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2 被引量:154 H指数:7 相关作者: 龙苏 陈柏娟 高扬 罗伟 贾峥 更多>>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科研计划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试验条件对巴马拟缨鱼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2023年 设置4个试验组(A、B、C、D)和1个对照组(E),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巴马拟缨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样本鱼催产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试验周期365 d。结果表明,催产前,C组的雌二醇(E_(2))含量最高,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的雌三醇(E_(3))和睾酮(T)含量最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孕酮(P)含量最高,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雌酮(E_(1))含量最高,较A组和D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催产后,A组E2含量上升,B、C、D组下降,且C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A、B组E_(3)含量均上升,其中B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C、D组下降,催产前后差异不显著;A、B组P含量下降,而C、D组上升,催产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A、B组E_(1)含量下降,A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B组催产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上升,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指出,B、C和D组有助于提高巴马拟缨鱼E_(1)、E_(2)、E_(3)和P水平,进而促进人工培育条件下的性腺发育,对催产激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是培育巴马拟缨鱼亲本的可选模式。 古昌辉 许明珠 程光平 程蔓 韦云勇 麻艳群关键词:性类固醇激素 催产 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不同生物浮床黄颡鱼养殖池塘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筛选出生物浮床调控养殖池塘水质的有效方法,为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规模化养殖池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两种生物浮床黄颡鱼养殖池塘(4#和5#池塘),以未设生物浮床的邻塘(6#池塘)为参照点,采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黄颡鱼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状况,并分析P-IBI与各类水质因子的关联度。【结果】4#池塘的P-IBI变化范围为1.29~6.57,平均值4.13;5#池塘的P-IBI变化范围为2.65~5.58,平均值4.49;6#池塘的P-IBI变化范围为2.38~5.40,平均值3.86。在同一养殖池塘内,P-IBI随养殖时间的推移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随水温的季节性变化出现一定波动;P-IBI平均值排序为5#池塘>4#池塘>6#池塘,即设有生物浮床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状况优于参照点池塘,而在两种生物浮床中又以空心莲子草浮床优于水葫芦浮床,前者养殖水体的P-IBI较后者提高8.7%。在两种生物浮床养殖池塘中,均以化学需氧量(CODMn)与P-IBI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总磷(TP)和水温(WT);在参照点池塘中,与P-IBI关联度最高的水质因子为WT,其次是TP和酸碱度(pH)。【结论】空心莲子草和水葫芦浮床的水质修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藻类的选择性抑制来实现,且在对浮游生物组成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程度方面,空心莲子草的效果比水葫芦明显,即以生物浮床修复黄颡鱼养殖池塘水质时空心莲子草浮床优于水葫芦浮床。 崔亮 李恩军 程光平 秦秀东 张曼 赵学倩 高胜男 何绪伟关键词:黄颡鱼 浮游生物 三种底质改良方式对罗非鱼池塘水质和底质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2021年 本实验利用室内模拟法,探究了种植绿狐尾藻(H组)、抛洒底改型微生态制剂(D组)和施用生石灰(S组)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和底质营养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H组对底质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2.91%、28.05%。实验期间H组水中的NH+4-N、NH-2-N和TN浓度整体小于其它实验组;S组的NH-2-N和TP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4-N和TN浓度前中期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D组的营养盐浓度介于H组与S组之间。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底泥改良方式均可降低养殖池塘底泥中的总氮总磷含量,其中种植绿狐尾藻H组对底泥氮磷去除效果最佳,且对水中营养盐浓度几乎无影响,综合修复效果最佳。 武利军 徐紫娟 张宇航 杨卓 陈祯东 徐鹏 温晴宇关键词:底质 3种中草药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在知网、维普、万方、读秀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药对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的相关文章,采集数据,使用Ren Man 5.3进行Meta统计分析,评价大黄(Rheum)、五倍子(Rhus chinensis)、黄连(Coptis chinensis)3种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中药防治无乳链球菌的筛选和复方的配制提供科学的参考。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2篇,经过Meta统计分析,3种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为:黄连>大黄、黄连>五倍子、五倍子>大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分析结果稳健。研究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大小为:黄连>五倍子>大黄,这一结果需要在养殖过程中进一步验证。 牛志伟 范华龙 龙苏 黄钧 朱厚发 黄国成 梁静真关键词:中药 无乳链球菌 抑菌效果 META分析 南宁市罗非鱼池塘表层沉积物铜、锌、氮、磷含量及其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查明广西南宁市罗非鱼池塘中氮、磷营养盐和铜、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差异,了解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建立罗非鱼健康池塘养殖模式及防控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8—9月分别对南宁市12个县(区)60个罗非鱼养殖池塘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铜和锌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以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氮和磷的污染程度。【结果】南宁市不同县(区)罗非鱼池塘沉积物中铜、锌、总磷和总氮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总磷含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最明显,达37.6倍。60份池塘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铜、锌、总磷和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3.131、122.546、1455.108和1375.253 mg/kg,对应的超标率为98.33%、93.33%、78.33%和100.00%,即南宁市罗非鱼池塘表层沉积物中铜、锌、总磷和总氮含量均偏高,且总氮含量全部超标。南宁市12个县(区)罗非鱼池塘的重金属污染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变化范围为7.65~24.26,平均值为15.41,明显小于150.00,具体排序为武鸣区>良庆区>青秀区>马山县>宾阳县>邕宁区>西乡塘区>上林县>江南区>兴宁区>隆安县>横县。综合污染指数(FF)评价结果显示,南宁市12个县(区)罗非鱼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FF为1.124~4.448,其中,横县的罗非鱼池塘为2级污染,隆安县和西乡塘区为3级污染,其余县(区)则达4级污染。【结论】南宁市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铜和锌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氮和磷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因此生产过程中建议通过减少养殖投入品、种植水草、定期清除淤泥等防控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 陈祯东 陈日钊 张紫英 庞洋洋 李文红 徐紫娟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估 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大薸在罗非鱼混养池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比较3种水生植物在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混养池塘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为建立罗非鱼池塘综合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主养罗非鱼、混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池塘中,分别设置占池塘面积10%的绿狐尾藻、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3个浮床处理组及无植物对照组。试验初期和末期分别测定鱼类重量、植物体重量和氮磷含量,试验期内每月监测试验水体的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及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计算池塘中植株生长及氮磷移出量、鱼单位净产量、水体氮磷含量及氮磷比(N/P),以及水体TN、TP、COD_(Mn)与BOD_(5)排放达标率和排污量,对比分析3种植物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末期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大薸净增生物量分别为1076.4、2278.4和3545.1 kg,单位面积氮磷移出量分别为0.37、0.23和0.35 kg;对应的池塘鱼单位净产量分别为14497.5、12857.5和11274.7 kg/ha。试验期内TN和TP变化范围分别为0.53~2.21和0.108~0.279 mg/L,3个植物浮床组水体N/P值介于4.41~12.11,适合3种试验植物生长;凤眼莲和大薸生长迅速但后期植株出现发黄腐烂现象,后期绿狐尾藻生长优于凤眼莲和大薸。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大薸3个植物浮床组水体营养物质TN、TP、COD_(Mn)和BOD_(5)均达到淡水池塘养殖尾水二级排放标准,水体排污量分别为221.32、229.62和229.24 kg/ha。绿狐尾藻组池塘单位面积鱼净产量及植株氮磷移出量最高,水体排污量最小,大薸组居中,凤眼莲组较差。【结论】绿狐尾藻能在池塘环境中漂浮生长且生产和生态效果俱佳,可替代凤眼莲和大薸用于淡水鱼池塘综合养殖模式构建和养殖尾水处理。 杨卓 李文红 陈日钊 程光平 张紫英 陈祯东 徐紫娟关键词:排污量 淡水鱼塘中重金属Cu、Zn含量及其综合生态风险水平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中重金属Cu、Zn的含量变化趋势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连续4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混养鱼塘的水体及表层(0~5 cm)沉积物中Cu、Zn含量进行监测,并用3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监测结果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评价。结果表明,鱼塘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Cu、Zn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但时间分布差异显著,Cu、Zn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水体中Cu、Zn含量均达到国家地表水水质(GB3838-2002)Ⅱ级水标准,其中Cu质量浓度平均含量为0.0691 mg/L,最高浓度为0.1605 mg/L,超过《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超标率为96.9%;Zn质量浓度平均含量为0.1535 mg/L,最高浓度为0.4850 mg/L,超标率为37.5%;表层沉积物中Cu、Zn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64.8722、295.1020mg/kg。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Zn 4年均值地积累指数分别为0.996和1.864,污染程度Zn>Cu,Cu污染程度为轻度偏中度污染,Zn污染程度为轻度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u、Zn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 r)均低于40,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3.769~26.201,平均为21.596,为低生态风险。4年中Cu、Zn的RI呈逐渐上升趋势,表现为2012年>2013年>2014年>2011年。无量纲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养殖鱼塘水体中Cu、Zn含量均高于表层沉积物中二者含量,2013年和2014年表层沉积物中Cu、Zn含量均明显高于水体中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淡水养殖池塘中重金属Cu、Zn的来源相同,在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之间的迁移方向一致但迁移途径不同,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可能是影响Cu、Zn迁移的主要因子。 庞洋洋 罗伟 李文红 戴晓玲 杨芳 章增林 李柏愉 吕业坚关键词: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生态风险 低温、饥饿胁迫及恢复对奥尼罗非鱼幼鱼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奥尼罗非鱼幼鱼在低温、饥饿胁迫后及恢复期间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低温、饥饿胁迫下发现处理组的肝脏组织中热应激蛋白HSP70 m RNA表达水平上升,且在胁迫发生14 d后出现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结束恢复期间(14~28 d),处理组的肝脏组织中热应激蛋白HSP70 m RNA表达水平下降,且在第21天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的低温胁迫与急性低温应激的应答模式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奥尼罗非鱼幼鱼肝脏组织中热应激蛋白HSP70 m RNA的表达水平。 罗伟 高扬 李文红关键词:罗非鱼 胁迫 HSP70 实时定量PCR 不同投饲策略对池塘养殖罗非鱼生长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投饲策略对"海南一号"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体的影响。[方法]设置A、B、C 3种投饲策略,研究其对池塘养殖期对池塘养殖"海南一号"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养殖期间,投饲策略A、B、C养殖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的51 935.34%、59 128.57%和56 793.98%,B投饲策略养殖池塘罗非鱼平均体重最大,达787.74 g/尾,比策略A和C塘分别提高13.82%和4.10%;B投饲策略养殖池塘罗非鱼的饲料能耗最低,比策略A和C分别降低19.39%和1.66%;各投饲策略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策略B、策略C、策略A;各投饲策略池塘浮游植物种群多样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策略B、策略A、策略C。[结论]投饲策略B(平均日投饲率1.89%,日投饲2次,每隔5 d停止投饲1 d)有利于实现池塘养殖罗非鱼较快生长并保持较好的养殖水环境。 贾峥 程光平 何绪伟 刘明涛 娄方瑞 张曼 李文红关键词:罗非鱼 巴马拟缨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明确巴马拟缨鱼暴发性死亡的原因,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为巴马拟缨鱼健康养殖提供保障。【方法】从病源地采集患病巴马拟缨鱼样本,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病料中分离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API 20NE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PCR扩增分析后,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以确定其致病力,最后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从患病巴马拟缨鱼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BM178),综合其形态特征、API 20NE生理生化鉴定谱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可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经腹腔注射感染BM178菌株后,巴马拟缨鱼的胸鳍、腹鳍和臀鳍基部不同程度出血,肛门红肿,剖检可观察到内脏团有点状出血、肝脏充血、脾脏肿大和肠道充血等症状,与自然发病巴马拟缨鱼的症状基本一致;BM178菌株对健康巴马拟缨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26×10^2CFU/g。在BM178菌株中6种常见毒力基因(hly、aer、act、alt、ahp和ahal)的检出率为100.0%,即毒力基因型为hly^+aer^+act^+alt^+ahp^+aha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BM178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多西环素、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氟苯尼考等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G已产生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巴马拟缨鱼暴发性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实际生产中可选用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或氟苯尼考进行防治。 张曼 王振光 高峰 胡珅华 武琳 程光平 陈秀荔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力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