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2 被引量:289H指数:10
相关作者:江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新乡学院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耕地
  • 3篇城市
  • 2篇遥感
  • 2篇网络
  • 2篇污染
  • 2篇旅游
  • 2篇空间结构
  • 1篇道路提取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标志
  • 1篇地理标志产品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数据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图谱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性病
  • 1篇性病疫情

机构

  • 21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新乡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襄阳市农业科...

作者

  • 3篇杨振
  • 2篇徐新良
  • 2篇吴文斌
  • 2篇王念
  • 1篇郑文升
  • 1篇龙花楼
  • 1篇敖荣军
  • 1篇朱媛媛
  • 1篇卢中辉
  • 1篇李畅
  • 1篇张路
  • 1篇杨万能
  • 1篇杨鹏
  • 1篇王宇
  • 1篇罗翔
  • 1篇李桂娥
  • 1篇江琪
  • 1篇夏天

传媒

  • 3篇经济地理
  • 2篇测绘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智慧农业(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主城区用地结构遥感监测及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19年
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不仅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示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适宜性,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基于武汉市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算法对武汉市主城区内部用地结构进行了长时间序列遥感监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990-2018年武汉市主城区用地结构类型以不透水层、植被和水体为主,用地结构演变模式主要表现为植被和水体向不透水层的转化。主城区内部不透水层面积由1990年的329.73 km^2增加至2018年466.69 km^2,增加了136.96 km^2;植被和水体面积则由1990年的332.74 km^2、318.26 km^2减少到2018年的320.46 km^2、196.39 km^2,分别减少了12.28 km^2、121.87 km^2;裸土地面积较小,整体变化不如前3种用地类型显著。本研究可为城市功能用地制图、城市用地效率分析以及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陈斌王宏志徐新良陈德超武新梅付阳阳
关键词:遥感监测不透水层制图
晚更新世中期黄土高原南部环境演化
伍铁牛伍晓阳揭毅
深度学习GoogleNet模型支持下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分类被引量:16
2019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遥感分类方法,它能有效解决中分辨率影像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像元混分问题.研究选用2016年5月12日武汉市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基于GoogleNet模型中的Inception V3网络结构,借助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出遥感分类模型,实现了对武汉市主城区4类典型地物(不透水层、植被、水体和其他用地)的自动分类提取,并将分类结果与传统最大似然分类(ML)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遥感影像总体分类精度高达88.33%,Kappa系数为0.8342,明显优于传统ML方法总体分类精度83%和Kappa系数0.7550,而且有效抑制了地物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像元混分现象.
陈斌王宏志徐新良王首泰张亚庆
关键词:空间分辨率遥感分类
洱海流域水污染排放的人文因素解析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湖泊流域面积较大,大量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情势不容乐观。洱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当前正处于可逆的富营养化初期阶段。采用改进的指数分解法对洱海流域主要人文因素的污染增、减排效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相对和缓,人均GDP增长较快,三次产业发展迅速;主要水污染物COD、TN、TP大多来自于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氨氮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城乡生活和旅游业;COD的排放强度最高,TN次之,TP和氨氮最低,各污染物的工业源排放强度下降最快,旅游和生活源排放强度下降最慢;各类污染的增排因素主要为人口和经济水平指标,减排因素主要为产业结构和排放强度指标,其中经济水平提升的增排效应与排放强度降低的减排效应相对突出,应成为流域控污减排方案制定的关注要点。
杨振江琪卢中辉
关键词:水污染物LMDI模型人文因素洱海流域
耕地景观破碎化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性探析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影像与粮食产量数据,借助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手段,在景观级别、乡镇尺度上探究潜江市水田、旱地景观破碎效应同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8年研究区的粮食产量基本维持稳定;东南部乡镇耕地的内部结构基本维持稳定,其余各乡镇呈现增加的变化态势,且这些乡镇在2010年后也大多转增为减;水田景观破碎效应受斑块数量的影响较大,旱地景观破碎化受斑块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大。为保障区域粮食产出均衡,应重点改善区域的旱地景观形状,治理内部结构破碎化,保障区域产粮安全。
陈茜何真方鹤楠赵雪梅陆国稳薛凯仁
关键词:景观破碎化粮食产量空间数据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被引量:62
2020年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和2018年为时间断面,运用引力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铁路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如下: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呈现出以东莞、深圳、香港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减低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特征显著。②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网络化趋势显著,从以广州—佛山、珠海—澳门、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点轴空间形态,到扇形网络化特征,中心辐射作用加强,边缘化减弱。珠江两岸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强,但与同一岸邻近城市的联系强度要远高于与对岸城市的联系强度。③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中间强四周弱的形态,核心边缘特征、空间对称特征、极化特征较为显著。④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一般,高铁交通的改善对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还未完全释放出来。⑤类型划分上,深圳和香港为可达性最好,且旅游经济联系最高的地区;而江门、惠州、肇庆三市为交通可达性较差,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弱的地区。
罗金阁张博刘嗣明
关键词:交通可达性旅游经济联系
城市交通网络分形维数的不确定性估计、控制与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长度-半径维数模型作为描述城市交通网络复杂不确定性现象的一种分形分维方法,其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往往被忽视,且相关研究更是鲜见报道。故针对该模型在分形维数测算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率先开展了系统剖析、定量估计和质量控制研究。首先对数据源、矢量化处理、测算中心、尺度选择、以及分维数模型估计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不确定性估计与分析,其中首次给出了分形维数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不确定性度量区间,并依据误差传播理论对误差的传递和累积进行了描述;然后着重提出了基于LMed S(Least Median of Squares)的质量控制方法。最后通过对拉萨市的算例实验表明:道路的矢量化过程、测算中心和测算尺度的选择都会导致分维的不确定性;并在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置信区间对长度-半径维数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在一定概率水平下的首次度量;同时结合区域现状对研究结果给出了合乎实际的解释。本文在描述表征不确定性问题的分形几何和分形维数的基础上,系统地揭示了其自身不确定性的本质,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分形分维理论,为控制其质量奠定理论基础,而且可为城市交通网络分形维数的地学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李畅李桂娥朱昱佳
关键词:交通网络不确定性
MIS9时期的气候波动:来自陕西蔡家坡S3的记录
黄土高原第三层古土壤(S3)保存了深海氧同位素第9阶段(MIS 9)的气候波动与环境演变信息。选取陕西省宝鸡市蔡家坡剖面为研究点,对S3以1 cm间距高密度连续采样,测试了样品的质量磁化率、颗粒组成、碳酸钙含量等指标,通...
伍铁牛张海林刘目兴易军黄辉
关键词:S3气候波动HEINRICH事件
基于随机森林的耕地质量评价智能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耕地质量的系统性、非线性、差异性等特点,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智能化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以襄州区为研究区域,从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社会经济、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EW)、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三种模型进行训练,比较三种模型的评价精度,并分析襄州区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襄州区耕地质量整体较好,以二、三等级为主,累积面积占比达到54.63%,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高质量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低质量耕地主要聚集在南部,且各乡镇耕地质量等级分布也具有明显差异;(2)耕地质量RF评价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科学定量分析各指标对耕地质量的贡献;(3)耕地质量平均指数比较,RF>BPNN>EW,RF与BPNN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且均与EW的差异较为显著;(4)相比于BPNN和EW,RF具有更高的数据挖掘能力和训练精度,其评价结果最为理想,决定系数R2为0.8145,MAE为0.009,MSE为0.012,RF能有效运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本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县域尺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为襄州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类似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王丽周勇李晴徐涛左岍吴正祥刘婧仪
关键词:耕地质量
地理科学中数据空间重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地理数据是反映地理特征—空间—时间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数据,随着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建模等技术的发展,地理数据进行空间重构表达已经成为地理学发展一个方向。目前,基于地理数据重构研究成为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重构研究主要分为数据源改进和重构方法(算法)探索。文章从地理数据重构的应用对象、空间尺度、重构方法、精度检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讨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地理数据重构文章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数量比为6.3∶3.7,并且这些文献中有45.5%的研究尺度(空间分辨率)为1 km。地理数据重构方法中多源数据融合法和空间插值法较适合人文地理数据重构,波谱分析法和空间插值法较适合自然地理数据重构,"3S"数据空间分析法可适用大部分研究类型。数据重构的精度验证方法大体上有三种,但87.1%的研究中采用的是多源数据空间对比分析法。现阶段地理数据空间重构研究方向存在方法创新性不足、可适宜空间重构数据类型少和部分重构方法精度较低等问题,以数据融合空间化为代表的普适性强的方法为主要方向,未来该领域发展方向主要数据重构将会从进一步提高辅助空间数据产品的质量,以及挖掘数据融合算法这两个角度来提高数据重构的精度。
夏天夏天吴文斌吴文斌杨鹏
关键词:地理数据空间化地理信息系统(GI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