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镇芬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殖
  • 3篇生殖器
  • 3篇生殖器官
  • 3篇器官
  • 3篇海藻
  • 2篇脂肪酸
  • 2篇色谱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相色谱
  • 1篇新属
  • 1篇异名
  • 1篇脂肪酸含量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分析
  • 1篇丝藻
  • 1篇丝藻科
  • 1篇同物异名
  • 1篇气相色谱法
  • 1篇气相色谱分析

机构

  • 9篇湛江水产学院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丁镇芬
  • 9篇李伟新
  • 2篇蔡春
  • 2篇莫丽儿
  • 2篇庄海旗
  • 2篇陈少凡
  • 1篇李伟新
  • 1篇符鹏飞
  • 1篇朱华贤

传媒

  • 8篇湛江水产学院...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0
  • 2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垫形皮丝藻及其生殖器官的研究
1990年
作者对广东的潮阳海门,海丰遮浪及湛江硇洲岛等地采到的大量垫形皮丝藻Dermonema plvinata (Gruno ω)Fan对其形态构造及生殖器官作了研究,发现它一般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精子囊一般着生在同化丝顶端细胞下位的第1、2个细胞的侧面,但少数也可着生在顶端细胞上。果胞枝由2—7个细胞组成,偶然也发现8个或12个细胞的,一般为侧生,少数顶生或对生,也有分枝状的果胞枝,而且果胞枝可长出同化丝或根样丝,少数果胞具有双受精丝或双果胞的变异,成熟的产孢丝为放散状或蔓生。
李伟新丁镇芬
关键词:雌雄同体雌雄异体生殖器官
广东及海南岛常见的褐藻被引量:9
1990年
本文报导广东及海南常见的褐藻23种,对其形态、分布、用途分别作了描述和介绍。指出海南省年产马尾藻可达18~20万担(干品),广东省可达20多万担(干品)。它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马尾藻精的主要原料,也是养殖鲍鱼的良好饲料。
李伟新丁镇芬
关键词:褐藻胶
海南省三亚海藻资源调查被引量:5
1989年
通过对海南島三亚海藻的分布和种类进行深入调查,采集和整理了标本123号,计35属53种,并分析了三亚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对海藻的生长与分布的关系,为三亚海藻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朱华贤李伟新丁镇芬
关键词:海藻
全文增补中
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Harv.)Yamada生殖器官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种为我国南方常见一种经济红藻。藻体直立,叶片窄带状,单条或叉状,全缘或有小育枝,体下部淅细成柄状。藻体不中空。我们发现它在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也出现三个新特徵:1、少数果胞枝与助细胞可在同一的生殖枝丛中形成,2、少数果胞枝枝丛中可出现2个果胞枝;3、少数助细胞枝丛中可出现2个助细胞。
李伟新丁镇芬陈少凡朱华贤
关键词:生殖器官
全文增补中
海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3
1993年
采用少量海藻样品,加入CH_3OH/HCl做脂肪酸抽提和酯化,一步完成。以正十七碳酸(C_(17:0))作内标,对海藻脂肪酸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本方法的重现性试验各脂肪酸CV为1.9~11.8%,回收率为82.9—108.2%,仪器重现性CV为0.16—2.7%。
蔡春庄海旗莫丽儿李伟新丁镇芬
关键词:海藻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酯化
全文增补中
皮丝藻生殖器官的研究
1992年
皮丝藻Dermonema dichotomum Heydrich采自广东省汕尾市遮浪等地。在研究它的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发现它为雌雄异体;果胞枝由3-4个细胞组成,少数2个或5个细胞,一般侧生,也有的顶生;有的同化丝顶端细胞或髓丝末端细胞可转化为果胞枝;少数具有分枝状的果胞枝;有的果胞枝上也可以长出同化丝或根样丝。
李伟新丁镇芬潘英
蜈蚣藻中空型和节荚型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作者从1984年以来在青岛和北戴河对曾被 Howe(1924)描述过的蜈蚣藻中空型和节荚型两种藻类进行定点观察,发现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是相同的,后者实为前者的生长后期,它们的外形在前后所起的变化,是由于水温上升影响所致,两者应为同一藻体,因此,蜈蚣藻中空型与蜈蚣藻节荚型为同物异名,由于其藻体内部中空,故建议学名应为蜈蚣藻中空型Grateloupia fillicina f·porracea(Mert.)Howe.取消节荚型 f·lomentaria 的学名。
李伟新符鹏飞丁镇芬陈少凡徐法礼
关键词:同物异名
24种海藻中脂肪酸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24种不同门类海藻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海藻脂肪酸以棕榈酸(C_(16:0))含量最高,约占总量的40%。按分类比较,褐藻门海藻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较高,而红藻门、绿藻门海藻的脂肪酸含量较低。
蔡春庄海旗莫丽儿李伟新丁镇芬
关键词:海藻脂肪酸气相色谱法
蜈蚣藻中空型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通过研究蜈蚣藻中空型的生长周期、形态构造及其生殖系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其主要特征与蜈蚣藻不同,并非蜈蚣藻的一个变型而是一个物种(Species)。建议这个种的学名应为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comb.nov.
李伟新丁镇芬
隐丝藻科一新属──管形藻属被引量:6
1998年
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W.X.LietZ.F.Ding)在幼苗期(0.2cm)已中空,成体的主枝与分枝亦中空。皮层细胞叉状排列或稍背斜形;生枝枝丛(ampullae)只有一条主枝或1分枝;果胞枝由1~3个细胞组成,有的果胞亦产生由1~4个细胞组成的侧枝。其特征与蜈蚣藻属(GrateloupiaC.Ag)不同。建议将其从蜈蚣藻属中移出另成立一个新属管形藻属SinotubimorphaW.X.LietZ.F.Dinggen,nov.该属模式种为管形藻S,porracea(Mert.)W.X.LietZ.F.Dingcomb.nov,采于青岛1984年。
李伟新丁镇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