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

作品数:2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孙晓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考古
  • 5篇西周
  • 5篇铭文
  • 3篇遗址
  • 3篇西周早期
  • 3篇考古学
  • 3篇古学
  • 3篇博物
  • 3篇博物馆
  • 2篇有效互动
  • 2篇射礼
  • 2篇社会公众
  • 2篇文物
  • 2篇互动
  • 2篇公众
  • 1篇点性
  • 1篇东晋
  • 1篇断想
  • 1篇学科
  • 1篇遗存

机构

  • 24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博物馆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1篇何晓琳
  • 1篇魏继印
  • 1篇徐燕
  • 1篇赵东升
  • 1篇李溯源
  • 1篇袁俊杰
  • 1篇王运良
  • 1篇宋建
  • 1篇徐燕
  • 1篇孙晓彤
  • 1篇张立东

传媒

  • 4篇大众考古
  • 2篇中原文物
  • 2篇华夏考古
  • 2篇都市文化研究
  • 1篇东南文化
  • 1篇黄河.黄土....
  • 1篇文物
  • 1篇江汉考古
  • 1篇盐业史研究
  • 1篇南方文物
  • 1篇党的生活(河...
  • 1篇美成在久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黄河文明与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大学文物馆馆藏漏泽园墓砖
2017年
漏泽园也叫'义冢'或'义阡',是宋代由官府组织设立的专门安葬无主尸骨以及死亡士兵的公共墓地,取名'漏泽'有彰显皇帝恩泽之意。这种行为并非在宋代才开始出现,汉代已有官府帮助掩埋无主尸骨的记载,但作为一种制度加以规范和推广大约是在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它的设立与两宋时期社会贫富差距较大、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以及兵役制度等有关。《宋会要·食货·恤灾》记载,崇宁三年(1104年)二月,
王潇滨
文献与考古视野下的第一代海昏侯
2018年
南昌市新建区墎墩山一号汉墓经过数年的科学发掘及论证,确定一号墓主人就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文献资料显示,刘贺初为昌邑王,后因昭帝崩而无嗣被霍光人等拥立为皇帝,但在位二十七日即被废黜,最后沦落为食邑于蛮荒之地的小列侯,不久在悲愤无奈中郁郁而终。关于刘贺被废的原因,文献资料给出的主要依据是"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但是,刘贺墓葬的考古资料显示,他却是一位恪守礼仪、崇尚节俭、满腹经纶之人。
李小彬
关键词:历史文献考古材料
山东北部晚商西周煮盐工艺流程研究
2023年
文章在整体把握出土遗存的基础上整合科技分析、模拟实验、文献记载、民族志等方面的信息,分煮盐作坊建设、制卤、煮卤成盐三个环节系统研究了山东北部晚商西周时期的煮盐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盐灶、制卤系统等煮盐作坊核心设施的形制以及建造与修葺方式,着重讨论了坑池—草木灰、沉淀沟等学界争议较大的几类遗存的性质与功能,认为煮盐作坊在坑池中制卤时用草木灰吸附杂质并提高卤度,再通过沉淀沟去除泥沙和草木灰,在煮卤成盐环节,采取了边添卤边取盐,以连续获取散盐的出盐手法。同时也对作坊建设、制卤和煮卤成盐环节的基本操作步骤做了具体复原。
付永敢
论(莽)父簋与侍从制度
葬父簋是新近公布的在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考古发掘出土的西周晚期有铭青铜器,铭文关涉古代礼仪制度,内容比较重要。本文对该簋的年代、作器者的身份进行了分析,并在铭文考释的基础上对侍从制度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侍从制...
袁俊杰
关键词:西周晚期铭文礼仪
由考古遗存管窥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铸铜业
2014年
本文通过对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遗存和相关冶铸遗迹的搜集、整理、分析,探讨了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铸铜业的发展阶段、规模和特点。研究发现,峡江地区的青铜器遗存可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即夏商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前一阶段遗址数量和出土青铜器数量都较少,后一阶段则明显增加。与青铜器伴出的还有为数不少的石范、陶范、铜矿石、铜渣、烧土面等冶铸遗迹,说明该地区存在早期的青铜冶铸业。若将该地区以巫山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出土的青铜器年代上限普遍早于西区,遗址和青铜器数量,也都远多于西区,这说明东、西两区铸铜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原因,大概与两区铜矿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差异有关。
徐燕
关键词:峡江地区
华夏文明视阈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价值新探
2019年
"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明令列入官方保护的重要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并已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和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截至目前,国内各界对其价值的认知依然大都是从历史、艺术、科学三方面着手,这对于已自成体系的"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其实是不全面的,因为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已日渐成为一项全社会的公共性事务,对其价值的推广如若再囿于专业范围内的微观与本体解读,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世界范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趋势,特别在中国传统化受到高度关注的今天,"文物保护单位"不仅绘制了一幅立体的中华文明地图、生动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和"文化内核,而且直观印证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更编就了一部恢弘的中国文物保护史,这些均可引发从宏观角度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价值诠释。
王运良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文博领域法治体系建构初探
2015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作为其重要的子体系之一,我国文博领域也当以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行业自律规制体系为支撑,构建自身的法治体系。虽然文博行业这样的体系正在建构,但是依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违规违法行政责任追究、公众参与机制、文博执法地位的增强、执法过程与结果的透明、第三方及公众监督、高效的惩治机制、防止惰政无为的自律规制等等。
王运良
关键词:法治法律体系
濮阳卫城郭门探寻被引量:2
2019年
濮阳卫国都城的确认是周代考古的一件盛事,但在试掘和勘探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城门的材料。利用已知该城的形制与规模,结合《战国策》的"卫八门土而二门堕",以及现代村落的分布等遗痕,我们推断濮阳卫城的外郭应有十座城门,东西各三,南北各二。各门的具体位置亦可由现代村落窥得端倪。濮阳卫城郭门的探索不仅会对未来的田野工作有所助益,更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意义。由探索叠压在现代城市之下的古代城址总结出的"遗痕分析法",完全可以应用于叠压在现代村落之下的古代城址。现代农村的古代城市遗痕主要有村落名称与位置、田野小地名、地形与地势等。农村版"遗痕分析法"的推广,将会对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深埋地下之古代城址的田野考古有所促进。十门之城在中国古代比较少见,应是《考工记》十二门王城的变体。
张立东
关键词:村落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应从高校考古通识课抓起
2023年
已经开始第二个百年历程的中国考古学初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且在很多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最能反映考古学的中国特色与发展水平。通过梳理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高校考古通识课的建设,回顾河南大学考古通识课的讲授,我们对如何在高校开设和讲授考古通识课进行了思考,并试图在发展考古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视角下,反思高校考古通识课的设置,并试图探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立东(文/图)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通识课国际先进水平考古高校
以现代科技引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兼谈流动的虚拟博物馆建设
<正>引言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博物馆人也越来越注重不断利用各种新的手段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但是相较于图书、报刊、戏剧、电影、电视、科技、卫生等行业而言,主动走...
王运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