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07 被引量:2,375H指数:27
相关作者:官凯王明李志兵程远伟陈庆峰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0篇矿业工程
  • 7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6篇巷道
  • 37篇支护
  • 31篇煤层
  • 30篇围岩
  • 30篇充填
  • 24篇矿压
  • 19篇顶板
  • 17篇工作面
  • 16篇煤柱
  • 15篇沿空留巷
  • 15篇综放
  • 13篇数值模拟
  • 13篇冲击矿压
  • 13篇值模拟
  • 12篇厚煤层
  • 12篇采煤
  • 11篇覆岩
  • 10篇巷道围岩
  • 9篇卸压
  • 8篇应力

机构

  • 20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5篇湖南科技大学
  • 9篇新疆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大同煤矿集团...
  • 3篇兖州煤业股份...
  • 3篇淮北矿业股份...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江苏建筑职业...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2篇淮阴工学院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开滦(集团)...
  • 2篇兖矿集团有限...
  • 2篇淮南矿业集团
  • 2篇神华神东煤炭...
  • 2篇上海大屯能源...

作者

  • 17篇张农
  • 13篇张吉雄
  • 11篇李学华
  • 10篇姚强岭
  • 10篇屠世浩
  • 8篇袁永
  • 6篇白庆升
  • 6篇郑西贵
  • 6篇曹安业
  • 6篇刘长友
  • 6篇阚甲广
  • 6篇李猛
  • 6篇张强
  • 5篇张东升
  • 5篇李桂臣
  • 5篇窦林名
  • 5篇韩昌良
  • 5篇王沉
  • 5篇周楠
  • 5篇屠洪盛

传媒

  • 79篇采矿与安全工...
  • 25篇中国矿业大学...
  • 12篇煤炭工程
  • 10篇煤炭技术
  • 6篇中国煤炭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煤矿支护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煤矿机械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煤矿开采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岩土力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采矿与岩层控...
  • 2篇中国煤炭学会...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煤炭科技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13篇2018
  • 16篇2017
  • 33篇2016
  • 26篇2015
  • 38篇2014
  • 35篇2013
  • 15篇2012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短钻孔脉冲动压注碱吸硫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降低硫化氢气体对主采工作面开采影响,保障工作面人员安全和矿井高效、快速、安全生产,提出长短钻孔脉冲动压注碱吸硫技术,基于巍山矿15#煤层煤质、赋存特征及生产条件,针对15107工作面硫化氢涌出异常现状,结合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长短钻孔脉冲动压注碱吸硫机理;提出了巍山矿长短钻孔脉冲动压注碱吸硫技术;制定了巍山矿15107工作面硫化氢注碱吸硫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有效减少矿井工作面硫化氢异常涌出量,最终达到巍山矿安全高产高效目标。
孙小岩贺永亮高明仕张志聪
关键词:应急预案
深埋高水平应力巷道底板深孔爆破研究
2018年
针对高水平应力下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强烈底鼓等特征,利用板模型推导出底板变形破坏的位移公式。并引入底板侧压系数,说明在高水平应力下巷道更容易产生严重底鼓。同时,以文家坡矿41盘区二号回风巷为数值模拟背景,利用FLAC^(3D)建立巷道底板无深孔爆破和有深孔爆破2种计算模型。综合分析得:当巷道处于高水平应力下时,深孔爆破卸压技术对底鼓防治成效明显。
张坤李学峰
关键词:深孔爆破
深井背拉综采工作面合理错距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确定深部中厚煤层背拉工作面的合理错距,以城郊煤矿2703背拉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了不同错距时工作面中间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塑性区发育特征。研究表明,背拉工作面错距在4~6 m时,错距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稳定在19 MPa,矿压显现较为缓和,围岩变形量为200 mm,巷道支护效果好,有利于背拉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张洋赵宾王方田
关键词:合理错距安全高效开采FLAC^3D
岩-煤-岩组合体破坏特征及冲击倾向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1
2013年
为合理评价开采区域的冲击矿压危险程度,分析了岩-煤-岩组合体受载过程中各部分的位移、加速度、刚度及能量等物理参量的演化规律,提出了以煤体峰值后刚度和岩石卸载刚度为基本参量的组合体稳定破坏和失稳破坏的判别条件。结果表明,岩-煤-岩组合体的破坏状态由其中的煤体峰后刚度及顶底板岩石刚度k1,k2对比关系决定,峰值后卸载至煤体曲线刚度变化率满足21 2 1 2k k m/[(k k)u]的点S后,系统不再维持平衡状态,由稳定破坏转为失稳破坏。提出了采用岩-煤-岩组合体破坏过程中顶底板释放和煤体消耗的能量之比参数作为煤岩组合条件下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并对2个矿区7个地点实际样品进行了冲击倾向性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其中有2个取样地点的顶底板会影响煤体冲击倾向性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岩-煤-岩组合体模型比单纯煤样测试结果能更好地反映现场围岩实际条件对冲击危险的影响程度。
牟宗龙王浩彭蓬刘振江杨晓晨
关键词:冲击矿压
巷道底板冲击控制原理与解危技术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巷道底板冲击是煤矿冲击矿压多种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显现强度与破坏程度愈发严重。论文理论分析了巷道底板的冲击诱发机理,并提出底板卸压防冲原理,即通过改变巷道底板的抗弯强度以降低巷道底板冲击诱发条件。同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别对底煤巷道和硬底巷道采取的卸压槽、大直径钻孔等不同措施的解危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底煤巷道采取卸压槽和大直径卸压钻孔相结合的复合式卸压措施防冲效果较为理想,研究成查对于硬底巷道在巷道底板实施大直径钻孔和卸压爆破的组合式解危措施效果较理想。可为巷道底板冲击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曹安业朱亮亮杜中雨刘建刚王浩王毅
关键词:卸压槽大直径钻孔
深部开采充填体与煤柱协同承载效应研究被引量:23
2020年
深井充填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与地表沉陷变形控制效果受充填体强度、充填率、煤柱宽度及充填体与煤柱承载匹配等因素影响,合理的充填体与煤柱协同承载是实现深部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关键。为揭示深井充填工作面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效应,结合义能煤矿地质生产条件,构建充填体-煤柱承载结构力学模型,探究充填体与围岩相互作用特征、充填体与煤柱协同承载作用过程。采用PFC软件模拟计算“充填体-煤柱”在不同充填率、充填强度条件下的承载特点,揭示超高水充填工作面充填体-煤柱应力分布及覆岩裂隙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超高水充填料充填率超过90%、水灰比低于95%时,煤柱应力集中程度较低,能够保持较好稳定性,顶板破断仅发展至基本顶,充填体-煤柱协同承载有效降低了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与覆岩运移范围,为实现深部煤层绿色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方田李岗班建光彭新宁李少涛刘士法
关键词:充填开采深部煤层
深井煤层群连续卸压开采及煤与瓦斯共采
2014年
文章研究煤矿井工开拓开采模式,创新了深部煤层群连续卸压开采及煤与瓦斯协调共采方法,提出了强采动条件巷道顶板安全控制、无煤柱沿空留巷结构控制、钻孔法煤与瓦斯协调共采、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巷道围岩实时监测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深井煤层群安全高效的科学开采模式。
张农阚甲广韩昌良赵一鸣
关键词:卸压开采沿空留巷煤与瓦斯共采光纤光栅
五阳矿西部扩区建筑物下压煤二次条带开采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五阳矿西部扩区建筑物下压煤资源需迫切回收的技术难题,结合五阳矿西部扩区的地质条件和条带开采实际,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二次条带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窄煤柱沿空掘巷的二次条带开采方案.结果表明: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稳定后对遗留煤柱进行二次条带开采是可行的;二次条带开采合理的采宽为40 m,留宽为55 m;二次条带开采后地表移动和变形值增大,但对建筑物的损坏仍然处于Ⅰ级损坏之内,遗留煤柱仍能长期保持稳定.二次条带开采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寻求到一条新途径.
魏帅锋袁永王继林
关键词:建筑物下压煤窄煤柱沿空掘巷地表移动变形
煤岩锚固系统滑移脱黏试验研究与力学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得到不同锚固长度煤岩锚固系统失效模式与力学性能,结合煤巷树脂黏结锚杆锚固特点,在配比出中等硬度煤岩体相似材料基础上,按照工程现场操作流程制作不同锚固长度、树脂黏结中硬煤岩锚固体,开展了室内拉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锚杆载荷-位移曲线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脱黏延伸阶段和完全脱黏阶段。拉拔荷载作用下,中硬煤岩锚固体失效模式主要为煤岩体与锚固剂界面间的滑移脱黏失效。随着锚固长度增加,锚杆最大抗拔力不断增加,塑性变形阶段锚杆最大抗拔力是弹性极限抗拔力的1.21~1.34倍;弹性变形阶段,锚杆轴力自锚固起始端迅速下降直至锚固尾端很小。通过张拉试验测得锚固剂与煤岩体界面剪切刚度大致为259.8~272.5 MPa/m,抗剪强度大致为1.22~1.57 MPa,为锚固系统失效模式判识和支护设计提供指导。
李怀珍李怀珍种照辉龙景奎
关键词:拉拔试验失效模式力学性能
矿业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4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大举措,本文主要围绕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了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以及当前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原因。
荆升国
关键词:矿业工程专业学位教育质量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