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闭塞性
  • 2篇动脉闭塞性疾...
  • 2篇性疾病
  • 2篇锁骨
  • 2篇锁骨下动脉
  • 2篇闭塞性
  • 2篇闭塞性疾病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动脉灌注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综合征
  • 1篇中动脉
  • 1篇输注
  • 1篇锁骨下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严丹
  • 3篇彭小祥
  • 3篇万跃
  • 2篇刘艳霞
  • 2篇左靖
  • 1篇朱遂强
  • 1篇但毕堂
  • 1篇刘文军

传媒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行血管内再通与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20例,根据入选标准及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4例、常温组8例(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和低温组8例(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体温、心率、血压、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和术前、术后1、7、15d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动态变化及发病24h梗死体积。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临床上未有不良反应发生。低温组术后1、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降低,低温组发病24h梗死体积[(6.41±3.28)cm3 vs(13.65±5.27)cm3,(9.15±4.12)cm3]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比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在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有明显改善。
万跃彭小祥刘文军但毕堂严丹朱遂强
关键词:颈动脉
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应用导丝、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经股动脉顺行穿刺和经桡动脉逆行穿刺进行开通。结果 30例开通成功,失败2例,成功率93.75%(30/32),开通的30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介入治疗后患肢血压明显提高,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68±0.12)mmHg提高至术后(0.98±0.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5,P〈0.01)。30例患者中2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2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6.7%(2/30)。结论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万跃刘艳霞劳慧婷左靖严丹彭小祥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锁骨下动脉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随访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支架治疗和随访。结果共纳入2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65±9)岁。总的技术成功率为92.9%,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23例(82.1%),锁骨下动脉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例(17.9%),有2例发生并发症,无介入相关的严重脑卒中和死亡。平均随访(24±18)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和临床相关事件5例。术后12、24个月和随访结束时首次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2.4%、82.5%和78.8%,无临床相关事件存活率分别为92.5%、78.6%和70.5%。结论血管内支架可安全和有效地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
万跃刘艳霞彭小祥严丹左靖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动脉闭塞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