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作品数:5,172 被引量:17,640H指数:43
相关作者:邵宗泽李增鹏陈立奇易瑞灶方永强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36篇期刊文章
  • 920篇会议论文
  • 668篇专利
  • 271篇学位论文
  • 230篇科技成果
  • 24篇标准

领域

  • 1,656篇天文地球
  • 1,014篇生物学
  • 7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1篇农业科学
  • 204篇医药卫生
  • 13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2篇理学
  • 115篇经济管理
  • 90篇化学工程
  • 69篇交通运输工程
  • 61篇自动化与计算...
  • 57篇水利工程
  • 35篇建筑科学
  • 35篇文化科学
  • 18篇核科学技术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机械工程
  • 12篇电气工程
  • 11篇电子电信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70篇海域
  • 250篇沉积物
  • 234篇海洋生物
  • 222篇污染
  • 201篇对虾
  • 165篇台湾海峡
  • 156篇基因
  • 130篇养殖
  • 129篇群落
  • 129篇活性
  • 127篇海洋生物学
  • 125篇深海
  • 122篇生态
  • 120篇蛋白
  • 115篇植物
  • 108篇海洋环境
  • 103篇近海
  • 103篇海岸
  • 103篇浮游
  • 98篇色谱

机构

  • 5,149篇国家海洋局第...
  • 579篇厦门大学
  • 182篇国家海洋局
  • 130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6篇中国科学院
  • 100篇集美大学
  • 57篇南京大学
  • 4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8篇华中农业大学
  • 37篇福建省水产研...
  • 35篇同济大学
  • 29篇华侨大学
  • 27篇南京中医药大...
  • 23篇清华大学
  • 23篇青岛海洋地质...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9篇福建农林大学
  • 19篇华东师范大学
  • 19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77篇易瑞灶
  • 170篇邵宗泽
  • 142篇陈立奇
  • 137篇方永强
  • 120篇洪专
  • 106篇林茂
  • 102篇杨燕明
  • 100篇陈坚
  • 99篇曾润颖
  • 97篇蔡锋
  • 91篇张怡评
  • 87篇王爱军
  • 86篇李荣冠
  • 82篇陈新华
  • 82篇江锦祥
  • 81篇杨丰
  • 80篇陈彬
  • 70篇林祥志
  • 70篇王建军
  • 64篇唐旭

传媒

  • 728篇台湾海峡
  • 260篇海洋学报
  • 19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17篇海洋开发与管...
  • 100篇第五届青年海...
  • 84篇海洋环境科学
  • 69篇海洋通报
  • 67篇厦门大学学报...
  • 39篇中国海洋药物
  • 39篇海洋科学
  • 39篇极地研究
  • 38篇水产学报
  • 37篇生态学报
  • 37篇海洋与湖沼
  • 36篇生物多样性
  • 31篇热带海洋学报
  • 30篇福建省海洋学...
  • 26篇科学通报
  • 24篇厦门科技
  • 22篇Curren...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8篇2020
  • 43篇2019
  • 203篇2018
  • 256篇2017
  • 322篇2016
  • 350篇2015
  • 409篇2014
  • 346篇2013
  • 295篇2012
  • 397篇2011
  • 250篇2010
  • 211篇2009
  • 204篇2008
  • 177篇2007
  • 134篇2006
  • 121篇2005
  • 97篇2004
5,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化学分析和生物标志物技术对海洋环境中典型污染物监测和评估
在食物链传递过程,海洋生物体对典型污染物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石油等具有富集作用,造成生物体的毒化,危害摄食者的健康和安全。为了保护人体健康,保护海水养殖和渔业活动,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必须对海洋生物质量进行检测和...
王海燕韩大雄
关键词:污染物化学分析生物标志物微孔板
分体式水体放射性γ核素测量系统
分体式水体放射性γ核素测量系统,涉及辐射监测设备。设有水样采集单元、探测器单元、屏蔽单元、内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数据存储通讯单元;所述水样采集单元的水样出口接探测器单元的水样进口,探测器单元设于屏蔽单元内,屏蔽单元设于...
何建华曾志马豪苏健李奕良余雯门武程建平陈立奇
文献传递
厦门西海域环境容量和水质控制规划研究
陈泽夏陈伟陈松吴瑜端孙飒梅温生辉王文辉叶德赞陈慈
该成果综合考察了厦门西海域的生物生态和污染的生态效应-赤潮发生控制因子和局部底栖生物群落生态异常的原因,以确定容量的限制因子和综合因子,确定受影响生态系的边界;并结合考虑了潮波运动特征和该海域周边陆域污水来源及城镇的规划...
关键词:
关键词:水质控制环境调查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污染红潮
我国东海区海洋鱼类平均营养级研究
利用2004-2009年'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四个季度所获得的11 19个站位的鱼类调查资料,结合对东海海域166种重要鱼类营养级历史数据的修正,探讨我国东海区海洋鱼类的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该...
鞠培龙杜建国陈明茹陈彬杨圣云
关键词:海洋鱼类营养级
文献传递
台风“凤凰(Fung-wong)”对泉州湾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台风“凤凰(Fung—wong)”登陆后泉州湾6个13h连续站悬浮颗粒物及1个13h连续站(Q4站)表层沉积物的样品中Cr、Ni、Cu、Zn、As、Pb和Cd等元素的含量。表层沉积物...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李东义
关键词:海洋污染重金属元素台风活动
文献传递
九龙江河口区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根据2009、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四航次九龙江河口混合区的调查资料,且结合历史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及分布特征、周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九龙江流域营养盐输入海洋的变化过程,探讨九龙江河口营养盐伴随潮汐变化,以及河口混合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调查期间溶解无机氮、硅和磷含量的平面分布呈现出由径流冲淡水高值向河口外海端递减的变化趋势;在涨潮时,河口区感潮段高溶解无机氮、硅、磷营养盐的陆源冲淡水与低溶解无机氮、硅、磷营养盐外海水相遇,随着外海水的侵入,外海水的作用逐渐加强,在稀释混合过程中呈现出无机营养盐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退潮时则相反;营养盐在这复杂的河口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在水动力的作用下稀释混合是主要过程,无机氮和活性硅酸盐在河口稀释混合过程中呈现保守性特征,活性磷酸盐在河口转移(补充)过程的行为复杂化,呈现缓冲作用为主。
黄海宁林彩暨卫东孙秀武刘洋贺青陈宝红林辉
关键词:营养盐
海洋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实践被引量:9
2013年
文章对国内外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2011年9月对威海、深圳、厦门等3个沿海城市有关海洋生态补偿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从概念界定、研究内容、补偿标准的确定、资金来源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问题和建议,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科学参考。
俞虹旭余兴光陈克亮
关键词:海洋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
基于立体图像的月球车导航定位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获得月球车在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信息,提出了基于立体图像的月球车导航定位算法.首先阐述了月球车导航定位算法原理,包括坐标系转换体系、月球车立体图像相对定向、月球车立体模型绝对定向和连接点坐标观测量权值,然后给出了月球车导航定位流程.最后,通过我国月球车的专项试验,验证了基于立体图像的月球车导航定位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应用稳定性.
马友青刘少创贾阳贾永红张建利魏士俨李群智徐辛超吴克温博
关键词:月球车立体图像导航定位
天然放射性示踪剂的应用——Ⅴ.用^(210)Pb示踪研究九龙江泥沙对厦门航道的影响
1989年
本文通过测定厦门海域沉积物中^(210)Pb的水平分布,研究了九龙江人海泥沙的运动,从而探明大部分九龙江入海泥沙是沿着九龙江水的主流方向输运,经厦门外港,最后进入外海。然而,还有一小部分泥沙随着涨潮和余流进入厦门西港。进入西港的泥沙主要是停留在嵩鼓海峡(即嵩屿与鼓浪屿之间),并对嵩鼓航道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厦鼓海峡(即厦门与鼓浪屿之间)的影响则很少。这一结论和我们用^(226)Ra示踪法研究九龙江入海泥沙运动所得到的结果一致。
陈进兴
关键词:^210PB示踪剂航道泥沙运动
检测沿岸水域粪大肠菌群的几种方法比较
1990年
大肠菌群作为水质污染的指示菌已有近80年的历史,至今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指示菌,各国仍在继续应用,并在检测技术上不断改进.我国《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1979)中对大肠菌群的检测也是采用发酵法和滤膜法.近年来这两种检测技术在培养方法和培养基方面有了新的改进.Standrige等报道了应用A-1培养基作为多管发酵法的培养基,用以检测类大肠菌,可于24 h内得出结果,比常规的多管发酵法至少可减少一半时间.美国《检测水和废水标准方法》所推荐的方法之一,即用EC培养液作为复发酵培养基。
倪纯治曾活水姚瑞梅梁子原
关键词:粪大肠菌
共5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