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秋
- 作品数:38 被引量:232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安徽铜陵杨冲里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被引量:7
- 2019年
-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盐度介于0.18%~8.00%NaCleqv之间(平均值为2.52%NaCleqv),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成矿流体。激光拉曼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而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可能含极少量的CO2。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D值为-85‰^-50‰,δ18O水值为0.76‰~3.76‰,落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之间,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内出露两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辉石闪长岩与二长闪长岩,前人的年代学研究及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表明,辉石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略早于二长闪长岩;区内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具备相似的温度,但盐度相对较低,根据不混溶流体成矿机制,杨冲里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成矿物质淀积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前人对于矿区内S、Pb等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为同一区域的两次成矿事件,杨冲里金矿为该成矿系统的末端成矿。
- 施珂杨晓勇杜建国万秋万秋陈林杰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铜陵矿集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 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重磁三维交互反演建模技术——以铜陵矿集区为例被引量:36
- 2015年
- 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深部矿产勘查突破的重要途径,其通过控矿地质体的三维建模,直观刻画控矿要素之间的空间、成因和演化关系,帮助理解成矿系统,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当前三维建模主要采用地质资料构建,在缺少钻孔等已知资料的情况下,难于构建出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克服常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可信度低、精度差的缺点,本文将重磁交互反演技术引入到三维地质建模中,提出了基于先验信息约束,通过二度半剖面交互反演、三维物性反演联合修正的三维地质模型方法.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铜陵矿集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重磁交互反演建模技术能大幅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的可信度,是实现地下地质体"透明化"的重要途径;2)铜陵地区重要控矿地层(C-P-T2)主要分布于向斜区和火山岩覆盖区,深部岩浆岩条件优越,深部找矿工作应从传统的背斜隆起区转向向斜区和火山岩覆盖区以及部分凹陷区,这将极大拓展铜陵地区找矿空间;3)铜陵地区传统的五大矿田的侵入岩均具有复合岩体特征,特别是与辉石闪长岩共生的矿产以铁铜矿为主,而与金矿密切相关的侵入岩则多为中酸性岩体,这一推断如果成立,将对铜陵地区找矿突破产生重大影响;4)铜陵地区的推覆构造十分发育,木镇凹陷区的早古生代基底和南陵盆地北西缘的戴公山背斜就是一套区域性推覆构造的产物,三维地质模型还揭示铜陵地区侵入岩具有深、中、浅三重结构,这为铜陵隆起的推覆成因提供了证据,也指示了在铜陵之外再寻找类似铜陵矿集区的良好前景.
- 兰学毅杜建国严加永安明万秋郭冬廖梦奇王云云陶龙张启燕张莎莎
-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铜陵矿集区找矿预测
- 鄂西地区茅口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通过对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及沉积微相分析,发现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重力流沉积,沉积类型多样,发育于碳酸盐岩斜坡沉积环境中,自上而下分为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颗粒流沉积。滑塌沉积主要发育于湖南慈利江垭剖面,颗粒流与碎屑流发育于湖北长阳资丘剖面。滑塌沉积物主要由杂乱堆积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屑灰岩组成,分选不好,颗粒支撑,为台地边缘短距离滑塌形成;碎屑流沉积物由砾屑灰岩、砂砾屑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组成,砾石略呈定向排列,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砾石逐渐减少;颗粒流沉积物由砂砾屑灰岩、颗粒状灰泥灰岩组成,见粒序层及波状层理,发育2~3个旋回。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受控于构造演化,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与该区中二叠世台—盆沉积的格局相吻合,对于研究区的二叠纪沉积演化研究有一定意义。
- 万秋李双应王松孔为伦
- 关键词:重力流沉积茅口组
- 海洋粘土矿物的古环境含意辨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粘土矿物组合反映了源区气候冷、暖周期性变化,记录了沉积区域古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为古环境重塑提供了有力证据.但沉积岩中粘土矿物组合及含量变化用于古气候的解释目前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例外情况时有发生.各种非气候因素,如源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差异输送、自生作用,影响粘土矿物的分布和含量,使粘土矿物的古气候含意变得错综复杂.可能只有当沉积盆地很小或者是陆盆,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对古气候才可能是有用的指示器.比较大的沉积盆地,尤其是海盆,是从遥远的源区接受岩屑载荷的,代表了一种多样化的环境条件.重组的距离越长,扩散过程越复杂,沉积的粘土矿物组合古气候信息越不清晰.粘土微粒要经过一个长距离才能从土壤到达海洋,因此沉积学家和古气候学家应该多注意土壤和沉积粘土矿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目前海洋粘土组合的古气候解释,可能代表一种相当宽泛的古气候信息或提供了所有气候影响的整合记录.
- 孔为伦李双应万秋杜叶龙王松
- 关键词:粘土矿物古气候成岩作用
- 铜陵矿集区浅表地质结构与深部耦合被引量:4
- 2019年
- 通过铜陵矿集区浅表地质特征分析,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区内地壳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区内地壳具有多层结构的特征,尤以盖层与基底之间(埋深12km左右)存在拆离构造带是联系浅表与中下地壳的关键界面,界面上盖层构造为一自北西向南东逆冲断褶带,界面下基底运动方向与盖层运动方向相反;拆离构造带为上部“岩浆房”聚积位置,深部岩浆房在壳幔边界;区内浅表与盖层内断裂、褶皱系统与深部拆离构造带等构成了区内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浅表分布的矿床、矿田是燕山期岩浆-流体成矿系统的表征。
- 杜建国兰学毅万秋陈芳
- 关键词:铜陵矿集区
- 北淮阳晓天火山岩盆地片麻状花岗岩成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
- 2020年
- 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是研究侵入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LA-ICP-MS等技术对晓天火山岩盆地内杨三寨附近发现的片麻状钾长花岗岩进行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主量元素以高硅、钾和钠,低铁镁钙磷为特征,其中SiO2含量为65.86%~78.29%,Al2O3为10.89%~16.02%,MgO为0.17%~1.17%,K2O为1.37%~6.44%,Na2O为0.53%~6.5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方面,样品以亏损Nb、Sr、P和Ti,富集La、Ce、Nd和Zr为特征。稀土元素方面,含有较高的稀土元素(ΣREE=152.70~650.88μg/g),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6.77~20.64),多数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δEu=0.29~1.15),铈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以右倾为特征。30个锆石点的206Pb/238U年龄分布于720~82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76±11Ma(MSWD=2.1)。研究认为,盆地内新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晓天盆地中心存在隆起,并不是之前研究认为的"斗"形的两边浅中间厚的盆地形态,这对该盆地的构造形态认识和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万秋万秋李延河王利民施珂段超
- 关键词:主量元素锆石年龄
- 中上扬子北缘二叠纪碎屑岩组分和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
- 2011年
- 对中上扬子北缘二叠纪碎屑岩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上部大陆壳,沉积旋回不高,大部分样品来自基性岩和长英质火山源区。主元素受到风化作用和沉积后作用的影响,对区分构造环境意义不大;几种非迁移性微量元素,如Cr、Co、Th、Sc、La和Zr,较主元素有区分构造环境意义。本次研究的碎屑岩非迁移性元素比值La/Sc、Th/Sc、Th/Co和Th/Cr与大陆上地壳和硅质砂岩的特征值接近,与大陆下地壳、洋壳和基性砂岩的特征值相差较大。综合碎屑岩组分、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判别结果,认为镇安西口样品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与商丹缝合带沉积岩系相同。镇安西口二叠纪碎屑岩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与泥盆纪基本类似,反映了北秦岭古大陆边缘沉积特征;华蓥山样品呈现出多源性特点,其构造背景为板内环境。
- 孔为伦王松杜叶龙万秋李双应
- 关键词:碎屑岩地球化学主元素
- 还原性围岩在斑岩钼矿成矿中的作用
- 2023年
- 斑岩钼(铜)矿是重要的钼矿资源类型,高氧逸度岩浆是公认的评价斑岩成矿的有效指标。但前人关注的焦点是成矿母岩浆的起源与演化,还原性围岩在斑岩成矿中的作用长期被忽视,是什么触发了高氧化性含矿岩浆热液的还原与成矿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章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中国秦岭-大别、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沙坪沟、曹四夭等斑岩型钼矿和美国Climax-Henderson巨型斑岩钼矿带中Mt.Emmons等斑岩钼矿为例,重点研究了斑岩钼矿的区域分布与还原性围岩之间的空间关系及成因联系,探讨了斑岩成矿系统氧化还原状态在成矿过程中的变化及触发机制。笔者发现斑岩钼矿的区域分布明显受黑色含碳质地层和中基性火山岩控制,在成矿过程中黑色含碳质围岩普遍发生褪色蚀变;主成矿期矿物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含有甲烷,蚀变围岩和矿床中热液方解石的δ^(13)C值普遍较低。因此,笔者提出含碳质地层和中基性火山岩等围岩中还原性组分的加入是引发斑岩钼(铜)矿成矿系统氧化-还原状态转变和成矿金属沉淀的关键。碳质围岩中有机质热解/碳-水反应产生的甲烷是重要还原剂,CH_(4)沿构造裂隙扩散进入斑岩成矿系统,无需成矿斑岩与围岩直接接触即可将成矿溶液中的SO_(4)^(2-)还原成S^(2-),促使Mo(Cu)等成矿元素沉淀富集,解决了困扰矿床学家多年的一道难题。围岩中碳质含量高,产生的甲烷浓度高,在斑岩体内即可将成矿热液中的SO_(4)^(2-)等全部还原,形成的Mo(Cu)矿体主要产在斑岩体及早阶段形成的杂岩体之中;围岩中碳质含量低,产生的甲烷数量少,不足以在岩体内将成矿溶液中SO_(4)^(2-)等全部还原,剩余的SO_(4)^(2-)等进入围岩后进一步被还原,钼(铜)矿体则主要赋存于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含碳质围岩中还原组分在热液阶段加入,有利于形成大矿富矿�
- 郭东伟李延河段超范昌福万秋孙鹏程
- 铜陵地区深部岩浆作用与成矿
- 2012年
-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在时、空和成因上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岩浆岩是区内铜、金等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岩浆活动不仅提供了成矿所必须的热液流体,也提供了大部分的成矿物质组分。
- 万秋杜建国许卫余有林
- 关键词:成矿热液浅部下地壳岩浆房包体
- 湖北秭归兴滩二叠系沉积及演化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湖北省秭归兴滩地区,地层出露良好,特征明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剖面实测,运用沉积相分析,结合微相及古生物学研究,对湖北秭归兴滩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岩相及沉积划分,对沉积演化做了初步研究。岩相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上二叠统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等组成。沉积相分析表明,中-上二叠统主要为碳酸盐斜坡、台地沉积,其次为滨岸和盆地沉积。中二叠世发育两个海进-海退旋回,分别为栖霞期和茅口期,晚二叠世吴家坪期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总体为2个半旋回。
- 万秋李双应丁宁孔为伦
- 关键词:岩相分析沉积相分析碳酸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