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检验科
- 作品数:28 被引量:157H指数:8
- 相关作者:宋建民李健吴文忠唐艳华冯志敏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菌性脑膜炎266例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7
- 2006年
- 目的 回顾性调查2000-2005年临床诊断符合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266例的脑脊液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致病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鉴定采用革兰染色、API生化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X、V因子试验(嗜血杆菌属)、Optochin试验(肺炎链球菌阳性)及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抗原检测(乳胶凝集方法)。细菌抗生素耐药检测采用KB及E-test法。结果乳胶凝集法显示BM患儿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20.0%,)、B型流感嗜血杆菌(15.4%)、脑膜炎奈瑟菌(7.7%)。培养法提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BM比例为15.4%,大肠埃希菌为4.9%。88.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耐药(MRS)。结论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仍是上海地区BM儿童的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引起BM所占比例超过脑膜炎奈瑟菌且多为苯唑西林耐药株。我国BM儿童病原菌谱存在一定地域差异。
- 王艺王传清王晓红
- 关键词:脑膜炎细菌性病原菌耐药性
- 弯曲菌感染临床症状与流行病学分析
- 目的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年间三家医院分离出的肠道致病菌的数据,了解近年来弯曲菌所导致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特征,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标本来自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间10...
- 侯琦许学斌黄峥张正银王爱敏曹晓伟
- 关键词:肠道致病菌弯曲菌腹泻流行病学
- 文献传递
- 2017年中国儿童来源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多中心研究
- 目的了解中国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儿童株的耐药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中国不同地域6家儿童医院医院成立儿童感染性疾病监测协作组,派专人对HI进行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
- 王高良付盼华春珍许红梅景春梅张婷张泓林爱伟王世福俞蕙王传清曹清周云芳
- 儿童阴道病5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儿童阴道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治疗。方法 对 5 12例儿童阴道病患儿进行阴道分泌物细菌及人型和解脲支原体培养 ,部分子宫卵巢的B超检查。结果 5 12例患儿细菌培养阳性率达6 6 .6 %。菌谱中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占 71.8%。培养阳性组采用敏感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 90 %;培养阴性组中有 36例抗早熟治疗后症状消失 ,4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经红霉素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儿童阴道病患儿常规进行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是必要的 ,早熟患儿可表现出阴道病症状 ,对因治疗可消除。对久治不愈患儿应予支原体培养 ,阳性者红霉素治疗有效。
- 王榴慧周莲宝王传清
- 关键词:儿童阴道病菌谱病原菌
- 小儿呼吸道卡他莫拉菌感染的临床调查被引量:12
- 2002年
- 王传清杨昌生王爱敏薛建昌宋建民王岱明
- 关键词:卡他莫拉菌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Β-内酰胺酶
- 尿肺炎链球菌抗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了解尿肺炎链球菌抗原用于辅助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0年9月~2001年2月上海儿科医院0~3岁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病例,对每位患儿同时采集尿标本和痰标本,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尿肺炎链球菌抗原,对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 210例患儿中,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33.8%(71/210),痰标本阳性率为32.9%(69/210)。肺炎链球菌阳性组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79.7%)显著高于阴性组(11.3%)(P
- 张颖华王传清郭奕芳林玉尊赵根明姜庆五
- 关键词:链球菌肺炎免疫层析法
- 儿童患者分离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及毒力因子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分离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毒力因子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12月上海市3家儿童医院98株MRSA和49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临床分离株,PCR法检测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阳性菌株,多重PCR法对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7ytec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多位点基因序列类型(MLST)测定MRSA菌株的序列类型(ST),eBURST软件分析各型在菌株克隆复合体(CC)内的相关性,琼脂稀释法测定MRSA和MSS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98株MRSA临床分离株中有6株PVL基因阳性,阳性率为6.1%;49株MSSA临床分离株中有2株PVL基因阳性,阳性率为4.1%。98株MRSA临床分离株中,SCCmecⅡ型4株,占4.1%;SCCmecⅢ型23株,占23.5%;SCCmecIV型52株,占53.0%;SCCmecV型15株,占15.3%;4株未能分型,占4.1%。MLST分析表明SCCmec已分型的94株中,4株SCCrnecⅡ型为ST5;23株SCCmecⅢ型为ST239;52株SCCmecIV型中30株为ST59,ST5和STl各8株,ST8和ST88各2株,ST22和ST910各1株;15株SCCmecV型中6株为ST239,5株ST88,3株ST59,1株ST45。eBURST软件分析结果显示,ST8、ST239属于ST8CC,ST1属于ST15CC,ST910属于ST30CC,ST59、ST5、ST88、ST45、ST22、ST9、ST7均为各自CC的起源型别。SCCmecⅣ、V型MRSA较SCCmecⅡ、Ⅲ型MRSA对多种非8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更为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儿童患者分离的MRSA临床分离株的PVL基因阳性率相对较低,SCCmecIV型、V型可在院内传播,形成小范围内的流行,其基因表型存在多种ST分型。
- 曹江红李光辉徐晓刚朱德妹瞿涤王传清张泓黄卫春
- 关键词:甲氧西林抗药性葡萄球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三聚氰胺相关结石患儿单中心、大样本随访和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评估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统结石患儿的长期预后和三聚氰胺对肾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 以我院8335名≤6岁的筛查儿童中确诊为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统结石的1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访18个月,通过泌尿系统超声、尿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尿常规及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进行评估.结果 18个月后随访患儿91例,其中82例(90.1%)已排出结石.直径小于5 mm的结石最易排出,而直径大于10 mm的结石自然排石率较低,需通过干预排石.74例患儿尿液中未检测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残留.尿常规显示,18个月后蛋白尿全部消失,镜下血尿和白细胞尿的检出率分别为5.1%和2.0%,明显低于初诊时的检测结果 (P蛋白尿=0.123,P血尿=0.038,P白细胞尿=0.005).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结果 提示,本次随访尿常规正常的患儿仍有部分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其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8%和12.1%,而结石未排出、男性和患病年龄小是肾小球受损的主要因素.结论 18个月后90.1%的患儿已排出结石,而结石直径是影响其排出的主要因素;患儿体内已无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残留.少数患儿在18个月后仍然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其恢复情况还需长期的随访监测.
- 匡新宇高建徐虹简龙海黄文彦赵耐青饶佳钱蔷英程献影冯志敏许靖张欣王翔阮双岁孙利沈茜曹琦方晓燕张欣王翔阮双岁孙利沈茜曹琦方晓燕周利军王素娟葛晓玲王立波
- 关键词:三聚氰胺肾结石随访预后
- 危重症儿童体外膜肺氧合期间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调查危重症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发生率,并探讨ECMO期间并发HI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施行ECMO支持治疗并且运行时间超过96 h的危重症患儿22例;将4T评分≥6同时肝素/血小板第4因子抗体阳性的患儿定义为HIT组(n=6),其余患儿定义为非HIT组(n=16),进行分组比较临床结局及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危重症患儿ECMO支持治疗期间HIT的发生率为27%。HIT组ECMO管路血栓发生率较非HIT组高(100%比63%,P=0.133),且HIT组发生首次ECMO管路血栓时间早于非HIT组(3.70 d比5.44 d,P=0.0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ECMO支持治疗的最初14 d内,血栓事件发生例次≥2次的患儿比例在HIT组中较高(67%比19%,P=0.054)。ECMO撤机后28 d存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比50%,P=0.664)。结论危重症患儿ECMO支持期间HIT的发生率偏高。ECMO期间并发HIT的患儿可能具有更早期、更广泛的血栓形成倾向。未发现HIT对ECMO支持患儿生存率有显著影响;仍需进行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
- 甘淑燕柳美秀黄赛虎闫钢风蔡小狄陈伟明陆国平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儿童血栓
- 儿童Chediak-Higashi综合征一例报告
- 2023年
- 目的:提高对Chediak-Higashi综合征实验室检查的认识。方法:对1例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Chediak-Higashi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白化病及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本病确诊依据为在外周血及骨髓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胞浆内观察到紫红色、圆形包涵体并符合基因分析结果。结论:Chediak-Higashi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预后差,在临床中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形态学认知水平以早期诊断。
- 夏婕琪高帅
- 关键词:CHEDIAK-HIGASHI综合征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