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作品数:21 被引量:105H指数:6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降水
  • 7篇年代际
  • 7篇年代际变化
  • 6篇季风
  • 4篇年际
  • 4篇气候
  • 4篇环流
  • 4篇海温
  • 3篇气候学
  • 3篇夏季
  • 3篇春季
  • 2篇东亚冬季风
  • 2篇东亚季风
  • 2篇冬季风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年际变化
  • 2篇热带
  • 2篇热带印度洋
  • 2篇夏季风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
  • 5篇南方海洋科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广...
  • 2篇广东省气象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松原市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象探...

作者

  • 2篇乔云亭
  • 2篇吴乃庚
  • 2篇简茂球
  • 1篇李春晖
  • 1篇陈洁鹏
  • 1篇林良勋
  • 1篇徐超
  • 1篇温之平
  • 1篇李秀珍
  • 1篇邓文剑
  • 1篇杨崧
  • 1篇王鑫

传媒

  • 7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农业(下...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场准两年振荡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平流层探空资料和ECMWF的ERA-40、ERA-interim格点资料分析了近62年的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QBO)的年代际特征。分析表明QBO周期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且平均周期较长(短)的时段,其变化幅度较小(大)。QBO的振幅存在10-15年的年代际振荡,并与QBO周期存在着明显的反相关关系。此外,QBO振幅在10-30hPa存在增强的趋势,而在中低层则为略微减弱的趋势。从关于赤道的反对称纬向风场可发现,QBO中心存在着偏离赤道的年代际变化,东风中心偏移赤道的方向基本与西风中心的偏移方向相反,即东风中心偏向某一半球时,对应的西风中心则在另外一个半球上。
韩浦城简茂球
关键词:气候学统计特征QBO年代际变化纬向风
华南降水季节演变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中国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35年华南降水季节演变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相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华南地区降水季节分布型在1990年代初期发生了年代际转变,其中,华南西部降水在1990年之前为双峰型分布,1990年之后变为以6月为峰值的单峰型分布;华南东部降水在1990年之前是以5月、8月为峰值的弱双峰型分布,1990年之后变为以6月、8月为峰值的显著双峰型分布。华南东、西部降水季节分布的年代际变化分别与华南全区6月降水量的年代际增加以及8月华南东、西部降水显著反相的年代际变化(东多西少)密切相关。1990年之后,大雨及以上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强是导致上述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华南6月降水年代际的增强与南海区域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脊线位置的年代际异常偏南密切相关。7月华南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增加与西太副高年代际东撤及影响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频数年代际增多有关。8月华南东、西部降水显著反相的年代际变化(东多西少),一方面受印度洋及南海上空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影响,使得输送到华南西部的水汽减少,另一方面西太副高的年代际增强并西伸,使得源自副高西南侧的水汽更直接输送至华南东部地区有关;同时也与登陆和影响华南东、西部的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增多和减少有关。
赵恩榕简茂球李春晖
关键词:气候学降水特征年代际变化
南海-中南半岛春夏季节转换与局地热力差异的关系
<正>本文使用1979-2014年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NCEP/NCAR的全球外逸长波辐射(OLR)、降水、感热通量的再分析资料对南海以及中南半岛的春夏季节转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中南半岛和南...
乔云亭; 李铁;
文献传递
中国南方春季降水年际变化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海温异常的联系
<正>详细摘要:基于1979-2014年中国756个站逐月降水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哈德莱中心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通过EOF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1979-2014年中国南方春季降水年际变化强...
徐超乔云亭
关键词:海温异常
文献传递
广西贵港地区极端高温日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环流背景被引量:6
2019年
极端高温事件是我国南方夏季频发的天气灾害,区域性明显,持续性高温事件的环流背景及其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台站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对1961—2010年广西东南部贵港地区发生的高温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对应的大气环流场演变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1)广西东南部贵港地区的高温日主要出现在6—9月,其中7—8月是高温日频发的月份;3天以上的持续高温日数占总高温日数的6成;8—9月的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2)桂东南在6—9月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与一些特定的天气系统的存在有紧密联系。持续的下沉运动是造成广西东南部升温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垂直下沉运动的主要原因又与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或南海-菲律宾海出现的热带低压系统的北移路径偏东有关,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过程还与热带气旋的活动时间较长和强度偏强有关。(3)高压控制的晴空少云天气可导致地表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的升高,从而导致地表向上的长波辐射及感热通量增强,加热近地面空气,这些有利于近地面升温的热力过程以及垂直下沉绝热加热过程的增强,使得高温天气过程得以维持。
何林宴简茂球
关键词:极端高温环流背景
东亚冬季风准双周振荡的时空变化特征
本文利用1979~2013年NCEP/NCAR第二套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功率谱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准双周振荡(QBWO)指数,分析了东亚冬季风QBWO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东亚...
张明祥乔云亭简茂球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准双周振荡冬季气候
文献传递
春季对流层温度的季内和季节以上分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代际变化的相对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在1993/1994年出现显著的年代际提早,探讨了大气要素场的不同时间尺度分量季节演变的年代际变异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年代际变异的相对影响作用。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年代际提早与南海季风区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季节性逆转的年代际提早有密切联系。南海季风区5月中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年代际增强主要由季风区北部温度的年代际显著增暖造成。季内分量和季节以上分量对1993年之前南海季风区经向温度梯度逆转及加强时间偏晚的作用同等重要。经向温度梯度距平的季节以上分量主要源于季风区北部温度相应分量的贡献,而季节内分量则主要由南部相应分量影响所致,并由25~90 d分量所主导。季节以上分量对1994年之后南海季风区经向温度梯度逆转及加强时间偏早的贡献要大于季节内分量的贡献。经向温度梯度距平的季节以上分量和季内分量对总距平的正贡献都主要来自于季风区北部温度相应分量。两种季内低频分量对温度梯度季内分量的贡献率相当,10~25 d分量主要由南海北部温度相应分量所主导,25~90 d分量对总距平的正贡献也源自北部分量。准双周振荡分量对各年代南海夏季风爆发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
尤俊丽简茂球林晓霞
冷空气强风在大型城市中的精细结构和形成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地面强风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出行安全、工农业生产等社会秩序。强风的发生与天气系统和复杂下垫面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在城市区域尤为明显。受数值模拟技术和计算资源的限制,对实际天气条件下大范围城区的强风现象进行建筑物分辨率的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嵌套流体计算动力模式的超高分辨率局地气象预报系统,对强冷空气过程造成广州市区的一次强风事件进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强风的精细结构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伴随着强冷空气入侵,广州市区的平均风速和风场高频扰动均明显增强,且在城市冠层顶尤为明显,呈现区域不均匀的三维结构,数值模拟与地面观测相一致。较大范围的强风速和阵风主要出现在建筑物较为低矮的老城区上空,并持续影响下游河道等开阔区域。在高层建筑密集的新城区,虽然整体风速明显减弱,但能在平行风向的街道狭管和下游区域形成局地强风。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群引起显著的垂直环流,导致强风扰动向下传播,造成最大风速达8 m s-1的地面局地强风,阵风指数接近2。上游建筑群引起的风场扰动呈现大尺度湍流结构,能沿着平均气流传播影响数公里之远的下游地区。当风场扰动经过广州塔等单体超高层建筑时,可在其两侧绕流区再次加强,形成局地强风。局地强风和阵风还出现在垂直于风向排列的沿江高层建筑群的侧边,与建筑屏风的阻挡效应和缺口溢出有关。研究结果促进认识城市强风的时空特征和物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城市气象的精细化预报水平。
向杰勋陈桂兴姜平吴乃庚温之平
关键词:冷空气大涡模拟城市建筑物
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0
2020年
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一直是困扰科研和业务的重要难题。在1970s末第一次华南暴雨综合试验中,老一辈科学家提出了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的概念,并揭示了诸多对华南暴雨研究有重要意义的成果。近年来,随着现代气象探测手段、高性能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尺度暴雨科学观测试验的开展,对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本文重点梳理了近10 a有关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暖区暴雨的定义及分类、多尺度天气特征、形成机制及可预报性研究等4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论述。最后,对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研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展望。
吴乃庚温之平邓文剑邓文剑林良勋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可预报性
热带印度洋及周边海温对ENSO响应的年代际变化
2023年
基于1958—2018年的海温与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及邻近海域海温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响应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ENSO影响次年夏季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环流的物理过程的年代际变化。在ENSO事件中,热带印度洋及邻近海域不同海区海温对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信号存在不同的滞后响应最显著的时间及显著维持时间,热带北印度洋、海洋性大陆及南海海温的显著响应可持续到次年夏季。ENSO的演变、热带印度洋及海洋性大陆海温对ENSO的滞后响应时间在1980年代初及2000年代初经历了显著的年代际转变。第二阶段的ENSO事件较前后两个阶段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强,热带南、北印度洋海温信号的显著响应时间则更滞后。海洋性大陆的海温则经历了响应显著、不显著和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其中最后一阶段的滞后显著响应的维持时间要比第一阶段长。ENSO事件通过热带印度洋及邻近区域海温的滞后响应,进而影响东亚副热带夏季环流系统异常的过程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海洋性大陆海温、热带北印度洋海温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都可分别作为不同年代的关键因子强迫东亚副热带夏季环流系统的异常,进而影响东亚夏季气候。
周明颉简茂球
关键词:ENSO海温热带印度洋年代际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