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强

作品数:54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双孢菇
  • 13篇栽培
  • 12篇食用
  • 12篇食用菌
  • 5篇栽培技术
  • 5篇农业
  • 5篇菌种
  • 5篇工厂化
  • 4篇多糖
  • 4篇信号
  • 4篇栽培双孢菇
  • 4篇生物学
  • 4篇食用菌栽培
  • 4篇食用菌栽培技...
  • 4篇蔬菜
  • 4篇培养基
  • 4篇裂褶菌
  • 4篇秸草
  • 4篇工厂化栽培
  • 3篇选育

机构

  • 5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54篇丁强
  • 35篇王鸿磊
  • 23篇邹积华
  • 16篇王红艳
  • 15篇崔从光
  • 12篇徐康铭
  • 10篇慕美财
  • 8篇俞守能
  • 8篇秦娜
  • 8篇宋俊芬
  • 7篇徐绍荣
  • 6篇于立芝
  • 6篇马云飞
  • 5篇孙义东
  • 5篇黄岚
  • 5篇王忠义
  • 5篇王贺祥
  • 5篇吕蔚
  • 5篇何建昕
  • 4篇王建民

传媒

  • 5篇北方园艺
  • 4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Agricu...
  • 2篇饲料研究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酿酒科技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农业科学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含有裂褶菌胞外粗多糖的护手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裂褶菌胞外粗多糖的护手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硬脂酸甘油酯4.30%、硬脂酸8.61%、羊毛脂5.74%、凡士林10.05%、液体石蜡7.18%、三乙醇胺3.83%、甘油10.53%...
王鸿磊丁强王红艳宋鹏炜孙畅
双孢菇培养基堆制产热过程中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对双孢菇培养基非热灭菌制备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及培养基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研究双孢菇培养基发酵产热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对底物性质的影响。在培养基二次发酵过程中,在原料浴湿后、第1、2、3、4次倒料时及后发酵结束时6个关键点进行取样,对培养基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3类微生物的数量进行培养计数,同时测定培养基样品的气味、颜色、韧度的物理感官特性及含水量、pH值、硝态氮含量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菇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依次为:细菌>放线菌>霉菌,并且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培养基的酸味逐渐减小,氨味先增加后减少,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棕黑色,白色的面积增加,能够承受的拉力逐渐减小,并且蜡质的易去除率增加,水分含量逐渐减少,pH值和硝态氮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
刘灿生吉萍邹积华王鸿磊丁强申琳
关键词:双孢蘑菇培养基堆制理化性质
双孢菇菌渣养殖蛴螬技术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摸清双孢菇菌渣养殖蛴螬的关键技术,为更好地处理双孢菇菌渣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置了不同饲料厚度、虫口密度和菌渣的不同处理及混配比例,研究其对蛴螬生长的影响。[结果]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的最佳饲料厚度为25cm,最佳的饲养密度为44~256只/m2;双孢菇菌渣晾干后比腐熟菌渣和玉米秸秆糠粉都更适宜养殖蛴螬。[结论]利用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效果显著,为双孢菇菌渣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对进一步延长农业循环链条,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丁强吕蔚徐康铭王鸿磊秦娜崔从光邹积华
关键词:蛴螬养殖
双孢菇培养料工厂化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物质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研究双孢菇培养料工厂化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及物质变化规律。[方法]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时期采样,研究微生物数量、总氮和硝态氮、总糖和还原糖、含水量、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氮含量和pH值表现为上升趋势,含水量、硝态氮含量和总糖含量则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还原糖呈上下波动,发酵结束后含量略有上升。[结论]得到了工厂化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菇培养料高效发酵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王鸿磊王红艳宋俊芬丁强徐康铭邹积华
关键词:发酵微生物
一株野生多脂鳞伞的鉴定、人工栽培与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为丰富食用菌栽培品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一株野生鳞伞属真菌进行了鉴定,研究了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并测定了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该鳞伞属真菌为多脂鳞伞;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5.0,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蔗糖、豆饼粉和MnSO_(4);通过人工栽培成功获得子实体,从接种到采收约需70 d;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19.94%,多糖含量为5.14%,脂肪含量为2.32%,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4%。
陈润臣王艺凝刘潇文王红艳丁强王鸿磊
关键词:多脂鳞伞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营养成分
1株野生高大环柄菇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仿野生栽培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为丰富山东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实现高大环柄菇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烟台的1株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野生栽培。【结果】经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确定该真菌(编号EF-5)为大环柄菇属高大环柄菇,其子实体直径8.5 cm,上有同心圆状排列的棕褐色鳞片,子实体中央乳头状凸起,褐色;菌柄中生,长8.2 cm,直径0.8 cm,上有双层移动菌环;菌褶近白色,不等长,离生,孢子印白色;菌落不规则圆形,灰白色,菌丝多分枝,具锁状联合;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氮源为土豆浸粉,碳源为糖蜜,温度为25℃,pH为8.0,无机盐为硫酸锰;此菌在麦粒二级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时间为60 d,接种栽培料后66 d长满菌袋,经仿野生栽培成功获得了子实体。【结论】采集的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为高大环柄菇;此菌二级种生长缓慢,栽培周期长,在实验室无法获得子实体,经仿野生栽培虽然获得子实体,但总产量较低。
刘潇文陈润臣徐晨王鸿磊王红艳丁强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仿野生栽培
金耳类酵母型菌株分离与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优化
2023年
为获得纯金耳多糖,采用担孢子弹射法分离获得金耳类酵母型菌株(EF145),通过ITS序列测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测定金耳多糖的抗氧化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EF145菌株的菌体呈卵圆形,大小约为(2.5~4.0)μm×(2.0~4.0)μm,出芽增殖;菌落乳白色、表面凸起、光滑、湿润;其ITS序列与金耳子实体小条带一致,经Blast比对确定该菌株为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该菌株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7.67%,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51.73%,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43%。EF145菌株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蔗糖、酒石酸铵和磷酸二氮钾,EF-145菌株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 g·L^(-1)、酒石酸铵7.5 g·L^(-1)、磷酸二氢钾4 g·L^(-1)、土豆浸粉3 g·L^(-1)、维生素B 10.2 g·L^(-1)。
张璐张璐王增利王增利丁强
关键词:金耳胞外多糖培养基优化
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双酶法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
2023年
为提高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得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纤维素酶200 U/g孢子粉,果胶酶50 U/g孢子粉,酶解时间80 min,酶解温度55℃,酶解pH值为4.5,料液比1∶40(g/mL),在该提取条件下,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得率为(8.41±0.36)%。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06 mg/mL和19.33 mg/mL。
刘子骐李众琪丁强王鸿磊
关键词:多糖双酶法正交试验抗氧化
双口食用菌菌种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口食用菌菌种瓶,包括:瓶体、瓶盖、过滤腔和过滤填充体,瓶体两端分别开设一个瓶口,各瓶口上均活动密封连接有一个瓶盖,瓶盖上部开设第一通气孔,瓶盖内活动设置有一过滤腔,过滤腔上部开口,过滤腔上表面与瓶盖...
王鸿磊王红艳王竹青孔维祎丁强
文献传递
一种双孢菇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孢菇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发酵干粪草100~150份、菊芋秸秆10~20份、琼脂15份、水100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可以提高双孢菇母种的生长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双孢...
王红艳王鸿磊李梅丁强崔从光邹积华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