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作品数:23 被引量:191H指数:8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教学
  • 5篇动脉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多糖
  • 5篇胰岛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细胞
  • 5篇分子生物学
  • 4篇动物
  • 4篇动物模型
  • 4篇生物化学
  • 4篇枸杞
  • 4篇枸杞多糖
  • 3篇医学分子生物...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家兔
  • 3篇教学改革
  • 2篇蛋白

机构

  • 2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 1篇天津市东丽区...

作者

  • 12篇万学东
  • 12篇杨五彪
  • 12篇陈群力
  • 12篇马灵筠
  • 10篇席守民
  • 4篇李三强
  • 3篇康健
  • 3篇余燕妮
  • 2篇唐晓明
  • 1篇孙江涛
  • 1篇夏炎枝
  • 1篇付银峰
  • 1篇关中宏
  • 1篇冯笑山
  • 1篇赵建龙
  • 1篇孙海双
  • 1篇王西明
  • 1篇尹卫东
  • 1篇秦莉
  • 1篇段秋红

传媒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褪黑素对软脂酸诱导L0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防护作用及机制
2017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软脂酸(PA)诱导L0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L02细胞,分别设立对照组(BSA组)、PA组、PA+MT组、PA+维生素C(Vit C)组。各组药物浓度和孵育时间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来确定。用荧光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胞内氧自由基(ROS)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刺激后胞内胰岛素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包括Y-p-胰岛素受体(IR)、Y-p-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以及应激敏感激酶p-JNK水平。结果用不同浓度的PA处理L02细胞24 h,细胞内ROS生成量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0.3 mmol/L的PA处理L02细胞不同时间,细胞内ROS生成量存在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在24 h达到最高,并在36 h后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与BSA组相比,PA组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PA+MT组ROS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PA+MT组ROS生成量明显低于PA组(P<0.05)。PA+Vit C组与PA组相比,ROS的生成量减少,但仍高于PA+MT组(P<0.05)。与BSA组相比,PA组Y-p-IR、Y-p-IRS1/2磷酸化水平减少,而p-JNK磷酸化水平升高;与PA组相比,PA+MT组Y-p-IR、Y-p-IRS1/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JN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PA导致细胞内ROS增加,MT能够清除PA产生的过量ROS。MT通过减少JNK的活化,改善因ROS引起的胰岛素信号传递损伤,对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具有防护作用。
万学东王博陈群力李三强席守民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褪黑素胰岛素受体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5
2011年
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传统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弊端。为加强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技能,对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放实验室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改革,提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思路。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可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席守民马灵筠杨五彪李三强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Avandamet对糖尿病小型猪胰岛β细胞及糖代谢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复方制剂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Avandamet)对糖尿病小型猪胰岛β细胞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贵州小型猪15头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喂普通猪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高蔗糖饲料;治疗组前3个月喂高脂高蔗糖饲料,从第4个月开始,在高脂高蔗糖饲料中加Avandamet,4mg/次,2次/d。每月末从眶静脉窦采集空腹血样,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胰岛素、TNF-α水平。第6个月和第8个月末各进行1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第6个月末进行胰岛素敏感性试验,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Ki)。第8个月末处死动物,取胰腺标本,测定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含量。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胰岛β细胞在胰岛中所占面积的百分比。结果:OGTT中,正常组血糖水平在口服葡萄糖后30min时达最高水平,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模型组血糖水平在口服葡萄糖后90min时才达最高水平;模型组动物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TNF-α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模型组Ki值较正常组减小(P<0.05)。治疗组动物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TNF-α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葡萄糖耐量与正常组相似;Ki值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正常组持平;胰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含量、胰岛β细胞占胰岛面积的百分比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复方制剂Avandamet有降低糖尿病小型猪血浆葡萄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
杨五彪席守民马灵筠李三强陈群力万学东
关键词:糖尿病Β细胞小型猪
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6只雄兔随机 分为3组,对照组(12只),喂普通饲料;模型组(12只),普通饲料加1.5%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组,普通饲料加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腹腔注射LBP(3.0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 三脂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氧化氮、内皮素、丙二醛、C反应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计 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h、NO、MDA、ET-1、CRP明显 升高(P<0.01),HDL-C/TCh、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而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G、 CRP、NO、ET-1、MDA明显下降(P<0.01),TCh无明显变化,HDL-C/TCh比值、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 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免疫 调节、提高HDL-C/TCh有关。
马灵筠杨五彪陈群力席守民万学东康健余燕妮唐晓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枸杞多糖动物模型
实验性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实验价值的糖尿病足大鼠模型。方法给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中等剂量的链脲佐菌素后,适当调低室温,以建立动物模型;连续测量实验期间各组的饮水量,并观察各组的体表变化,测定各组在造模前、造模后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体重。结果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糖尿病足症状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空腹血糖升高,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糖尿病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足症状明显减轻(P<0.01),体重明显较糖尿病对照组升高(P<0.01),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1),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本方法建立的糖尿病足大鼠模型具有重要的实验和科研意义。
陈群力杨五彪马灵筠
关键词:糖尿病足动物模型并发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探索被引量:19
2010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越来越成为生命学科的共同语言。由于其内在知识结构系统性强、内容抽象、缺乏直观性,教学过程又受到其它基础学科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21世纪是揭示生命现象内在奥秘的世纪,在医学教学中教学时间有限性和知识增长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要解决好这一矛盾,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关键是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马灵筠席守民杨五彪
关键词: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沉默信息调节蛋白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沉默信息调节蛋白6(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6,SIRT6)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情况,二者与LSCC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切除的癌组织作为试验组,同时取同一患者的癌旁(距肿瘤边缘>2cm)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长链非编码RNAH19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IRT6的阳性表达;分析长链非编码RNAH19和SIRT6与LSCC病理参数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LSCC预后因素;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SIRT6表达情况对LSCC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中长链非编码RNA H19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RT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长链非编码RNA H19、SIRT6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长链非编码RNA H19表达是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IRT6表达是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绘制LSCC患者术后60个月的生存曲线,长链非编码RNA H19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SIRT6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SCC患者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H19表达上调、SIRT6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二者水平与TNM分期相关,且均与患者的预后状况密切相关,可为LSCC的治疗提供参考。
张炜魏珍星郭洁张严乐席守民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病理参数预后
微小RNA-129-5p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2021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129-5p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仪(RT-qPCR)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及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中miR-129-5p表达水平,转染miR-129-5p模拟物(mimics)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设为mimics组,转染miR-129-5p mimics空白对照组(NC)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设为mimics-NC组,将未转染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设为NC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平板克隆试验检测各组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各组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侵袭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试验检测各组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1.03±0.14)比较,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129-5p(0.48±0.0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NC组、mimic-NC组miR-129-5p表达水平、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平板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一抗鼠源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与NC组、mimics-NC组比较,mimics组miR-129-5p表达水平、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抑制显著增加(P<0.05),与24 h比较,48 h mimics组miR-129-5p表达水平、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抑制显著增加(P<0.05)。平板克隆形成率为(98.96±10.60)%、(97.57±10.82)%、(46.91±9.03)%、侵袭细胞数为(235.62±36.18)、(227.31±35.90)、(94.38±19.86)个、c-Myc(3.92±0.71)、(3.89±0.60)、(2.18±0.46)、Cyclin D1(1.54±0.27)、(1.52±0.30)、(0.39±0.08)、MMP-2(1.12±0.28)、(1.11±0.25)、(0.36±0.07)、MMP-9(1.03±0.14)、(0.98±0.13)、(0.29±0.05)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miR-129-5p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上调miR-129-5p可抑制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及侵袭。
张炜魏珍星郭洁张严乐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HMS5552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葡萄糖激酶和肠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的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葡萄糖激酶激活剂(HMS5552)与西格列汀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作用差异并考察HMS5552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对照组(西格列汀,30 mg·kg^-1)和实验组(HMS5552,30mg·kg^-1),每组8只;另选8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连续给药1月。检测空腹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胰岛素;以蛋白印迹法检测葡萄糖激酶(GK)、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后,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6. 16±2. 52),(10. 78±1. 74)和(9. 95±1. 70)mmol·L^-1;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胰岛素分别为(88. 86±20. 81),(56. 74±10. 17)和(65. 36±11. 21) m U·L^-1;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胰岛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GK蛋白表达(与内参比值)分别为0. 38±0. 03,0. 66±0. 03和0. 60±0. 03;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GLP-1蛋白表达(与内参比值)分别为0. 33±0. 01,0. 61±0. 03和0. 55±0. 02,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MS5552通过提高肝GK蛋白和小肠GLP-1蛋白的表达,降低血糖的浓度,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张严乐刘娜娜段莹利孙向丽王萍陈群力席守民
关键词:葡萄糖激酶
构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模型及中药复方的干预效应(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背景: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干预作用。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0只,6周龄,体质量(200.0±16.3)g。以普通饲料单笼喂养,室温18~22℃,自由摄食、饮水。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用于造模。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4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房完成。①实验分组:将40只大鼠禁食6h后左下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0mg/kg;空白对照组注入同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溶液。选用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每天9:00灌胃中药(60g/kg),共3周;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3周末,各组大鼠禁食12h,麻醉后处死取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组大鼠的每日饮水量。②实验评估:肢端坏疽积分标准:以皮肤颜色发黑、皮肤有轻度开放性病灶、病灶已侵入深部肌肉组织3个等级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的四肢进行评分,计算每只大鼠的总积分。对胰岛β细胞分泌的功能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前后大鼠饮水量、体质量、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纳入Wistar大鼠50只,造模不成功脱落20只,3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期间,模型组和治疗组饮水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饮水量明显下降,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②治疗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有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③两组大鼠均有明显肢端坏疽出现(P<0.01)。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肢端坏疽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P<0.01)。④治疗�
孙江涛陈群力冯笑山
关键词: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空腹血糖动物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