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
- 作品数:115 被引量:291H指数:10
- 相关作者:徐大刚郭明权王彦卓王韦仑王喆歆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TY-51469对疲劳运动的小鼠巨噬细胞格局调节作用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本实验研究TY-51469对疲劳运动引起小鼠巨噬细胞格局变化的调节作用。选用健康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组、运动+TY组。运动组及运动+TY组进行2周平板跑步运动,前3d为适应性运动,以后每日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至小鼠普遍出现疲劳征象。第5d起运动+TY组每日运动后按15mg/kg腹腔注射TY-51469,安静对照组及运动组第5d起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PBS,一共注射8d。运动结束后取脾脏制作单个核细胞悬液标记巨噬细胞后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并提取巨噬细胞基因测定IRF5和IRF4mRNA表达量,观察并分析疲劳运动对脾脏M1、M2型巨噬细胞数量及比例的影响,以及TY-51469对疲劳运动引起巨噬细胞格局变化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疲劳运动可导致小鼠脾脏巨噬细胞M1/M2比值上升,TY-51469通过恢复M1/M2比例起到对巨噬细胞不同亚群的调节作用,使巨噬细胞格局恢复正常。
- 马欣俐陈浥尘车在前岡村春樹高井真司金德男山西恭辅東野英明山西博道程文婧徐云芝吴婷席晔斌钮晓音陈红陈广洁
- 关键词:脾脏小鼠
- 基于数据分析对噬菌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2021年
- 目的对二十年来噬菌体研究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方法基于过去二十年发表文献数据使用Citespace分析并进行可视化。结果噬菌体研究的热点从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基础研究逐渐向以噬菌体展示技术、噬菌体治疗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关联蛋白系统工具研究为代表的应用研究过渡。目前噬菌体研究的发展主要由发达国家引领,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目前流行的耐药细菌。结论以应用为导向进一步加深机制研究以及拓宽噬菌体的研究领域,应成为未来噬菌体研究的重点。
- 蔡慕枫郭晓奎仇晓春郑一宁秦金红
- 关键词:噬菌体可视化
- 噬菌体抗菌治疗安全性评估体系的建立被引量:8
- 2018年
- 人类已经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噬菌体治疗近年来重新备受重视,噬菌体制剂不同于传统抗菌药物,已有对传统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评估体系不适合用于对噬菌体治疗制剂的评估,需要建立对噬菌体治疗安全性评估的体系。本文就噬菌体治疗所涉及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通过噬菌体本身的选择、噬菌体制剂制备、制剂形式、制剂给予途径、剂量和频次等,以及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选择等所涉及的安全性和噬菌体治疗对周围微环境的影响等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噬菌体治疗安全性评估体系,为噬菌体治疗尽早进入临床奠定基础。
- 崔泽林郭晓奎李莉李莉
- 关键词:抗菌安全性
- γδT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19年
-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型和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γδT细胞与AI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文章就γδT细胞与多种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在AI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 陈芳倩毛梦寒陈广洁
- 关键词:ΓΔT细胞自身免疫病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 2023年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中性粒细胞胞内染色质与颗粒蛋白结合后释放至胞外所形成的网状结构。研究表明,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感染可诱导NET形成,并在抗寄生虫的免疫防御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NET在常见原虫和蠕虫感染中的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寄生虫病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黎嫦杜新月严敏王兆军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原虫感染蠕虫感染
- 住院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了解上海某儿童医院住院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经验性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的肺炎患儿送检呼吸道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674例住院肺炎患儿共送检2 431份呼吸道标本,其中培养阳性标本共计1 082份,阳性率为44.51%,检出非重复病原菌93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0株(25.76%),革兰阴性杆菌594株(63.73%),真菌85株(9.12%),革兰阴性球菌13株(1.39%)。年龄分组中,1~3岁组患儿呼吸道标本的阳性检出率(54.47%)最高;就诊科室中,呼吸科的阳性检出率最高(57.3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保持高敏感率;而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率,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唑保持较高的敏感率。结论:该院肺炎患儿的呼吸道标本分离菌,总体上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构成比最高的单种病原菌,1~3岁儿童是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一个群体。定期对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有助于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肺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规律,从而制定最佳的经验治疗方案。
- 宋珍黄卫春顾飞飞韩立中胡雯婧何平
- 关键词:耐药率肺炎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64例早期NSCLC患者(早期NSCLC组)、55例中晚期NSCLC患者(中晚期NSCLC组)、6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和8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14种血清氨基酸[丙氨酸(Ala)、甘氨酸(Gly)、亮氨酸(Leu)、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蛋氨酸(Met)、酪氨酸(Tyr)、谷氨酸(Glu)、精氨酸(Arg)、组氨酸(His)、赖氨酸(Lys)、瓜氨酸(Cit)、鸟氨酸(Orn)]水平,同时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拟合出各项指标的最佳诊断组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早期NSCLC的效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早期NSCLC组血清His、Lys水平降低(P<0.05),血清Ala、Glu、Pro、Val、Cit、Orn、CA19-9、CEA、CYFRA21-1水平升高(P<0.05)。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早期NSCLC组血清Ala、Glu、His、Leu、Lys、Pro、Val、Cit、Orn、CA 19-9、CYFRA 21-1水平升高(P<0.05)。与早期NSCLC组比较,中晚期NSCLC组血清Ala、Glu、Leu、Lys、Val水平降低(P<0.05)。各组间血清SCC-A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指标诊断早期NSCLC效能最高的项目为Cit,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最佳组合为Glu+Val+Cit+CYFRA 21-1,诊断早期NSCLC的AUC为0.808。结论血清氨基酸谱的变化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由Glu、Val、Cit和CYFRA 21-1组成的最佳指标组合对早期NSCLC有较好的辅助诊断效能。
- 徐润灏邹琛曹芸陈风刘怡菁张舒林张洁
- 关键词:氨基酸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
- 传统教学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7年
- 以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深入,以案例为基础的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但是开展CBL教学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如果将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合理运用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将有利于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 陶晶赵蔚姚玉峰
-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CBL教学
- 病毒与宿主互利共生的研究
- 2016年
- 在病毒与其宿主的相互作用中,病毒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病原体,它们也是宿主保持健康的重要共生体。病毒与微生物、植物、昆虫和哺乳动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作用,有的甚至涉及共生功能体的多个生物体。随着新病毒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互利共生关系被发掘,也还有许多有待发掘。本文旨在突出一些近年来关于有益病毒的典型例子,阐明为何需要重新认识病毒——病毒不仅是病原体,同时也是共生功能体中的一个完整个体。
- 李婷华陈倩郭晓奎
- 关键词:病毒互利共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离并研究裂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噬菌体,为建立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库及应用噬菌体控制细菌感染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污水与93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共培养,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得到噬菌体JDEC001,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测序和基因组比对分析。结果·该噬菌体是一种毒性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目短尾噬菌体科。在pH值5~11的范围内及在0~39℃时保持较好的活性。测序结果显示其基因组为双链DNA分子,全长38 745 bp,GC含量49.93%,预测有46个开放阅读框,不编码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论·分离纯化得到了一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噬菌体JDEC001,在较宽的pH和温度范围内稳定性良好。
- 黄磊杰刘晓亮朱锐林芳琪秦金红何平郭晓奎赵蔚
- 关键词:噬菌体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