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东省生物技术候选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9 被引量:192H指数:8
相关作者:陆幸妍杨国柱何免向静徐畅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基因
  • 6篇受体
  • 5篇肿瘤
  • 5篇挥发油
  • 5篇肠道
  • 4篇蒸气
  • 4篇水蒸气蒸馏
  • 4篇水蒸气蒸馏法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免疫
  • 4篇菌群
  • 4篇GC-MS
  • 4篇肠道菌
  • 4篇肠道菌群
  • 3篇水提
  • 3篇糖皮质激素性
  • 3篇趋化
  • 3篇趋化因子

机构

  • 48篇广东药科大学
  • 3篇广东省实验动...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军事科学院
  • 2篇赤水芝绿金钗...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李青南
  • 6篇陈珺
  • 6篇卢丽
  • 5篇陆幸妍
  • 5篇邵红伟
  • 5篇王兆玉
  • 4篇沈晗
  • 4篇张文峰
  • 4篇翟玉莹
  • 4篇杨国柱
  • 3篇黄树林
  • 3篇刘洋
  • 3篇郑家欢
  • 2篇林敬明
  • 2篇周林
  • 2篇朱爽
  • 2篇王业胜
  • 2篇林晓文
  • 2篇李奇威
  • 2篇张丹

传媒

  • 8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药材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草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临界CO_2萃取麦冬挥发油的GC-MS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SFE-CO_2)提取麦冬挥发油,进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SFE-CO_2法提取麦冬块根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鉴定出69种化合物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7.12%。研究成果可用作现代化中药制剂生产、麦冬药材品质鉴定的参考。
吴洪伟吴岳滨吴观健黄颖颀王兆玉
关键词:麦冬挥发油超临界CO_2萃取
HDAC1(Rpd3)在疾病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基因转录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KAT)催化蛋白发生乙酰化,逆向反应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所介导。HDAC1(Rpd3)属于Zn+依赖的Ⅰ类HDA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成员之一,可以使蛋白发生去乙酰化、染色质缩合和抑制基因的转录。通过转录后与翻译后水平的修饰调控蛋白质的稳态,影响细胞衰老、炎症、自噬、凋亡和癌症等生命过程。本文主要对HDAC1(Rpd3)在疾病中的功能研究和HDACs抑制剂的诊断、治疗做了总结,以期为了解HDAC1介导生物反应的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HDACs抑制剂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指导。
吴文梅李华琴黄源吴风麟张荣信
关键词:HDAC1去乙酰化癌症
长链菊粉对抗生素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重建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长链菊粉对抗生素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肠道菌群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50只健康的10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5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35只饮用水中含4种抗生素连续喂养7 d,诱导小鼠肠道菌群严重失调后,再随机分为长链菊粉恢复组(饮用水中添加5%(W/W)长链菊粉)和自发恢复组(饮用水为无菌水),连续处理21 d。受试小鼠在抗生素治疗后的第7天以及恢复喂养的第7、14和21天,取结肠组织进行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分析,无菌取粪便进行16Sr RNA测序分析,观察小鼠肠道组织及菌群恢复情况。【结果】抗生素处理7 d后,小鼠结肠组织有轻微炎症,但肠道菌群严重失调。组织学分析表明,在补充长链菊粉或自发恢复21d后,结肠炎症逐渐减轻;但相比于自发恢复,长链菊粉干预延迟了结肠组织的恢复。16S r 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分析显示无论是长链菊粉补充还是自发恢复都无法在属水平上恢复肠道菌群组成。尤其是长链菊粉的补充,反而导致了某些机会致病菌的选择性扩增,并提高了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疾病途径。【结论】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严重失调后补充长链菊粉会延迟肠道菌群的重建,可能会导致潜在的不良影响。
陶嫦立张琴曾文静谭有为邵红伟
关键词:抗生素肠道菌群
基于ITS序列的南岭黄檀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以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TAB法对南岭黄檀边材进行总DNA提取,利用引物对r DNA-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用MEG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南岭黄檀及其近缘树种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可以成功提取南岭黄檀边材总DNA,并在模板稀释倍数为1×10-2~1×10-3倍时可成功PCR扩增出r DNA-ITS序列,并基于r DNA-ITS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ITS序列对南岭黄檀进行分子鉴定,为南岭黄檀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根据。
李奇威杜贵锋谭贵良孙瑾王业胜周林朱爽
关键词:南岭黄檀DNA提取ITS序列分子鉴定
CCL17在肿瘤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趋化因子(chemoattractant cytokine ligand,CCL)是一类可趋化细胞移动的小分子肽物质,根据其分子结构中N-末端半胱氨酸的相对位置主要分为四种类型,CCL17是其中CC型的趋化因子,也被称作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趋化因子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CCR)发挥其生物学功能,CCL17对应的膜受体为CCR4分子,主要表达于多种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膜表面.研究发现CCL17具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它能够趋化CCR4阳性的细胞发生迁移作用,参与到机体的炎症、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有关CCL17参与肿瘤微环境及影响机体肿瘤免疫功能的研究多有报道,研究发现CCL17可能通过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发挥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的作用,但也有相关报道证实CCL17在特定条件下亦具有抗肿瘤免疫作用.
王悦陈桂思邵红伟沈晗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反应
代谢性疾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7年
综述近年来各代谢性疾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菌群防治概况,探讨肠道菌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文献分析结果显示:长期高脂和高糖类饮食可改变机体肠道菌群的生理结构,引起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疾病,肠道菌群的失调又会进一步加剧机体的代谢紊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及利用益生菌和药物等方法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性疾病。中药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失调来发挥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在调节肠道菌群与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中有较大应用前景。
李奇威王业胜周林朱爽
关键词:代谢性疾病肠道菌群高血脂糖尿病肥胖
甘草水提物中miRNA对人免疫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细胞活性的功能已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miRNA的跨界调控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为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miRNA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植物miRNA由于通常经过了甲基化修饰,因此较为稳定,不易降解。前期研究表明,甘草干燥药材的水煎剂中存在着丰富的小分子RNA,这为了解甘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研究中,利用从甘草水煎剂中提取的小分子RNA以及合成的miRNA模拟物(mimic)作用于分离自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然后利用RT-PCR对其模式识别受体(PRR)基因以及部分转录因子、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草miRNA对人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抑制T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为进一步更全面地了解甘草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新药的研制带来了新的思路。
向静黄洁嫦徐畅何免徐鹏程张丹张文峰沈晗邵红伟
关键词:小分子RNA基因表达
棉铃虫中HSF1的分子克隆、选择性剪接及亚细胞定位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昆虫滞育过程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其转录调控因子(热休克因子HSF1)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研究HSF1以期为阐明滞育昆虫中的热休克蛋白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进而为开发新型的棉铃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首先,从棉铃虫中克隆了HSF1基因,对棉铃虫HSF1基因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随后在棉铃虫不同组织中发现了HSF1的7个选择性剪接体。最后,鉴定并分析棉铃虫中的7个HSF1的选择性剪接体,并对它们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HSF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全长2 275 bp,编码一个655 aa的蛋白质,预测其分子量为72. 26 k Da,命名为Har-HSF1 (Gen Bank登录号为KP307027)。根据预测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表明棉铃虫HSF1蛋白包含4个经典的功能域:DNA结合域DBD,疏水性的七肽重复域HR-A/B,疏水性的七肽重复域HR-C以及C末端反式激活结构域CTAD。这些说明HSF1蛋白是一个在生物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质。此外,发现了HSF1的7个选择性剪接体,命名为HSF1-A到HSF1-G。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所有的选择性剪接体都定位在细胞核中,这为它们调节靶基因提供了便利。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滞育昆虫中热休克蛋白的分子调控机制打下了基础。
覃富健李玉娟施静雯林月霞罗利琼陈伟
关键词:棉铃虫热休克因子1滞育
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造模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不同给药频率作用下骨量、骨结构和骨力学性能变化,为不同遗传背景大鼠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月龄SPF级两种品系雌性Wistar大鼠各32只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4组:近交系的对照组(J-C)和Dex低、中、高频给药组(J-L、J-M和J-H);封闭群的对照组(F-C)和Dex低、中、高频给药组(F-L、F-M和F-H),C组肌注0.9%氯化钠注射液(1 m L/kg,3次/周);L、M和H组分别肌注Dex(1 mg/kg,分别1、3、5次/周),共给药3个月,处死前进行2次荧光标记。取大鼠胫骨上段(proximal tibia,PTM)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取股骨和第五腰椎行分别行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测定。结果(1)与J-C组比较,J-M和J-H组生长板下骨小梁结构紊乱,各给药组静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H组骨矿化沉积率(mineral apposition rate,MAR)、荧光周长百分率(percent fluorescence perimeter,%L.Pm)、骨形成率-组织(bone formation rate/tissue,BFR/TV)、骨形成率-体积(bone formation rate/volume,BFR/BV)和骨形成率-周长(bone formation rate/bone surface,BFR/BS)分别下降39.27%、61.92%、79.21%、75.08%和77.14%;单位骨小梁周长成骨细胞数(osteob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Ob.N/BS)、成骨细胞周长百分率(percent osteoblast perimeter,%Ob.S/BS)分别下降57.35%和61.16%;单位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osteoc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Oc.N/BS)、破骨细胞周长百分率(percent osteoclast perimeter,%Oc.S/BS)分别下降50.29%、42.92%;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载荷、股骨长度、最大断裂吸收能、骨材料韧性均显著下降(P<0.05)。(2)与F-C组比较,F-M组和F-H组均呈骨量减少、骨结构破坏表现,F-H组MAR、%L.Pm、BFR/TV、BFR/BV、BFR/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b.N/BS和%Ob.S/BS分别下降87.36%、87.9%,Oc.N/BS、%Oc.S/BS分别增加
彭方美刘洋林晓文翟玉莹柯诗韵肖珊叶小天陈珺李青南李文德陆幸妍
关键词:WISTAR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骨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
九里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别提取九里香花、叶和果实的挥发油,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部位的九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科学开发利用九里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九里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九里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结果:从三个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6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4种,花特有成分25种,叶特有成分7种,果实特有成分8种。结论:九里香三个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为九里香的进一步药用或工业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王兆玉郑家欢林敬明张明虹吴观健吴岳滨
关键词:九里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GC-MS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