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

作品数:17 被引量:121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律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律失常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血管疾病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疾病
  • 4篇预后
  • 4篇急性ST段抬...
  • 4篇房颤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入院
  • 3篇梗死
  • 3篇非瓣膜病
  • 3篇非瓣膜病心房...
  • 3篇瓣膜
  • 3篇瓣膜病

机构

  • 17篇北京协和医学...
  • 5篇北京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普爱医...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高血压联...

作者

  • 6篇朱俊
  • 4篇杨艳敏
  • 3篇胡大一
  • 2篇严晓伟
  • 2篇葛均波
  • 2篇顾晔
  • 2篇冯颖青
  • 2篇陈鲁原
  • 2篇孙宁玲
  • 2篇霍勇
  • 2篇廖玉华
  • 2篇梁岩
  • 1篇王丹丹
  • 1篇荆珊
  • 1篇冯广迅
  • 1篇杨跃进
  • 1篇王国干
  • 1篇张峻
  • 1篇乔树宾
  • 1篇王兴宇

传媒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第二十五届长...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3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入院时血压增高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黄毕杨艳敏
抑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及护理进展
2009年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抑郁症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在一般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5%左右。但是,目前的医护人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尚存在认知不足,主要是由于抑郁缺乏特异性,患者往往多表现为胸闷、心慌、肢体乏力、头痛、胸痛、心悸、气短和窒息感等不典型症状,情绪不稳定、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其实这些往往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焦虑症状,常常掩盖抑郁的核心症状群。本文对国内外抑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王丹丹王敏刘庚
关键词:抑郁心血管疾病护理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stemcells,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免疫调控等特点。近期大量研究关注MSCs的归巢能力、旁分泌机制及抗炎作用,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作用的报道也较多,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预后。本文结合近期相关研究,对其机制和问题做一综述。
公绪合王国干王鹏博王斯佳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心血管疾病
ICU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律失常)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人们多年一直在寻找能够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是最早进行这方面评价的治疗措施。进入循证医学年代,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必须要考虑总体预后。因此,...
朱俊
文献传递
入院时无肾功能不全和心原性休克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起始24h尿量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黄毕杨艳敏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24小时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毕杨艳敏
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预防被引量:14
2014年
21世纪以来,高危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的抗凝治疗得到空前重视.华法林虽已取得明确证据,但即使在发达国家,其使用率也仅在60%左右.我国的使用率更低,在最近的一项急诊房颤的注册研究中,中国高危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治疗率仅13.1%[1].这种情况部分与华法林本身的局限性有关.该药半衰期长,起效慢,蛋白结合率高,不同人种和个体间代谢有很大差异,血药浓度受食物和药物干扰较大,有效和安全剂量范围窄,需频繁监测和调整剂量.这些问题,华法林治疗本身难以克服,进而影响其使用率和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寻找华法林以外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成为十余年来努力的方向.
朱俊杨艳敏
关键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口服抗凝药非瓣膜病房颤药物干扰
入院时休克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
黄毕杨艳敏
关于我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评分的意见被引量:21
2013年
自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公布心房颤动(房颤)指南后,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有了两个评分系统,即传统的CHADS2评分和欧洲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
朱俊胡大一
关键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危险评分血栓栓塞心脏病学评分系统房颤患者
不同时期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了解时代变化对患者人群特点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两组病例来自不同时期的两个国际大规模NSTE-ACS临床试验中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国患者.共入选1 473例NSTE-ACS患者,其中749例来自1999年4月至2000年12月我国38个中心开展的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OASIS)研究(OASIS组);另724例者来自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我国24个中心参与的对比NSTE-ACS治疗的国际随机研究(TIMACS组).随访时间均为患者入选之日起的180 d.比较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与OASIS组比较,TIMACS组的患者年龄较大[(64.2±10.1)岁比(58.7±10.2)岁],男性比例较少[66.3%(480/724)比74.4%(557/749)],入院时血压较低,有较多的既往介入治疗史[9.4%(68/724)比6.4%(48/749)]、卒中史]8.8% (64/724)比5.1%(38/749)]、高血压史[62.8% (455/724)比56.6%(424/749)]和糖尿病史[23.3%(169/724)比16.2%(121/749)]的患者,而冠心病史]37.4%(271/724)比59.1%(443/749)]和心肌梗死史[12.0%(87/724)比27.6% (207/749)]的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均<0.05).住院期间TIMACS组PCI治疗比例较高[74.9%(524/724)比49.3%(369/749),P<0.001].住院期间,出院带药和180 d随访时TIMACS研究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调脂药等]应用比例及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OASIS组(P均<0.05).180 d随访时TIMACS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OASIS组[13.3%(96/724)比25.2%(189/749),P<0.001],特别是顽固性心绞痛[5.2%(38/724)比22.6%(169/749),P<0.001]明显减少.应用Cox回归模型对基线水平和住院期间相关治疗进行校正后,TIMACS组发生联合终点�
白莹梁岩谭慧琼乔树宾张峻杨艳敏章晏朱俊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药物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