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品数:1,324 被引量:4,489H指数:23
相关作者:黄志玲曹艳云姜英黄荣林梁瑞龙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广西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89篇期刊文章
  • 88篇科技成果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1,048篇农业科学
  • 119篇生物学
  • 53篇化学工程
  • 41篇轻工技术与工...
  • 40篇经济管理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文化科学
  • 11篇理学
  • 9篇医药卫生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40篇油茶
  • 129篇马尾松
  • 87篇土壤
  • 83篇桉树
  • 77篇人工林
  • 63篇植物
  • 53篇无性系
  • 50篇种源
  • 48篇杉木
  • 48篇木材
  • 46篇栽培
  • 46篇树种
  • 45篇性状
  • 40篇施肥
  • 38篇造林
  • 38篇扦插
  • 37篇幼苗
  • 36篇基因
  • 35篇胁迫
  • 33篇油杉

机构

  • 1,297篇广西壮族自治...
  • 104篇广西大学
  • 50篇中国林业科学...
  • 48篇中南林业科技...
  • 25篇国家林业局
  • 2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7篇北京林业大学
  • 16篇广西生态工程...
  • 16篇南京林业大学
  • 15篇广西壮族自治...
  • 13篇华山林场
  • 11篇贵州大学
  • 9篇南宁师范大学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7篇湖南省林业科...
  • 7篇教育部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22篇杨章旗
  • 90篇蒋燚
  • 75篇申文辉
  • 63篇李开祥
  • 59篇刘雄盛
  • 57篇彭玉华
  • 56篇梁文汇
  • 52篇黄荣林
  • 49篇陈健波
  • 46篇马锦林
  • 45篇林建勇
  • 45篇肖玉菲
  • 44篇谭长强
  • 43篇姜英
  • 42篇刘菲
  • 39篇黄开勇
  • 39篇李娟
  • 38篇陈虎
  • 36篇郝海坤
  • 36篇陆顺忠

传媒

  • 473篇广西林业科学
  • 40篇中南林业科技...
  • 34篇广西植物
  • 29篇广西林业
  • 24篇热带农业科学
  • 22篇林业科技通讯
  • 17篇分子植物育种
  • 17篇西部林业科学
  • 16篇园艺学报
  • 16篇福建林业科技
  • 15篇中国农学通报
  • 15篇经济林研究
  • 14篇林业科学
  • 13篇世界竹藤通讯
  • 1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2篇农业研究与应...
  • 11篇桉树科技
  • 1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0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74篇2024
  • 125篇2023
  • 112篇2022
  • 113篇2021
  • 139篇2020
  • 116篇2019
  • 147篇2018
  • 120篇2017
  • 112篇2016
  • 94篇2015
  • 43篇2014
  • 24篇2013
  • 27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1,3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借腿”上山 成果落地--广西林业科技走出围墙造福四方
2020年
各地疫情刚刚降为低风险,广西林业科技精英们就迫不及待“上山下乡”。4月中旬,广西林科院一拨专家登上猫儿山,落脚“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与广西林业局、桂林林业和园林局的官员、科技工作者一起,现场探讨科研平台建设大计。这个国字号的“定位站”,设有气象、水土、生物等监测场点,拥有可供科研团队短驻长居的基地,是广西林科院与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建设的“有形之腿”。
袁琳(文/图)谢彩文(文/图)刘家开(文/图)邓艳
关键词:科研团队森林生态系统
防腐马尾松木材的胶合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20年
为优化防腐马尾松木材的胶合工艺,解决马尾松人工林木材在木结构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选用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EPI)和单组分聚氨酯(PU)两种木结构常用胶黏剂,制备两层拉伸剪切胶合试样并检测其剪切强度和木破率,采用正交试验分析预处理方法、单位压力、涂胶量、加压时间等因子对防腐马尾松木材胶合性能的影响,优选胶合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所选取因子水平范围内,EPI胶合性能的主要显著影响因子是单位压力,较优的工艺条件为预处理方法采用防腐-压刨,单位压力1.3 MPa,涂胶量200 g·m^-2,加压时间2 h;PU胶合性能的主要显著影响因子是预处理方法,较优的工艺条件为预处理方法采用压刨-防腐,单位压力0.8 MPa,涂胶量100 g·m^-2,加压时间1.5 h。由于两种胶黏剂的性质不同,工艺因子对其胶合性能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
秦理哲杨章旗段文贵胡拉徐慧兰
关键词:马尾松防腐木材胶合工艺单组分聚氨酯
油茶不同苗龄苗木质量及造林成效分析
2021年
为更好地指导广西油茶(Camellia oleifera)造林,使用岑软2号、3号、11号和24号油茶无性系不同苗龄苗木造林,对造林后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和花芽分化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造林1.5年,岑软2号和3号2年生和3年生苗木造林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和花芽分化率均显著高于1年生苗木造林植株(除岑软3号的株高和花芽分化率);造林3.5年,岑软2号和3号2年生苗木造林植株的株高、地径和冠幅均显著高于1年生苗木造林植株(除岑软3号的株高);岑软2号3年生苗木造林1.5年植株的株高显著高于1年生苗木造林3.5年植株。2年生苗木造林3.5年,各品种植株的株高、地径和花芽分化率均差异不显著,冠幅差异显著;3年生苗木造林1.5年,各品种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和花芽分化均差异显著。苗龄可显著影响油茶幼林的生长指标;使用大苗造林,早期促进株高生长的作用明显;不同品种大苗造林时,不是苗龄越大越好,需综合考虑。
谢少义李伟强梁健烽叶维军蔡娅魏育江泽鹏
关键词:大苗造林油茶
三酸复合体系催化α-蒎烯合成松油醇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以柠檬酸为代表的α-羟基羧酸与磷酸和以丙酸为代表的低碳链脂肪酸组成三酸复合催化体系,应用于α-蒎烯的催化水合制备松油醇。考察了溶剂种类、脂肪酸链长、α-羟基酸种类、催化剂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蒎烯、水、丙酸、柠檬酸、磷酸的质量比为1∶1∶2∶0.05∶0.1和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4 h的反应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松油醇GC含量和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9.0%、53.3%和54.9%。在同样条件下将α-蒎烯水合时产生的单环单萜烯类副产物加入起始原料一起反应,可以提高目标产物松油醇的选择性,当加入量为40%时,松油醇选择性可提高到76%。产物组成分析发现:产物中总松油醇GC含量为53.3%,总水合产物GC含量为57.1%,总丙酸酯GC含量为8.1%。
孟中磊孟中磊温如斯秦荣秀秦荣秀
关键词:Α-蒎烯松油醇
肉桂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被引量:15
2020年
肉桂是我国特色经济林树种,我国肉桂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肉桂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其中广西为14.9万hm2,广东为8.9万hm2,两地面积占全国肉桂分布总面积的95%以上。肉桂既是著名的香料又是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发展肉桂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健康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肉桂资源量、分布情况及主要利用部位,介绍肉桂主要产品(如桂皮,桂枝,肉桂粉及肉桂油)及加工技术现状、产品质量控制及其分析检测方法,分析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加强肉桂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提高优质资源供给能力;提高肉桂加工利用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培育肉桂龙头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我国肉桂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梁晓静安家成黎贵卿李开祥
关键词:资源分布
极小种群膝柄木野外资源现状被引量:3
2020年
为掌握极小种群膝柄木(Bhesa robusta)的野外资源现状并评估其濒危等级,对广西北海和防城港的膝柄木分布区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6个膝柄木野外分布点,其中防城港的巫头村京族长寿亭、大王江村和万尾金滩3个分布点为首次报道;共发现膝柄木活体植株15株,原巫头村分布的11株现今保存有9株,其中2株确定已死亡。经过实际测量统计,我国膝柄木居群年龄偏大,多为成熟植株,胸径多大于17.7 cm,最大胸径为72.3 cm,缺少幼龄植株;根据IUCN全球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标准,膝柄木应被评为极危(CR)。
唐真郎林建勇安家成
关键词:极小种群种质资源IUCN
两种种源八角花色差异性的转录组分析
2024年
花色是植物重要性状之一,目前尚未明确八角(Illicium verum)两种不同花色形成的原因。本研究以八角淡红花、红花两种种源为试验材料,利用RNA Sequencing (RNA-Seq)技术进行八角种源转录组基因表达分析,探索八角花色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基础。结果表明:八角淡红花与红花种源之间存在2 824个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352个,下调基因1 472个。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注释到3个大类共51个通路,KEGG富集分析注释到5个大类共130个通路,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花青素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筛选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发现共有8个差异基因与4个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4CL、CHI、DFR、3GT相结合且大部分表达上调,尤其3GT可能是决定八角花色加深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筛选到了八角淡红花与红花之间相关的差异基因,特别是花青素生物合成等方面的基因,揭示了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是八角花色加深的重要途径。
曾祥艳李开祥黄开顺何小燕杨卓颖梁文汇赵志珩
关键词:转录组花青素合成
互叶白千层的推广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互叶白干层又名“澳洲茶树”,桃金娘科白干层属常绿小乔木,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我国,以香料树种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市推广种植. 4-松油醇型的互叶白干层枝叶经过加工提炼出的精油又称茶树油.茶树油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令人清醒的豆蔻气味,是公认的优良天然芳香剂、抗菌剂、防腐剂,2002年被收入欧洲和英国药典.目前,国际市场对于茶树油需求量极大且价格稳定,国内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茶树油主要试用或应用于农用杀菌剂、日用卫生制品、皮肤保健品、化妆品、食品香料、药品等方面.
刘海龙张烨覃子海
关键词:互叶白千层松油醇桉树林
油茶新品种‘红羽1号’被引量:4
2016年
‘红羽1号’是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经10多年试验培育成功的广宁红花大果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新品种。与对照相比较,具有生长快、果皮薄、出籽率高、品质优等优良特性,其中鲜出籽率达22.40%,比对照高49.33%。
陈国臣张乃燕王东雪陈林强叶航
关键词:油茶
油桐和桉树叶主要成分对油桐尺蛾中肠酶类的影响
2020年
为了解油桐尺蛾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和适应机制,测定了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广林9号无性系和油桐(Vernicia fordii)叶片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探讨两种寄主植物对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中肠主要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桐叶的可溶性糖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广林9号叶,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广林9号,两者的丹宁含量差异不显著。油桐尺蛾取食油桐叶后,其中肠蔗糖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广林9号叶者,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取食广林9号叶者。油桐可能是油桐尺蛾更适宜的寄主植物。
钟雅婷邹东霞廖旺姣赵鹏飞黄华艳罗辑
关键词:油桐尺蛾酶活性寄主植物
共1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