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

作品数:391 被引量:1,530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俊刘四文易先锋陈晖卢讯文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9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5篇医药卫生
  • 23篇经济管理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社会学
  • 8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54篇康复
  • 62篇工伤
  • 43篇脊髓
  • 43篇脊髓损伤
  • 40篇伤患者
  • 28篇烧伤
  • 28篇疗效
  • 26篇康复治疗
  • 24篇职业康复
  • 20篇关节
  • 19篇工伤康复
  • 17篇脊髓损伤患者
  • 16篇工伤预防
  • 16篇工伤职工
  • 15篇护理
  • 13篇心理
  • 13篇疗效观察
  • 13篇康复训练
  • 12篇外伤
  • 9篇疗效分析

机构

  • 369篇广东省工伤康...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广州医科大学
  • 6篇暨南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中国康复研究...
  • 4篇香港理工大学
  • 4篇广东省医学实...
  • 3篇广东省妇幼保...
  • 3篇广东省职业病...
  • 3篇杭州电子科技...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宜兴九如城康...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作者

  • 55篇唐丹
  • 33篇王俊
  • 31篇刘四文
  • 24篇卢讯文
  • 18篇欧阳亚涛
  • 18篇李奎成
  • 15篇徐艳文
  • 14篇刘辉霞
  • 14篇邓小倩
  • 14篇孙天宝
  • 14篇符传东
  • 14篇杨晓姗
  • 11篇陈晖
  • 11篇罗筱媛
  • 11篇李卉梅
  • 11篇张志杰
  • 11篇张强
  • 11篇周慧玲
  • 10篇杨振辉
  • 10篇石芝喜

传媒

  • 48篇按摩与康复医...
  • 24篇中国康复医学...
  • 22篇现代职业安全
  • 1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0篇中国康复
  • 7篇劳动保护
  • 7篇中国社会工作
  • 6篇职业与健康
  • 5篇中国市场
  • 5篇中国卫生经济
  • 5篇中国伤残医学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安全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特区经济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3篇四川劳动保障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12篇2021
  • 12篇2020
  • 15篇2019
  • 23篇2018
  • 25篇2017
  • 36篇2016
  • 30篇2015
  • 33篇2014
  • 23篇2013
  • 47篇2012
  • 30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9篇2008
  • 20篇2007
  • 9篇2006
3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被动活动结合康复治疗预防及改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PM)和康复疗法预防及改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上肢深度烧伤(包括肘关节周围皮肤烧伤)患者随机分为CPM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与CPM结合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比较康复前后肘关节屈曲主动屈曲活动度和被动屈曲活动度,CP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PM组与对照组康复后的肘关节屈曲主动屈曲活动度和被动屈曲活动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独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可有效防治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但常规康复疗法与CPM结合的疗效更好。
张志杰刘春龙王俊刘四文唐丹
关键词:持续被动活动烧伤肘关节
夹脊穴、督脉为主的电针方案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研究应用夹脊穴与督脉为主的电针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后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应激反应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为治疗该病症提供临床方案。方法选取ASCI患者80例,随机设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脊柱修复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给予夹脊穴与督脉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Tarlov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SOD、MDA及GSH-Px表达;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arlov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arlov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D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IA神经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IA神经功能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7/40)显著低于对照组72.50%(29/40)。结论夹脊穴与督脉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ASCI效果显著,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机体促氧化应激反应因子MDA水平显著降低,抗氧化因子SOD与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SOD及GSH-Px可作为辅助诊断ASCI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余芳菲王俊熊愿黄春荣刘荣许能贵
关键词:夹脊穴督脉电针高压氧急性脊髓损伤
压力治疗
李奎成曹海燕
广州市工伤参保职工职业病发生规律及其直接经济负担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2008-2013年广州市工伤参保职工职业病发生规律及工伤保险直接费用支出情况。方法收集广州市劳动社会保障与能力鉴定系统工伤登记数据库职业病病例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年间广州市参保职工中有145例职业病,男性占93.10%,女性占6.90%;以2013年职业病发病率最高,达151.81‰;2010年最低,为8.00‰;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3,P<0.05)。居前3位的职业病是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尘肺和职业性肿瘤,分别占56.03%(65/145)、39.66%(46/145)和7.76%(9/145);地区分布以萝岗区、增城区和黄浦区为多,共92例,占63.4%。2008—2010年工伤保险费用支出占总费用的11.54%,2011—2013年的费用占88.46%。结论 2008—2013年广州市职业病发病率和费用支出逐年上升,以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肿瘤和尘肺病为主,是重点防治病种。
符传东唐丹廖哲安刘辉霞武昕彭静志刘洋
关键词:职业病发病率经济负担
系统康复治疗对Ⅱ期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正>背景:目的:探讨系统康复(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SR)训练对于Ⅱ期尘肺病(Pneumoconiosi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董安琴罗筱媛李奎成解益曹海燕
文献传递
肽聚糖通过TLR2诱导人绒毛外滋养细胞的凋亡及意义
2012年
目的初步研究肽聚糖通过Toll样受体2(TLR2)诱导人早孕绒毛外滋养细胞株TEV-1细胞的凋亡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LR2蛋白在TEV-1细胞的定位表达,不同浓度肽聚糖刺激TEV-1细胞后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TEV-1细胞表达TLR2,且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②30μg/ml肽聚糖刺激TEV-1细胞24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增加(8.17±0.1%,P>0.05),而刺激时间延长至48h可诱导出明显增加的细胞凋亡(16.03±1.51%,P<0.01);大剂量组80μg/ml肽聚糖刺激TEV-1细胞24h、48h均可诱导明显增加的细胞凋亡(14.13±1.06%和51.67±1.56%,P<0.01)。结论人绒毛外滋养细胞株TEV-1表达TLR2,肽聚糖可通过TLR2诱导TEV-1细胞凋亡,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提示宫内感染时G+菌可能通过TLR2介导胎盘滋养细胞凋亡来影响妊娠的结局。
王意纪雪亮余凡罗喜平钟刚
关键词:肽聚糖凋亡
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BTX-A重复注射术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成年男性脊髓损伤并NDO和尿失禁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A型肉毒毒素(BTX-A)重复注射术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成年男性脊髓损伤并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和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8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采用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BTX-A重复注射术治疗43例成年男性脊髓损伤伴NDO和尿失禁患者的资料。年龄(29.1±10.7)岁,术前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QOL)(39.0±4.8)分,每日尿失禁(11.9±2.6)次,每次排尿量(170.7±20.1)ml,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81.4±19.6)cmH_(2)O(1cmH_(2)O=0.098kPa),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169.1±40.0)ml。经尿道将300 U BTX-A分30个点注射于包括膀胱三角区的逼尿肌内。留置尿管1~3 d后改为间歇导尿。间隔6~9个月重复注射,共注射4次。记录每次注射12周后I-QOL、排尿日记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观察不良事件。结果患者4次BTX-A注射间隔时间分别为(220.6±27.4)、(222.8±24.2)、(224.4±39.0)d(P=0.13)。与首次注射前基线值比较,第1、2、3、4次注射后患者I-QOL分别增加至(54.9±9.1)、(56.1±7.9)、(61.7±9.1)、(68.8±8.9)分;尿失禁例数分别降至36、35、35、33例;每日尿失禁次数分别减少至(4.4±0.6)、(3.8±0.4)、(2.2±0.5)、(2.1±0.3)次;每次排尿量分别增加至(288.3±40.2)、(300.0±38.6)、(316.8±46.8)、(319.5±36.7)ml;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分别降至(29.4±11.0)、(26.1±8.7)、(20.3±5.9)、(18.5±6.0)cmH_(2)O;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分别增加至(270.0±48.7)、(284.9±51.3)、(287.7±47.9)、(303.0±46.2)ml。4次注射后患者I-QOL、尿失禁例数、每次排尿量、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和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注射后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无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前2例一侧Ⅱ级VUR于第1次注射后消失。术后1周内,9例出现尿管内重度肉眼血�
陈晖谢克基杨幸华黄马平黄天海杨晓毅李青青刘秋玲郭梦霞刘静吴淑卿
关键词:膀胱三角区尿失禁
一种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
唐丹裴国献
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为广东省2006年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交通伤第一时间救治技术和器材研发》子课题“截瘫代步器的研制(截瘫步行矫形器)”的成果。脊髓损伤造成患者丧失步行功能、长期依赖轮椅、身体活动严重受限,长期运动不足...
关键词:
关键词:步行矫形器截瘫患者
脊髓损伤肌肉电生理及生物力学参数与临床评估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造成损伤水平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大部分不完全性颈部SCI导致受损阶段支配肌肉的松弛、萎缩及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与肌肉组成成分和弹性相关肌肉生物力学参数需要定量化评估。方法纳入18名颈部C4~6节段受损SCI患者,及18位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使用肌肉电阻抗(EIM),肌肉弹性测试(Myoton)以及改良肌张力量表(MAS)。
扈慧静陈盈月
关键词:生物力学参数腱反射消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张力脊髓损伤电阻抗
职业能力评估系统设计和应用
中国工伤职业康复的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国内在职业能力评估系统方面基本属于空白,职业能力评估的实施需要依赖一套有效、可靠、安全的职业能力评估系统来完成,为此,参考美国职业分类大典,结合国情研发职业能力评估软件系统,同时与...
徐云扬张吉徐艳文
关键词:康复医学软件设计功能模块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