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1H指数:11
- 相关作者:赵丹丹陈友民吴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 2019年
- 当前,营造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制约了林业工程的整体发展。该文分析了当前营造林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林业营造林技术和后续的营造林工程提供参考。
- 张晓
- 关键词:营造林
- 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居民出行碳排放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核算、影响因素和模拟三方面系统归纳了居民出行碳排放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研究方法.可以认为:使用自下而上方法核算居民出行直接碳排放能明晰社区-家庭层级上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变化特征,由于数据获取困难,使用复杂方法核算居民出行间接碳排放的可操作性差;区域-城市环境特征和社区-家庭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变化,单方面分析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会出现研究结果的偏差,将二者结合使用复杂的数理统计方法量化各因子是揭示居民出行碳排放驱动机制的关键;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和GIS空间技术模拟居民出行时空轨迹可以较为直观地分析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且为居民出行碳排放驱动机制分析提供支持.虽然考虑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和居民个体行为的综合模型的时间和空间精度较低,却是未来模拟和调控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 宁晓菊秦耀辰张丽君李旭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田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影响气候变暖和全球碳水循环的重要因素,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探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碳水循环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总结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研究现状,重点论述小麦生态系统、玉米生态系统和水稻生态系统等主要农作物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碳水通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研究成果,并对比了复合轮作型农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结果,发现二者变化曲线存有差异;简单论述了土壤温度、水分、光照及农艺措施等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变化的影响,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可考虑对多因子协同作用的分析.对目前国内外测量农田通量的主要观测方法和估算方法包括涡度相关法(EC)、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蒸渗仪法、大孔径闪烁仪法(LAS)、彭曼法(P-M法)及空气动力学法等在农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探讨其应用方面存在的优缺点.指出目前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研究中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做出展望,为以后正确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和有效进行农业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刘曼李国栋任晓娟
-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
-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3
- 2019年
-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的典型生态敏感区和重点开发区,科学评价其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特征出发,选择状态空间法从社会经济协调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性力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多元回归、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W"型走势,社会经济协调力维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性力维度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②从空间格局来看,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与异质性,环洞庭湖地区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地区形成两大高值集聚区,而在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形成两大低值集聚区;③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效率、资源供给状况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等要素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影响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
- 沈威鲁丰先秦耀辰谢志祥李阳
- 关键词:影响因素长江中游城市群
- 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恢复和驱动机制。【方法】以太岳山地区皆伐后形成的30、80和150年生次生辽东栎林为对象,于2015年6月每个林型设置为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个,合计60个,用直径10 cm土钻采集0~10 cm表层土样,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在辽东栎林自然恢复过程中,随演替阶段进行,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明显变化。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80年生中龄林显著低于30年生幼龄林,而在150年生老龄林和80年生中龄林间却无显著差异。基于weighted 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基于OTU水平的Bray-Curtis相似性进一步证明,幼龄林与老龄林的平均细菌群落相似性为37.9%,中龄林与老龄林的相似性增加到47.2%,表明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逐渐向老龄林恢复的趋势。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呈递减趋势,幼龄林的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高于老龄林,而中龄林和老龄林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Chao1指数和种系型多度则表现为幼龄林和中龄林间差异不显著,老龄林则显著降低。方差分解表明,皆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碳、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含量等土壤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土壤碳和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0.2%和26.3%
- 张晓刘世荣黄永涛傅声雷
- 关键词:森林演替群落结构群落相似性多样性
- 北江干流河岸缓冲带景观格局的梯度效应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基于2000、2005和2010年的TM遥感影像,结合GIS和RS技术,采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江干流10km河岸缓冲带景观格局特征及其水平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0 a间,林地是景观基质,其次是农田和水体;农田、草地和灌丛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呈增加趋势,林地和水体先增加后减少。在类型水平上,各景观组分的复杂度呈下降趋势,破碎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状态,而连接度呈现增强的趋势;在景观水平上,最大斑块和凝聚度指数在0~1 km有明显的峰值,形状指数随着缓冲区宽度的增加逐渐上升,而聚集度指数与凝聚度指数呈现相反的趋势。
- 徐珊珊赵清贺吴长松曹梓豪
-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北江流域
- 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开封市就医可达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通过构造爬虫,利用基于ArcGIS开发的交通线路与时耗工具,以加权最优时间路径模型测度开封市高峰期与非高峰期居住用地尺度的自驾就医可达性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房价空间大数据从城市扩张等视角探讨其驱动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开封市就医可达性等级频率分布中,医院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异特征;(2)高峰期"中等"可达性水平的基础性医院数量相比非高峰有好转趋势;(3)各就医可达性水平在空间上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集聚性,新老城区差异明显,大体呈现出由老城区向外围衰减的特征;(4)可达性水平在高峰期的变化波动均为其它可达性等级在不同程度上的转变结果,高峰期出行对老城区边界范围就医可达性影响最为显著。分析发现城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和城市规划建设重点发展方向的双重作用致使开封市新城区与原有的医院在空间布局上产生错位,直接掣肘着新城区居住用地自驾就医可达性的提升。此外,开封市自驾就医可达性的空间格局是在交通现状、历史延续、就医偏好和市场经济等多重因素下共同作用形成的。
- 郑智成张丽君秦耀辰谢志祥荣培君李阳
- 关键词:居住区
- 气候变化对中国重要产粮区农民生计影响——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气候变化将会引起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使得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因此,气候变化必然会对农民的生计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对重要产粮区农民的生计影响更大。以河南省为例,首先运用小波分析对河南省1955—2012年的降水和气温两个气候因子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呈现出不断波动的状态;进入21世纪后,平均降水量在波动中不断减少,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升高。之后,基于生计框架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农民生计资本的5个方面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农民和政府应该积极面对这一现象,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 吴芳翟石艳赵丹丹
- 关键词:气候变化小波分析农民生计
-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_(2.5)污染的死亡效应评估被引量:14
- 2019年
-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的1442篇文献资料,采用Meta分析方法确定PM_(2.5)污染与居民不同健康终点之间的暴露反应系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2015年PM_(2.5)浓度遥感数据、公里格网人口数据及人口死亡统计数据,借助Poisson回归模型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1 km×1 km尺度上PM_(2.5)污染的死亡效应.结果表明:①PM_(2.5)污染与人口总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等存在显著的暴露反应关系,其中,PM_(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健康终点死亡率分别上升5.67%(95%Confidence Interval(CI):3.87%~8.29%)、6.93%(95%CI:3.92%~12.25%)、4.78%(95%CI:1.31%~17.51%)和9.55%(95%CI:3.67%~24.86%).②PM_(2.5)污染成为诱致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2015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_(2.5)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为307599人,占据总死亡人数的28.64%.其中,死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肺癌的人数分别为183084、21096和32203人.③实施严格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将给居民带来极大的健康收益,如果能够达成世界卫生组织4个阶段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可避免的死亡人数分别为144236、197167、253180和282401人,与基准年相比分别下降46.89%、64.10%、82.31%和91.81%.
- 谢志祥秦耀辰郑智成李阳
- 关键词:PM2.5污染
- 基于抖音电商指数的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基于抖音电商指数,运用空间分类法、位序-规模法则、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以及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来看,整体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局部的连片分布特征明显.与实体经济对比发现,除北部外围区低值连片分布类似外,其他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②从位序-规模特征来看,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指标,高水平区数量少,但影响作用强,拟合曲线属于接近首位型的类型且“翘尾”现象明显.③从空间关联特征来看,整体表现出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导的局面,且空间关联的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与实体经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分布特征.④从影响因素来看,电商基础环境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县域抖音电商指数发育水平;实体经济的支撑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其提升作用不明显.从深层次来看,县域抖音电商指数的提升更多地与创业者的经营意识、专业化运营以及产品质量相关.
- 马芳芳董俊鸷丁志伟
- 关键词:县域经济中原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