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0 被引量:282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南刘艳霞高原王新冯琳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网膜
  • 15篇视网膜
  • 13篇手术
  • 11篇角膜
  • 9篇黄斑
  • 9篇激光
  • 8篇细胞
  • 7篇内障
  • 7篇白内障
  • 6篇像差
  • 6篇飞秒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视网膜穿孔
  • 5篇斜视
  • 5篇裂孔
  • 5篇近视
  • 5篇黄斑裂孔
  • 5篇穿孔
  • 4篇断层扫描

机构

  • 60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济南市第二人...
  • 1篇青县人民医院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济南市明水眼...

作者

  • 8篇王雁
  • 7篇陈松
  • 5篇汤欣
  • 4篇李华
  • 3篇赵红
  • 3篇王璐
  • 3篇林锦镛
  • 3篇段红涛
  • 3篇赵云
  • 2篇李晓晶
  • 2篇宋国祥
  • 2篇宋慧
  • 2篇张佳媚
  • 2篇徐路路
  • 2篇李岩
  • 2篇王昀
  • 2篇马忠旭
  • 2篇高原
  • 2篇董蒙
  • 2篇王博

传媒

  • 12篇中国实用眼科...
  • 9篇中华实验眼科...
  • 7篇中华眼视光学...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中华眼底病杂...
  • 4篇眼科新进展
  • 4篇国际眼科纵览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2014年斜...

年份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眼睑及结膜红肿起病的眼眶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女,62岁。因左眼红肿7周,加重1周,于2014年5月30日入住我院。患者曾在2014年4月19日因左眼红肿于当地医院行眼眶MRI检查,诊断为“左眼眶炎性假瘤”。5月22日在当地医院行球后注射左氧氟沙星、更昔洛韦及曲安奈德注射液,第二天左眼肿胀加重。遂转入我院治疗。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病2年。
赵云宋国祥张蕾赵红王博
关键词:眼眶炎性假瘤红肿曲安奈德注射液结膜眼睑MRI检查
不同光学区SMILE术后全眼高阶像差比较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光学区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全眼高阶像差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选取6.0mm光学区SMILE手术患者26例,6.5mm光学区SMILE手术患者29例,均选取右眼进行研究。应用WaveSean像差仪分别测量2种不同光学区SMILE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像差,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术后1个月时,6.0mm组总高阶像差、球差,6.5mm组总高阶像差、彗差分别为(0.273±0.098)、(0.100±0.077)、(0.224±0.080)、(0.142±0.077)μm,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个月时,6.0mm组球差,6.5mm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分别为(0.083±0.065)、(0.238±0.082)、(0.154±0.074)、(0.103±0.056)μm,均较术前增加(P〈0.05)。2组间比较,彗差在术后1个月时6.5mm组显著低于6.0mm组(t=2.416,P〈0.05),其中6.5mm组垂直彗差小于6.0m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49),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6.0mm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及6.5mm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均与透镜厚度呈正相关(r=0.502、0.661、0.672、0.580、0.383,P〈0.05);术后3个月时,6.0mm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6.5mm组总高阶像差与基质透镜厚度呈正相关(r=0.697、0.629、0.560、0.501,P〈0.05)。结论不同光学区SMILE术后高阶像差结果不同,部分高阶像差(彗差)早期存在差异,可能与其特殊的手术方式及伤口愈合反应有关。
李测洋王雁李华张佳媚窦瑞赵伟危平辉
关键词:波前像差
儿童眼部肿瘤50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 分析儿童眼部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存档,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确诊的504例(506只眼)眼部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发生部位、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结果 504例儿童眼部肿瘤患儿中,男性246例(248只眼),女性258例(258只眼).患儿就诊年龄为4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为6.4岁.眼睑和眼表肿瘤328例(330只眼),占65.1%,其中恶性肿瘤2例(0.6%),其余均为良性肿瘤,位居前4位的是角膜皮样瘤、皮样囊肿、色素痣和毛母质瘤;眼眶肿瘤123例(123只眼),占24.4%,其中恶性肿瘤13例(10.6%),其余均为良性肿瘤,前4位依次为皮样囊肿、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和静脉性血管瘤;而在眼内肿瘤53例(53只眼,10.5%)中,恶性肿瘤41例(77.4%),均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论 儿童眼部肿瘤以先天性和胚胎性肿瘤为主,其中以眼睑和眼表肿瘤最多见.良性肿瘤以角膜皮样瘤、皮样囊肿多见,恶性肿瘤主要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
赵云赵红林锦镛潘叶翟文娟王玉川
关键词:眼肿瘤皮样囊肿横纹肌肉瘤儿童
泪道孤立性纤维瘤特征及治疗
2022年
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的肿瘤。最早报道于胸膜,近年来对胸膜外部位的孤立性纤维瘤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有报道该肿瘤几乎可发生于所有部位。泪道系统的结构功能有其特殊性,且目前关于泪道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报道仍然较少,故本文总结现有泪道孤立性纤维瘤的报道,以分析泪道这一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孙春华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泪道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单独或联合使用某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或共同培养,可诱导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向某一谱系视网膜细胞分化。分化的MSCs可与受损视网膜细胞整合或通过分泌某些营养因子产生保护作用。文中就MSCs向视网膜细胞分化的方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多种视网膜疾病中潜在应用的进展做一综述。
段红涛陈松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干细胞移植视网膜疾病
间歇性外斜视的侧方非共同性临床特征与手术矫正效果回顾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XT)侧方非共同性(LI)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并且由同一名医师完成全部评估检查的IXT患者,选择其中具有LI阳性(LI+)(以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术前术后原在位、水平左侧、水平右侧的斜视度数,以看远侧方与原在位斜视度差值绝对值≥10△定义为LI+).按照术前LI大小分为LI+A组(〈20△)和LI+B组(≥20△).分析斜视度、斜视类型、非共同性的单双侧等分布和特征,以及手术矫正后LI变化.术后随访3~6个月.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81例IXT患者中LI+32例(占8.4%),基本型IXT29例(91%),集合不足型IXT3例(9%),未见类似分开过强型和真性分开过强型;单侧LI+24例(75%),双侧8例(25%);LI相对值,即(看远侧方与原在位斜视度差值绝对值/看远原在位斜视度)×100%,24例(75%)小于40%,8例(25%)≥40%;5例术后仍LI+.LI+A组(24例)和LI+B组(8例)间斜视类型构成、单双侧构成、LI相对值构成、术后LI+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I+B组远、近原在位平均水平斜视度(-55.0△±7.6△,-60.0△±8.9△)均较A组(-38.8△±12.4△,-44.8△±12.6△)大(t=-3.49、-3.16,P〈0.05).A组、B组术前LI相对值分别为29.7%±10.4%,35.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全部患者原在位水平斜视度+2△~-8△.结论:伴有LI现象的IXT以基本型为主,单侧LI多见,水平斜视度较大患者LI绝对值亦较大,LI以绝对值定义可能更可靠.术前充分考量LI的影响,并进行合理的手术设计,可使LI转阴,同时避免原在位的眼位过矫.
李月平张伟赵堪兴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斜视度手术
SMILE术后角膜形变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及组织去除厚度、组织去除厚度百分比(PTA)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寻求组织去除厚度的相对安全范围。方法临床观察研究。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SMILE的屈光不正患者共187例(365只眼),于术前、术后使用眼反应仪(ORA)测量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对术前CH、CRF与角膜中央厚度(CCT)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变化量ΔCH、ΔCRF与角膜组织去除厚度、PTA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以最佳拟合曲线五阶多项式函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CH、CRF术后较术前分别减少20.7%、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70,P=0.000;t=35.452,P=0.000)。术前CH、CRF与CCT呈正相关(r=0.483,P=0.000;r=0.507,P=0.000)。对ΔCH、ΔCRF与组织去除厚度(30~160μm)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随着组织去除厚度增加,ΔCH、ΔCRF增加。当组织去除厚度小于50μm时,ΔCH、ΔCRF变化率较大;当去除厚度为50~140μm时,ΔCH、ΔCRF变化率较小;当去除厚度超过140μm时,ΔCH、ΔCRF变化率较大,ΔCH、ΔCRF增加明显,PTA变化趋势同组织去除厚度相似。结论正常角膜厚度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有一定影响,SMILE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发生一些变化,CCT越薄,组织去除厚度越大,术后生物力学下降越明显;组织去除厚度在不超过140μm、PTA不超过25%时相对安全。(中华眼科杂志,2017,53:11-17)
黄云丽王雁窦瑞金善博刘凌佳李华危平辉
关键词:角膜生物力学
不同侧切角对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侧切角对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FS-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作用。方法临床对照研究。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中进行筛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选取自愿接受FS-LASI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97例(97只右眼)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两种侧角FS-LASIK 90°侧切角组48例,FS-LASIK 130°侧切角组49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和3个月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观察术眼手术前后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滞后量(CH)及37个角膜生物力学波形参数值。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各时间点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CRF、CH及角膜生物力学波形参数parea、h、dive1、dive2、w11、w21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组:CRF 10.49、6.85,CH 10.02、7.55,p1area 3537.54、1918.07,h1404.74、283.25,dive1350.63、243.33,w1110.50、7.58;130°组:CRF 10.14、6.38,CH 9.93、7.13,p1area 3498.93、2038.74,h1411.93、304.49,dive1352.51、265.12,w1110.55、7.78,P〈0.001);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CRF、CH及角膜生物力学波形参数中parea、w、h、dive1、dive2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组:CRF 10.49、6.60,CH 10.02、7.65,p1area 3537.54、2042.91,h1404.74、307.77, dive1350.63、263.33,w1110.50、7.58;130°组:CRF 10.14、6.45,CH 9.93、7.67,p1area 3498.93、2187.97,h1411.93、327.39,dive1352.51、284.26,w1110.55、7.61,P〈0.001);两组术后1和3个月与术前相比path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组:path123.14、30.50、30.79;130°组:path124.12、32.18、31.49,P〈0.001)。术后1个月两组间aplhf、bindex、dive2、path2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9,7.482,5.238,4.885;P〈
李华王雁窦瑞王璐徐路路李晓晶张佳媚
关键词:角膜生物力学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动力疗法治疗后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半剂量光敏剂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黄斑部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19例19只眼(治疗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48.18±9.46);病程>6个月.均为首次接受半剂量光敏剂PDT治疗者.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傅立叶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39±0.3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4名24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眼采用FD-OCT仪测量距黄斑中心凹1(中心凹)、3(旁中心凹)、5(中心凹周围)mm区域4个象限的内、外层视网膜厚度.治疗后1、4、12周行FD-OCT检查,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Pearson法分析logMAR BCVA与治疗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1、4、12周,治疗组中心凹内(F=13.814、10.095、4.689)、外(F=9.354、5.878、3.978)层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5,P<0.05);旁中心凹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8、-2.722,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厚度与logMAR BCVA呈显著正相关(r=0.465,P<0.05);治疗后12周,中心凹、旁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厚度与logMAR BCVA呈显著负相关(r=-0.728、-0.687,P<0.05).结论 半剂量光敏剂PDT治疗后黄斑部内、外层视网膜厚度普遍下降.
张桐梅韩梅谢世勇
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6年
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经皮肤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和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其中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外科创伤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痛苦小、恢复快、无颜面部瘢痕,保护"泪液泵"生理功能等优点。随着手术设备和鼻内镜技术的改进,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以其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已成为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就其手术适应证、辅助技术应用、手术效果评价以及导致手术失败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丽红汤欣
关键词:鼻内窥镜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