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技术研究室

作品数:30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9篇肿瘤
  • 14篇免疫
  • 6篇预后
  • 6篇肿瘤免疫
  • 5篇腺癌
  • 4篇肿瘤微环境
  • 4篇微环境
  • 4篇淋巴
  • 4篇靶向
  • 3篇蛋白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受体
  • 3篇细胞癌
  • 3篇小细胞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治疗

机构

  • 30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市肿瘤防...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西白求恩医...

作者

  • 7篇任秀宝
  • 2篇于津浦
  • 2篇陈永孜
  • 2篇李慧
  • 2篇刘芃芃
  • 1篇应国光
  • 1篇王芳
  • 1篇魏熙胤
  • 1篇陈可欣
  • 1篇于文文
  • 1篇韩雷
  • 1篇程亚楠
  • 1篇沈梦

传媒

  • 13篇中国肿瘤生物...
  • 11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及其分布模式被引量:1
2019年
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IC)参与构成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肿瘤的生长,并影响患者的生存及抗肿瘤治疗的疗效。TIC分布模式的类型主要有冷肿瘤型、混合型和间质型。这3种分布类型在免疫细胞的种类、数量与比例和分布位置上呈现明显的差别。在不同肿瘤、不同个体,甚至同一肿瘤的不同区域之间,TIC分布模式既有差异性也有规律性,既有模式相似但功能相异的差异性,也有模式不同但功能相近的规律性。TIC分布模式的分型体现的就是其差异性。近来研究发现,利用TIC分布模式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及抗肿瘤治疗的疗效,这体现的就是TIC分布模式的规律性。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学周周莉张新伟
关键词:肿瘤抗肿瘤治疗预后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肝外唯一催化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作为一种胞内酶,IDO广泛分布于黏膜组织(如胎盘、肺和小肠)、胸腺髓质和次级淋巴器官的T细胞区。健康人的IDO表达水平较低,但在感染、炎症或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上调,其调节途径包括干扰素依赖性信号通路和非干扰素依赖性信号通路。
魏丽娟刘俊田任秀宝
关键词:双加氧酶肿瘤微环境吲哚胺犬尿氨酸DIOXYGENASE
恶性肿瘤患者基于临床和血液学标记物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基于临床和血液学参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预测模型,如果经过验证,这些标记物的优点是易于整合到临床使用中,成本低廉。方法:本研究是对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至少一剂ICIs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收集了基线特征、治疗细节和不良事件的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确定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任何级别和3级及以上的irAEs发生率分别为16.03%(76/474)和2.32%(11/474),其中最常见的分别为内分泌毒性37.1%(39/105)和肺炎7.6%(8/105)。多因素分析显示,2线治疗irAEs发生的风险更大[比值比(Odds Ratio,OR)=3.302];球蛋白(OR=1.086)与irAEs的发生呈正相关,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OR=0.723)与其呈负相关(P<0.05)。最终建立了基于“ICIs类型、治疗线数、球蛋白、DBIL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的预测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5,95%CI:0.711~0.840,P<0.05,临界值为0.118,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56.6%。结论:基于ICIs类型、治疗线数、球蛋白、DBIL和LMR的预测模型对单纯接受ICIs的恶性肿瘤患者的irAEs预测效果较好,其中治疗线数、球蛋白和DBIL是irA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ICIs作为2线治疗以及治疗前高球蛋白和低DBIL的人群发生ir-AEs的风险较高。
许辉茹冯慧晶任秀宝张俊萍
内吞体运输必需分选复合物在肿瘤中的作用
2023年
内吞体运输必需分选复合物(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是与膜重塑密切相关的复合物,在许多涉及膜重塑事件中起重要作用,包括病毒出芽、细胞分裂、神经元修剪、多泡体形成等。ESCRT含多种亚基,不同亚基相互配合协同完成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ESCRT突变或表达水平改变会引起严重后果,造成多种与膜修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出现障碍,涉及帕金森病、艾滋病、肿瘤等疾病。肿瘤发生发展与许多膜重塑事件有关,随着对ESCRT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ESCRT在肿瘤中的不同作用展开综述,包括作用机制、预后评估、治疗靶点的选择等,旨在为ESCRT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提供思路,为多种肿瘤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王敏孙倩
关键词:肿瘤治疗靶点
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2年
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CS)是一种累及全身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可由多种诱因导致,由其发展的疾病包括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ytokine storm syndrome,CSS)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其中CSS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而CRS与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有关。目前医学工作中,对CSS和CRS认识不足,两者概念极易混淆。随着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免疫细胞治疗的广泛应用,CRS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对CSS和CRS的正确诊断和认识,有助于对其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帮助。本文分别介绍了CSS和CRS各自的发展历史、分类及发生机制等,旨在为CSS和CRS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刘亮孟圆高全立
关键词:细胞因子
基于3D细胞培养系统的肺癌类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本研究建立三维细胞培养方法(3D)以分离和鉴定肺癌类干细胞,并与二维细胞培养方法(2D)比较,初步探讨该方法在评价肺癌体外增殖、凋亡、侵袭和药物反应性方面的应用。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以1×104个/孔的细胞与RPMI1640和伊格尔基础培养基(basal medium of eagle,BME)制成细胞悬液,培养7 d,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类干细胞表型检测,以及体外成球、耐药性、体内成瘤等干细胞功能鉴定,并将3D与2D细胞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细胞表型检测证明3D系统培养的A549细胞中CD44和CD326阳性比例升高,CD24阳性比例下降,细胞体外成球率显著升高(28.50%±1.17%vs.8.67%±0.80%,P<0.01)对顺铂耐药性显著提高。加药后48 h为58.17%±2.19%vs.33.27%±5.76%(P<0.01),加药后72 h为41.70%±5.81%vs.27.30%±4.25%(P<0.01),体内成瘤时间显著缩短[(20.75±0.85)d vs.(60.25±1.49)d,P<0.01]。结论:3D培养的肺癌细胞中获得更高比例的类干细胞样细胞,具有体内成瘤快、体外成克隆团率高、耐药性提高的特征。
刘芃芃于文文程亚楠韩雷陈永孜魏熙胤李慧任秀宝于津浦
关键词:肺癌肿瘤干细胞
不同亚型树突状细胞之间的作用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被认为是连接天然免疫与获得免疫的桥梁,在诱发获得性免疫和免疫耐受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典Ⅰ型DCs(conventional DC1,cDC1)被认为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交叉呈递中发挥尤为关键的作用。然而,DCs各亚群的功能特异性以及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一步强化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DCs亚群之间的作用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DCs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王建任秀宝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
荷乳腺癌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荷乳腺癌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BABL/c小鼠4T1乳腺癌模型,磁珠分选出荷瘤小鼠脾脏的MDSC与正常小鼠脾脏的B细胞,将MDSC与B细胞共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对B细胞表面分子PD-1、PD-L1、CTLA-4、CCR6、CD62L和MHCⅡ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B细胞分泌的Ig A、Ig M和Ig G的变化;Brd U试剂盒检测B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Ⅴ/PI凋亡试剂盒检测B细胞凋亡。磁珠分选出共孵育体系中的B细胞,将其与T细胞共孵育,Brd U试剂盒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Ⅴ/PI凋亡试剂盒检测T细胞凋亡。结果:与B细胞对照组相比,B+MDSC组中B细胞表面PD-L1表达升高(P<0.01),PD-1、CTLA-4、CCR6、CD62L和MHCⅡ的表达均降低(均P<0.01);B细胞分泌的Ig A、Ig M和Ig G明显升高(均P<0.01),B细胞增殖增高(P<0.01)、凋亡降低(P<0.01)。与T细胞对照组相比,B+MDSC(1∶5)+T组的T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1),T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荷乳腺癌小鼠MDSC促进B细胞增殖和抑制B细胞凋亡,并且MDSC诱导的B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
刘敏王建孙倩于文文魏枫任秀宝
关键词:B细胞乳腺癌肿瘤免疫
肺腺癌PET/CT代谢指标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肺腺癌18F-FDG PET/CT代谢指标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肺腺癌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并接受PET/CT检查的85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CD3、CD8、CD68、CD163、CD11c、Foxp3、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PET/CT各指标[肿瘤原发灶最大摄取标准值(SUVmax)、标准摄取值峰值(SUVpeak)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与CD68+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TAM)和肿瘤代谢指标[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肿瘤代谢与免疫指标和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SUVmax、SUVpeak和SUVmean与CD68+TAM的表达水平在肺腺癌患者中呈负相关(r=-0.253、-0.265、-0.263,均P<0.05),与PD-1+TI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7、0.402、0.395,均P<0.01)。MTV、TLG与Foxp3+Treg、PD-1+TI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13、0.307、0.29、0.407,均P<0.0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SUVmax、SUVmean、CD11c+DC、PD-L1+细胞和TLG水平与患者预后(PFS或OS)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肿瘤原发灶代谢状态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相关,该两项中的部分指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提示18F-FDG PET/CT检测指标反映的肿瘤代谢和微环境免疫状态对肺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及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吕欣阳王扬任秀宝
关键词:PET/CT肺腺癌肿瘤微环境标准摄取值
CD39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2020年
目的:检测CD39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用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85例HN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病例资料,Oncomine数据库获取的基因芯片,以及HNSCC细胞系SCC15、UM1和Cal25。在线分析CD39在HNSCC组织与正常颊黏膜组织转录水平的差异性,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NSCC组织中CD39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s检验分析HNSCC组织中CD39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法和Log rank检验分析HNSCC组织CD39表达与生存的关系,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价CD39表达与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CD39在HNSCC组织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颊黏膜组织(P<0.01),其在HNSCC细胞Cal25、SCC-15和UM1中均有表达,UM1细胞中CD39的表达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剂量依赖性。CD39高表达患者53(62.4%)例,其高表达与术前化疗正相关(r=0.234,P<0.05),CD39高表达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较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CD39高表达是HNSCC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HR=2.328,95%CI=1.091~4.967;P<0.05)。结论:CD39在HNSCC中呈DXM诱导性表达和组成性表达,其在癌组织中过表达是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其在HNSCC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王学周周莉李百会胡雪董瑞峰张新伟
关键词:头颈鳞状细胞癌术前化疗地塞米松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