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7 被引量:105H指数:5
相关作者:樊基仓李翠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3篇土壤
  • 3篇径流
  • 3篇国际河流
  • 2篇生态
  • 2篇全球变化
  • 2篇径流变化
  • 2篇红河流域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校正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机制
  • 1篇亚种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鱼鳃
  • 1篇植物
  • 1篇生境

机构

  • 17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塔吉克斯坦共...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水利水...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四川省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湖大学

作者

  • 4篇陈峰
  • 2篇喻树龙
  • 1篇刘昌明
  • 1篇和秋菊
  • 1篇段兴武
  • 1篇陈霁巍
  • 1篇张一平
  • 1篇冯彦
  • 1篇龙爱华
  • 1篇何大明
  • 1篇宋清海
  • 1篇倪广恒
  • 1篇张瑞波
  • 1篇易传辉
  • 1篇樊辉
  • 1篇潘瑛
  • 1篇季漩
  • 1篇樊基仓
  • 1篇沙丽清
  • 1篇周文君

传媒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萨克斯坦北部伊希姆河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2022年
基于1933—2016年哈萨克斯坦北部伊希姆河彼得罗巴甫洛斯克水文站流量观测数据以及流域内格点气象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相关普查法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等方法,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伊希姆河流量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伊希姆河流域近84年气温和降水呈上升趋势,且在20世纪70年代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2)伊希姆河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年际流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3)伊希姆河流量受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共同影响,其中降水与流量相关性最大,且降水的变化对流量补给具有滞后性,6—9月气温对同时期流量影响较大。(4)T1时段(1969—1996年)和T2时段(1997—2016年)与T时段(1933—1968年)相比,气候变化对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6.09%和44.83%,而人类活动对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83.91%和55.17%。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人口数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等人类活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伊希姆河流量。
赵晓恩李璐张合理陈峰陈峰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跨境河流平原区水文变化特征:以楚河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各国围绕跨境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产生的纷争不断,因此开展中亚跨境河流水文变化研究,对上下游国家合理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以中亚跨境河流楚河1936—2015年的径流气候数据为基础,揭示了楚河下游平原区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①楚河流域在过去80年间气候呈“暖湿”趋势,平原区径流呈显著年代际波动且集中在春、冬两季;②径流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26 a,第二主周期为12 a;③气温在1987年发生突变,径流在2001年发生了突变;④降水是楚河平原区径流的主要驱动因子,年径流和上年6月至当年5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高于与4—7月气温的最佳相关性(r=−0.37,P<0.01).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与径流负相关关系增强,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加,可能是楚河下游平原区径流下降的重要原因.
高志鸿张合理陈峰陈峰岳伟鹏赵晓恩
关键词:径流变化气候因子
红河流域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及其环境主控因子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在收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重新采集红河流域内主要土壤类型的样本并测试其理化特性,分析了近30年以来流域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降低14.67%,碱解氮含量平均降低9.96%,速效磷含量平均增加165.45%,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66.53%。同时,当前土壤生产力指数也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高出102.73%。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壤侵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综合生产性能的降低,但并不是影响土壤生产力指数变化的关键因子。自然环境因子中降水是影响土壤生产性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其次为温度和坡度。
白致威冯德泰丁剑宏段兴武
关键词:红河流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产力土壤侵蚀化肥施用
红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红河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研究红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原因,对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跨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研究区1990—201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河流域优势景观为林地、草地及耕地.各景观类型中,林地景观转移数量最大,主要输出为草地和耕地,说明在局部地区,林地开垦为耕地的现象仍然存在;耕地景观转移数量次之,受退耕还林及城市化等政策影响,耕地面积持续降低,主要转向林地和草地;聚落面积持续增加,主要由耕地转换而来.2000—2010年间的每一种景观类型的动态度都显著高于1990—2000年,而变化最为剧烈的景观为聚落,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扰动更为强烈.
丁剑宏尹龙师小宁段兴武
关键词:红河流域土地利用退耕还林
复杂地形山区Landsat TM影像C校正策略与实验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分坡度、分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和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对复杂地形山区Landsat TM影像进行地形校正,并运用视觉检验、回归分析和遥感分类精度将3种C校正策略的结果与传统的整体C校正进行对比,以探寻适合复杂地形山区的C校正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形校正对影像重采样尺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整体C校正相比,采用分坡度、分NDVI和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能更好地消除原影像的凹凸感,减弱地形效应,且背阳面影像的过校正现象减少;各种C校正策略和整体C校正对Landsat TM影像不同波段的校正效果不一,其中,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对波段1、2、3和波段7的校正效果最好,分坡度的C校正策略对波段5的校正效果更佳,而整体C校正则对波段4的校正效果最好;虽然所有C校正均能有效地消除影像中的地形效应,但并未能提高影像分类精度;从不同重采样尺度C校正结果对比看,随着采样尺度增加,地形效应逐渐减弱,但并未完全消除,因此,中、低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形效应也不容忽视。
李翠翠樊基仓付潇华樊辉
关键词:地形校正
基于人为压力和保护优先生境分析的云南省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人为压力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确定34个保护优先县基础上,耦合物种分布环境信息,进一步识别了保护优先生境.结合优先县的人为压力指数和保护空缺分析,根据保护优先生境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对云南省保护地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4个优先县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为12.04%,其中有14个优先县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小于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总体偏小;优先县内81.75%的保护优先生境面积还未被自然保护区覆盖而未受到保护,保护地体系优化存在较大空间; 34个优先县人为压力指数总体较低,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小于5%的优先县人为压力指数较大;无保护区分布的昆明等4个优先县,以及有保护空缺和IHP值等级低的玉龙等3个优先县均存在未来保护区范围调整的潜在保护优先生境.因此需将更多保护优先生境纳入就地保护体系中,特别应重视以上7个优先县的保护地体系的优化.
胡金明杨飞龄刘锋邱成左潇潇
中国国际河流水文地理研究进展
2023年
中国发育了亚洲主要的国际河流,丰富的跨境水资源在区域“水—能源—粮食—生态”安全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大规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驱动,国际河流区水文及生态过程变化与跨境影响等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水文及生态过程变化规律与变化归因、跨境影响与安全风险调控,探讨跨境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纽带关系,构建适应全球变化的跨境水资源协调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发成效。面对全球变化影响下日益突出的跨境水安全与生态安全风险问题,国际河流的水文地理研究,更需要借助空天地一体化精准监测技术、现代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等,通过提供可量化、可参与、可公开的研发成果,更好地为国家对国际河流的合理利用与地缘合作、健康维持与风险管控、跨境水外交与环境外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罗贤李运刚季漩何大明
关键词:国际河流气候变化水安全
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土壤胞外酶在驱动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促进有关碳、氮、磷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但目前不同生态系统碳、氮、磷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认识程度仍需加强。本研究综述了参与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土壤胞外酶的来源、分类及调控因子,并且对土壤胞外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氮沉降、增温、降水及二氧化碳(CO_(2))变化的响应规律及机制。总结了生态酶化学计量对常见全球变化因子的响应机制,基于近年来对完善生态酶化学计量理论的探讨,提出了此理论发展的新角度。为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需结合代谢组与分子生物学加强土壤胞外酶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土壤胞外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
张孝良车荣晓段兴武刘开放宋清海张一平张一平周文君
关键词:全球变化
怒江裂腹鱼鳃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怒江裂腹鱼鳃基本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相似,均由鳃耙、鳃弓、鳃丝以及鳃小片构成,且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整个鳃表面,其表面的纹路主要有3种类型,在鳃上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密集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基部,仅有一种细胞类型,顶端膜内凹呈浅滩型,细胞内具有大量圆形的线粒体。怒江裂腹鱼鳃内扁平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密集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在急流中游泳和摄食活动等生活习性相适应。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怒江裂腹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阐明鱼类鳃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向乾乾丁刘勇张超孙洁王迪丁城志陈礼强
关键词:超微结构
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西北部大果红杉径向生长衰退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发生转变,并减弱了其固碳能力,评估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势在必行。基于采自云南西北部的大果红杉树木年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运用相关分析、空间相关、波谱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大果红杉径向生长的主控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温度是限制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季节性高低温变化交替影响大果红杉树轮径向生长。(2)相对湿度变化与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的径向生长紧密关联,对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的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3)波谱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大果红杉径向生长呈周期性变化,受ENSO等外强迫影响显著。(4)气候变暖背景下,滇西北大果红杉的径向生长出现衰退趋势。研究结果为加强云南西北部天然林保护和构建西南绿色生态屏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岳伟鹏陈峰陈峰袁玉江喻树龙赵晓恩
关键词:滇西北径向生长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