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宏力

作品数:14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卫生政策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精神分裂症
  • 5篇分裂症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疗效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儿童
  • 2篇心理
  • 2篇药物
  • 2篇抑郁
  • 2篇认知行为治疗
  • 2篇睡眠
  • 2篇情绪
  • 2篇情绪障碍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病药物
  • 2篇抗精神病
  • 2篇抗精神病药
  • 2篇抗精神病药物

机构

  • 13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3篇严宏力
  • 3篇姚丰菊
  • 2篇李冲
  • 2篇成杰
  • 2篇赵琳
  • 2篇王志敏
  • 2篇秦志华
  • 2篇马建东
  • 2篇杜好瑞
  • 2篇崔二龙
  • 2篇赵洪祖
  • 2篇郑华
  • 1篇侯永花
  • 1篇李宁
  • 1篇杨玲
  • 1篇吕路线
  • 1篇王长虹
  • 1篇韩嫣
  • 1篇严芳
  • 1篇郑华

传媒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原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精神障碍主要照料者抑郁现状及干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严重精神障碍主要照料者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其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料者30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主要照料者接受精神科主治医师的心理干预,主要采用集中讲座和活动讨论的方式,1次/月,为期半年。干预前后所有对象均接受抑郁自评量表测试,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严重精神障碍主要照料者抑郁倾向阳性率为75.67%;主要照料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及与患者关系等因素间抑郁倾向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照料者年龄增加、文化程度加深、病程的迁移及女性是主要照料者抑郁倾向的高危因素。高人均纯收入、与患者关系疏远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为保护性因素。干预后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严重精神障碍主要照料者心理现状较差,抑郁倾向阳性率较高,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要照料者心理状况。
郭正军王玉杰郭玉敏姚丰菊王海岭严宏力杨世昌
关键词:抑郁心理疗法
100例消化性溃疡心理因素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为了探讨其心理因素及治疗效果,对100例消化性溃疡霍尔姆生舌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评定,并对62例有明显精神因导者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显示62例有精神因素,且有焦虑抑郁、强迫、睡眠障碍、躯体化症状。
李玉水郭荣霞严宏力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心理因素抗抑郁药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次数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复发次数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提供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社区服务,干预前和干预1 a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分析2组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干预1 a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2),研究组PANSS总粗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37)。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0)。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有利于控制和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减少复发次数。
李宁韩嫣严宏力杜建军郑宏高运庆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综合干预复发
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符合 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0)给予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
郑华梁岩严宏力马建东赵琳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物对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39例精神分裂症患儿随机会为利司培酮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各13例。以用药前的心电图为参照,分别与服药后2、4、8周复查心电图。结果 1)3种药物对心电图均有影响,异常率35.90%;2)3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X2=16.77-19.03 P<0.01),氯氮平组最高,氯丙嗪组次之,利司培酮组最低;3)心电图异常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其次是心肌缺血。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有影响,应定期复查心电图。
杨玲杨庆南侯永花刘涛严宏力
关键词:儿童抗精神病药物心电图
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处置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状态下精神能力受损,无法理智地作出决策或控制自身行为,合理的处置不仅涉及患者权益保护,同时有益于公众安全。针对精神障碍的特殊性,积极适应精神卫生法的实施,探讨在农村建立有效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处置机制,对潜在隐患及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从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的应对策略、应急处理措施中着手,针对应急处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方式方法的建议,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国家建立农村县级卫生事件提前介入预防处置机制提供有益的策略依据。
姚丰菊王长虹秦志华王志敏严宏力
关键词:应急处置
奥氮平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各25例。合用药组给予奥氮平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单用药组仅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以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用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依从性好。
刘旭严宏力郑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奥氮平氯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特征以及定期监测心电图对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脏副作用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10月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39例,在治疗开始前及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连续6周监测心电图,并在治疗的3、6、9、12月末随访心电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诊断及最早检出时间以窦性心率失常为主,占67.33%,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1例(30.69%),检出时间(10.65±2.61)天;窦性心律不齐20例(19.80%),检出时间(15.44±1.99)天;窦性心动过缓17例(16.83%),检出时间(13.37±3.10)天;女性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χ^2=5.89,P<0.05);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χ^2=5.18,P<0.05);联合用药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单一用药患者(χ^2=9.32,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代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心电图,有助于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脏副作用。
成杰严宏力候永花严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电图特征监测分析抗精神病药物
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疗效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情绪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特发于青少年时期的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0)予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n=30)给予氟伏沙明片单一治疗。氟伏沙明25mg/d起,平均52.10mg/d,疗程8周。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儿童大体评定量表(CGA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研究和对照组患儿总显效率分别为89%和75%,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6、8周末DSRSC减分率研究组(59.06±5.84,79.11±7.40)与对照组(54.41±6.21,73.29±6.4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二组CGAS评分比较自治疗4周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ESS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疗效较好。
郑华梁岩严宏力赵丽琼马建东赵琳
关键词:氟伏沙明认知行为治疗儿童青少年期
失眠症患者状态-特质焦虑与睡眠结构的关系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改变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对31例失眠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失眠症组于症状缓解出院后3~4月回访时重复检查。结果:(1)在睡眠结构上,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症组呈现睡眠时间减少[(333.71±84.33)min vs.(403.65±19.29)min]、睡眠效率下降[(70.41±17.35)%vs.(83.45±4.42)%]、睡眠潜伏期[(39.48±24.24)min vs.(19.65±8.57)min]和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延长[(106.60±42.89)min vs.(86.80±12.25)min],S_1睡眠时间比例增加[(25.36±14.22)%vs.(8.86±1.77)%]、觉醒次数增多[(4.45±2.51)vs.(1.75±1.07)]。S_(3+4)睡眠[(7.38±9.70)%vs.(13.78±4.24)%]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比例[(14.54±5.61)%vs.(19.18±2.14)%]减少(Ps<0.05)。(2)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分上,失眠症组状态焦虑[(47.94±8.96)vs.(39.15±4.51)]和特质焦虑[(49.94±8.90)vs.(42.05±7.13)]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s<0.05)。状态焦虑与睡眠潜伏期、快眼动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S_1睡眠时间比例均呈正相关(r=0.25~0.44,Ps<0.05),而与快眼动睡眠时间比例呈负相关(r=-0.41,P<0.01);特质焦虑与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次数正相关(r=0.37,0.29;均Ps<0.05)。(3)回访时患者睡眠结构改善,状态焦虑得分下降,特质焦虑无明显变化。结论:失眠症患者有明显的睡眠结构改变和较高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其睡眠结构改变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相关。
杜好瑞赵洪祖严宏力唐玉凤崔二龙李冲
关键词:失眠症睡眠结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