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兵
- 作品数:1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丰中子核63,65,67Mn的在束γ谱学研究
- 利用放射性束68Fe 轰击液氢靶引起的敲出反应,研究了极端丰中子核63,65,67Mn 的激发态,指认了它们的自旋宇称,建立了这三个原子核的能级纲图.纲图包含11/2–、9/2–和 7/2– 三个激发态以及5/2-g.s...
- 卢洪洋刘小雨丁兵刘忠P.DoornenbalA.ObertelliS.M.LenziP.M.WalkerL.X.ChungB.D.LinhG.AutheletH.BabaD.CalvetF.ChateauA.CorsiA.DelbartJ.M.GhellerA.GillibertT.IsobeV.LapouxM.MatsushitaS.MomiyamaT.MotobayashiM.NiikuraF.NowackiH.OtsuC.PéronA.PeyaudE.C.PollaccoJ.Y.RousséH.SakuraiM.SasanoY.ShigaS.TakeuchiR.TaniuchiT.UesakaH.WangK.Yoneda
- 关键词:在束Γ谱学丰中子核
- 101Pd的能级结构研究以及与其邻近核素的系统性对比
- 在本工作中,我们主要研究了101Pd 核中v11/2 带的能级结构,并与临近同位素相对应的能级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Pd 同位素链,即N=Z=50 的壳附近,三轴形变的演变符合很好的系统性,即从小的不稳定形变逐渐演变...
- Aman Rohilla李广顺王建国柳敏良周小红郭松强赟华丁兵侯东升黄山
- ^(173)W的高自旋态和γ5/2^-[512]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 2012年
- 利用150Nd(28Si,5n)熔合蒸发反应居了173W的高旋态.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扩展了于γ7/2+[633],γ5/2-[512]和γ1/2-[521]准组态的转动带.首次建了173W γ1/2-[521]转动带的能量非优先分支.发现γ5/2-[512]转动带在低旋区出现旋称反转.相似的旋称劈行为表明174Reπ1/2-[541]γ5/2-[512]转动带的旋称反转来位于5/2-[512]轨道的中.旋称反转制有待进一研究.
- 王海霞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丁兵周厚兵李广顺OSHIMA MKOIZUMI MTOH YKIMURA AHARADA HFURUTAKA KKITATANI FNAKAMURA SHATSUKAWA YOHTA MHARA KKIN T孟杰
- 关键词:旋称反转
- 缺中子同位素^(215-217)U的α衰变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80)W(^(40)Ar,xn)^(220-x)U,合成了两个缺中子新核素^(216)U和^(215)U.目标核由熔合反应产生后从薄靶中反冲出来,在飞行中被兰州充气谱仪从大量的本底离子中分离并偏转到探测系统.探测系统对目标核的注入以及随后将发生的α衰变进行探测.探测器上产生的信号经电子学处理后被数据获取系统转换成一定格式的数据保存下来.实验采用能量-位置-时间关联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寻找和鉴别目标核.在束流能量为187.2 MeV的情况下,新核素^(216)U的两个α衰变态被观察到:一是基态,它的α粒子能量为10.384(30)MeV,半衰期为4.72_(-1.57)^(+4.72)ms;二是自旋宇称为8^+的同核异能素态,它的α粒子能量为10.582(30)MeV和8.182(30)MeV,半衰期为1.31_(-0.48)^(+1.80)ms.在束流能量为205.5 MeV的情况下,新核素^(215)U被观测到,它的α粒子能量和半衰期被确定为8.428(30)MeV和0.73_(-0.29)^(+1.33)ms.此外,实验还观测到从^(217)U的基态产生的两个新的α跃迁,它们的α粒子能量分别为8.210(30)MeV和8.098(30)Mev.
- 甘再国姜舰杨华彬张志远马龙郁琳王建国田玉林丁兵黄天衡王永生郭松孙明道王凯龙周善贵任中洲周小红徐瑚珊
- 关键词:熔合蒸发反应
- 稳定核^91Zr高自旋态实验研究
- 2012年
- 利用能量为44MeV的13C束流,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82Se(13C,4n)91Zr布居了稳定核91Zr的高自旋态.基于γ-γ符合关系扩展了91Zr21/2+同核异能态上的能级纲图,根据实验提取的γ跃迁的角分布系数对部分能级的自旋进行了指认.前人对21/2+同核异能态下正负宇称能级已指认为质子在π(p1/2,g9/2)轨道的激发耦合价中子vd5/2;在π(f5/2,p3/2,p1/2,g9/2)和v(d5/2,s1/2,d3/2,g7/2,h11/2)空间内,经过系统性的分析和比较91Zr邻近核高自旋态能级结构,指出同核异能态上正宇称态激发机制依次为质子跨越38子壳π(f5/2,p3/2)→πp1/2激发和中子跨越50闭壳vg9/2→vd5/2激发,同核异能态上负宇称态可能涉及质子跨越38子壳π(f5/2,p3/2)→πg9/2激发与价中子vd5/2→vh11/2激发的竞争.
- 何龙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郭应祥王志刚丁兵方永得王建国马飞王思成高丙水李仕成颜鑫亮方芳吴晓光贺创业郑云王治民
- 关键词:高自旋态能级纲图组态
- ^(139)Pm核中磁转动带的研究
- 2012年
-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16Cd(27Al,4n)布居了139Pm的高自旋激发态,用12台高纯锗探测器(HpGe)阵列进行了在束γ-γ符合测量。基于γ-γ符合关系及139Pm核已知的能级信息,建立了两条ΔI=1的负宇称带。利用相邻核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和依据半经典的核子-核子有效作用的理论模型(SPAC)对这两条带能级结构进行了定量计算,认为它们属于磁转动带。
- 张宁涛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郑勇郭应祥雷祥国丁兵胡钧马飞陈亮王世陶吴晓光郑云
- 关键词:在束Γ谱学
- 利用离子阻停对电子俘获致核激发的研究
- 2024年
- 当特定能量的自由电子被原子核外电子轨道俘获时,有可能导致原子核被共振激发,这就是电子俘获致核激发.该机制的一个应用愿景是通过操纵电子使同核异能态所储存的核能按照人们的需求释放出来.如果能够实现这种技术,有望为核能的储存和利用带来巨大变革.本文对比了近年来基于加速器装置,在高电荷态离子阻停过程中测量电子俘获致核激发几率的两次实验研究工作.对于两次测量结果的不一致,从误差水平评估这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可能的原因.此外,通过评估四种可能的熔合蒸发反应道,发现94Zr束流和氦气靶可能是利用次级束开展下一步实验工作的理想弹靶组合.
- 贾晨旭丁兵滑伟郭松郭松陈红星强赟华周小红
- 关键词:同核异能态
- 双奇核^(128)Ⅰ的高自旋态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24Sn(7Li,3n)布居了双奇核128I的激发态.基于标准在束γ谱学实验测量结果,扩展并更新了128I原有能级纲图.根据已有的高自旋态核结构知识,通过系统学比较和分析,指出了基于π(g7/2/d5/2)vh11/2组态的负宇称能级结构和πh11/2πh11/2组态的正宇称能级结构.
- 丁兵张玉虎王海霞周小红张宁涛柳敏良王世陶马英君SASAKIZ YYAMADA KOHSHIMA HYOKOSE SISHIZUKA MKOMATSUBARA TFURUNO K
- 关键词:在束Γ谱学能级纲图
- 利用多普勒移动衰减法研究^(46)Ti核的激发态能级寿命
- 2023年
- 原子核的能级寿命直接反映了其内部的结构信息,是核性质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参量。本工作报道了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首次采取多普勒移动衰减法(DSAM)开展的原子核能级寿命测量。采取核反应^(12)C(^(36)Ar,2p)来布居46Ti的高激发态,利用新组建的大型高纯锗(HPGe)探测器阵列进行符合测量。根据γ能谱分别提取了4^(+)、5^(-)、6^(-)态的能级寿命,并得到了这些态的跃迁概率。理论上采取大规模组态混合壳模型进行计算,并得出了能级的组态信息。
- 嘎达吉勒湖谢萌冉李健国李广顺Rohilla Aman马鹏琮曾凡斐黄浩郑鹏松王建国王建国强赟华柳敏良郭松丁兵方永得方永得周小红滑伟程浩
- 关键词:能级寿命
- 稳定核^(193)Ir的高自旋态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非完全熔合反应192Os(7Li,α2n)布居了稳定核193Ir的高自旋态.基于标准在束γ谱学实验测量结果,扩展了193Ir核原有的能级纲图,并首次观测到了建立在πh11/2组态上的转动带能级结构.根据邻近奇A核已有的高自旋态核结构知识,通过系统学比较和分析,建议了193Ir核的3-准粒子组态.实验发现187-193Ir核πh11/2转动带的旋称劈裂随着中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利用Total-Routhian-Surface理论计算,可以定性地解释这种变化规律.
- 李仕成方永得石跃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王建国郭应祥马飞方芳王思成高丙水李广顺丁兵张宁涛王志刚何龙颜鑫亮吴晓光贺创业郑云王治民许甫荣
- 关键词:高自旋态旋称劈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