD27L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CD27和CD27L蛋白在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含量,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增殖、转移及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试验对39例胰腺癌组织和3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
于泳窦科峰王德盛李霄李侠党立力张卓超阮柏黄启科刘广欣
MicroRNA-34a、Notch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microRNA-34a、Notch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HCC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在132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49例正常肝脏组织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croRNA-34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tch 1表达.结果:HCC组织中microRNA-34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57±0.71,P=0.003)及正常肝组织(8.65±0.21,P<0.001),在转移性癌组织中microRNA-34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转移性癌组织(1.34±0.13,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tch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CC组织中Notch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2±0.67,P=0.001)及正常肝组织(4.65±0.14,P<0.001),转移性癌组织高于非转移性癌组织(2.14±0.37,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croRNA-34a与Notch1在HCC及癌旁组织中均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59,P=0.003)、(r=-0.274,P=0.002),两者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肿瘤部位、是否合并肝硬变、是否伴随肝炎病毒感染及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含量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恶性程度、肿瘤个数、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microRNA-34a低表达、Notch1高表达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11.3%),明显低于microRNA-34a高表达、Notch1低表达组(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63,P=0.011).结论:MicroRNA-34a在HCC组织中较癌旁和正常肝脏组织明显减低,其通过逆向调节靶蛋白Notch1参与肿瘤肿瘤恶性行为;检测microRNA-34a及Notch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HCC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于泳李霄周亮窦科峰李小磊阮柏张卓超戴斌汪建林杨西胜王德盛
关键词:肝脏肿瘤肝细胞肝癌癌旁组织NOTCH1
MicroRNA-34a与Notch1在肝癌中的共表达及意义
于泳窦科峰王德盛李霄周亮李侠李伟民黄启科党立力刘广欣
低剂量LPS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对胰岛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脂多糖(LPS)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于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给予MSCs不同浓度的LPS预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低氧条件下的凋亡情况,筛选出最佳刺激浓度。通过ELISA检测低氧条件下LPS预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的MSCs促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利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的MSCs在低氧条件下bax,bcl-2的表达。体外低氧条件下共培养不同处理的MSCs和胰岛细胞,检测胰岛细胞内部CD31阳性细胞的表达。以F344大鼠为供者,以Balb/c裸鼠为受者,制作胰岛联合MSCs移植模型,连续观察21天检测胰岛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当以500ng/mL的LPS刺激MSCs能够减少MSCs在低氧条件下的凋亡水平(P<0.05),此时为最适浓度。LPS预处理的MSCs相较于未处理组能够在低氧条件下分泌更多的HGF,IGF-1,VEGF。LPS预处理的MSCs能够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P<0.05)。LPS预处理的MSCs能够明显保护低氧条件下胰岛细胞内部的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的数量。胰岛细胞联合LPS预处理的MSCs能够明显提高胰岛功能的改善。结论:胰岛细胞联合LPS预处理的MSCs能够明显提高移植效率。
张卓超李霄马奔纪洪辰王璟阮柏于泳王德盛陶开山窦科峰
关键词:脂多糖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胰岛移植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组织特异性候选基因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大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但其却是腹膜后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通过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和正常脂肪组织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以寻找到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候选基因并为其防治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和相应的正常脂肪组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两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3828个,其中表达上调有1837个基因,表达下调有1991个基因。其中涉及细胞增殖、黏附、凋亡以及信号通路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标记和靶基因。
李伟民李霄周景师李俊杰李琳韩玮王建峰姜楠于泳张卓超王德盛窦科峰
关键词:基因芯片候选基因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脂肪组织
HGF/Met通路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干细胞样表型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HGF/Met通路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干细胞样表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Huh7和MHCC97-H,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筛选高表达Met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将其分为4组:空白组(不做处理)、HGF刺激组(50μg/L HGF)、抑制组(50μg/LHGF+1mol/LHGF抑制剂PHA665752)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刺激组(50μg/LHGF+20μg/LEGF+20μg/LFGF)。Westernblot检测前3组MHCC97-H细胞中Met和磷酸化Met(p-Met)蛋白的表达。培养24h后光镜下观察前3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克隆球形成实验检测4组细胞克隆球形成能力。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空白组和HGF刺激组不同时间点(2、4、8、16、24h)MHCC97-H细胞中多能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与Huh7细胞比较.前者高表达Met,将其作为后续研究对象。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HGF刺激组和抑制组细胞中Me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4、0.37±0.03和0.41±0.0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P〉0.05)。而3组细胞中p-Me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20±0.010、0.070±0.020和0.010±0.0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1,P〈0.05),其中HGF刺激组p-Met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和抑制组(t=3.87,5.20,P〈0.05)。HGF刺激组MHCC97-H细胞形态呈现长梭状问质样改变,而抑制组和空白组细胞形态相似,呈上皮样。克隆球形成实验结果表明:空白组、HGF刺激组、抑制组和EGF/FGF刺激组克隆球数目分别为0、(35.0±6.3)个、(4.3±1.5)个和(54.3±2.5)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1
阮柏王德盛刘杰李侠张卓超黄启科于泳窦科峰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MET多能干细胞
EphA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肠癌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结肠癌组织和1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EphA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使用CD31染色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s density,MVD),并分析EphA3与MVD的关系及其与病理分期、预后的关系.结果:EphA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01),而且EphA3阳性表达强度高的肿瘤区域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P<0.001).EphA3蛋白高表达与肿瘤大小[51(71.8%)vs20(28.2%)]、TNM分期[Ⅰ:8(25.0%)vs24(75.0%);Ⅱ:19(67.9%)vs9(32.1%);Ⅲ:32(86.5%)vs5(13.5%);Ⅳ:10(90.9%)vs1(9.1%)]、分化[低分化:18(90.0%)vs2(10.0%);中分化:45(62.5%)vs27(37.5%);高分化:6(37.5%)vs10(62.5%)]、淋巴结转移[64(94.1%)vs4(5.9%)]及远处转移[42(75.0%)vs14(25.0%)]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hA3蛋白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浸润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于泳窦科峰王家林李霄王建锋韩炜张卓超阮柏王德盛
关键词:结肠癌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