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
- 作品数:95 被引量:241H指数:8
- 相关作者:闵若良张网林陈秋李天友王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怎样避免运动损伤?
- 2015年
- 3-7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孩子骨骼、关节、韧带、肌肉等的发育,不仅有助身体健康发展,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但体育活动中也会潜伏危险,这需要有生活、运动经验的成人,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避免和减少损伤,才能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 王达辉
-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生长发育体育活动身体健康情感发展
- 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3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儿,男13例,女10例;年龄3-16岁,平均12.8岁。前10年的13例均为高能量损伤;近10年中5例为滑倒跌伤,对其中3例测量身体质量指数和骨矿物质密度。无移位骨折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19例,其中闭合复位15例、切开复位4例。手术距受伤时间小于24h者15例(平均11.2h),超过24h者4例(1d后1例、5d后1例、7d后1例、3周后1例)。闭合复位中关节穿刺减压11例,关节囊切开减压4例。复位采用1-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18例,角钢板固定1例。术后以髋关节支具保护。定期随访x线及MRI,评估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11年,平均4年。保守治疗的4例患儿,术后出现髋外翻1例、肢体短缩畸形1例。手术治疗的19例患儿,18例骨折复位好,一期愈合,其中轻度髋内翻1例、髋外翻1例;1例复位欠佳患儿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再次手术翻修和植骨后愈合。无一例患儿发生股骨头坏死。受伤超过24h接受手术治疗的4例患儿,1例发生延迟愈合。轻微外伤患儿的身体质量指数和骨矿物质密度均属于偏低或极低范围。结论儿童股骨颈骨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受伤24h内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及钛制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关节囊穿刺或切开减压,术后以髋关节支具保护。儿童股骨颈骨折受伤机制的改变可能与儿童身体质量指数和骨矿物质密度改变有关。
- 吴健华王达辉廖敬乐罗勤业林子平马瑞雪郑振耀
- 关键词:儿童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 打石膏的孩子如何护理
- 2020年
- 在小儿骨科领域,石膏应用非常广泛,无论哪种石膏,也不论是哪种石膏固定形式,石膏的护理内容基本一致。在石膏固定期间,除定期复查外,其余时间需在家中护理,因而石膏的家庭护理更为重要。尤其是小儿,活泼好动,合作程度和顺从性较差,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护理难度更高。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 陆天闻
- 关键词:护理内容定期复查小儿骨科石膏固定顺从性
- 髋关节发育不良软骨退行性变患者软骨组织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转化生长因子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研究髋关节发育不良软骨退行性变患者软骨组织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转化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1月于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诊治的26例髋关节发育不良软骨退行性变患者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同期的26例车祸致伤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软骨组织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转化生长因子阳性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Crowe分期者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各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转化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Crowe分期Ⅳ期阳性率高于Ⅰ~Ⅲ期患者,Ⅲ期高于Ⅰ、Ⅱ期患者(均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软骨退行性变患者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转化生长因子均呈现高表达状态,因此认为对其检测有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
- 尚博都芳涛刘秀娟方继峰马瑞雪
-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软骨退行性变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转化生长因子
- Ender钉固定治疗小儿下肢长管状骨骨折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评价Ender钉髓内固定治疗小儿下肢长干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至今我院采用Ender钉治疗小儿下肢骨折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3.8~15岁(平均7.8岁)。股骨分离骨折33例(中1/3骨折22例、远1/3骨折3例,近1/3骨折8例),胫腓骨双骨折7例,4例是开放性损伤。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平均13.5个月(2-23个月)的随访。28例得到了1年以上的随访,将继续观察肢体长短的问题。临床上观察了患儿的髋膝关节活动以及步态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处均获得Ⅰ期愈合。有5例在骨折断端有前后或侧位片上不超过6。成角。39例术后髋膝关节活动正常,1例膝关节屈曲受限。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Ender钉折断、骨骺损伤等并发症。现已有18例术后半年行内固定取出并在继续随访中。结论弹性Ender钉髓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骨折和粉碎性胫骨骨折有效,适用于4~15岁儿童股骨干骨折、胫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少、不破坏骨膜、手术时间短、不需输血、并发症少等特点。
- 王达辉陈秋闵若良马巍马瑞雪
- 关键词:内固定器
- 变异的Poland's综合征合并脊柱畸形报告及文献回顾
- Poland 综合征是一个少见的先天畸形,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发病原因不明,非遗传性疾病,胚胎时期上肢发育障碍,发病率1/20000-50000(1∶30000),男性多于女性,约2~3∶1;右胸为多见:60~...
- 王达辉曹隽孙保胜孙琳
- 单中心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相关性168例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总结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68例横纹肌肉瘤患儿的确诊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原发部位、病理类型、转移情况、治疗前IRS分期、IRS术后病理分期、危险度分组等临床特点。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s,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以期判断各预后因素是否与总体存活率密切相关。结果:168例患儿中,男109例(64.9%),女59例(35.1%);中位年龄为34个月,范围在1~170个月。原发部位最常见为躯干/腹部/会阴(61例,36.3%),病理分型以胚胎型最为常见(123例,73.2%)。随访时间为1~162个月,平均43.7个月。随访期间出现复发或进展69例,死亡51例。3年内死亡46例,OS为(67.9±4.0)%;5年内死亡49例,OS为(64.8±4.2)%。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3.48,95%CI:1.344~9.014,P=0.017)、有无远处转移(HR=3.149,95%CI:1.578~6.284,P<0.001)、是否手术切除(HR=3.702,95%CI:1.997~6.862,P<0.001)为生存率相关因素。结论:横纹肌肉瘤肿瘤大小、转移情况、是否手术、切缘情况及是否放疗为预后相关因素。治疗前IRS分期、IRS术后病理分期、危险度分组与OS相关,应严格根据危险度分组进行分层治疗。
- 夏天姚伟沈剑董瑞陈莲马瑞雪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存活率分析队列研究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现状被引量:28
- 2007年
- 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弹性髓内钉通过三点支撑原理使骨折实现弹力固定,最适用于横行骨折和短斜形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需在C臂X线机协助下进行。重要的是所选髓内钉直径应为髓腔最窄处宽度的40%,预弯时弧弓顶点应与骨折处相对应,穿钉时注意及时纠正骨折移位和保护骺板,钉尾以1cm左右为宜并贴近骨皮质以免发生钉尾痛。弹性髓内钉术后很少发生骨不连,有时会发生X线畸形愈合及肢体不等长,一般不影响外观和功能。国外弹性髓内钉治疗费用较非手术治疗低,国内则相反。相信随着费用降低,弹性髓内钉会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
- 李天友马瑞雪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儿童
- 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及诊断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 39例 <3岁的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程中的共同特征。结果 39例中有 35例血源性感染 ,其中 31例 (31/ 35 ,88 6 % )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 ,合并化脓性关节炎 10例 (10 / 31,32 2 % ) ;3例直接蔓延感染 :枕骨 2例 ,肩胛骨 1例 ;1例原因不明。所有病例 10d后的X线平片均出现骨质变化。 2 2例行放射性核素 (99m锝 )扫描 ,均有病变骨的核浓聚 ,最早在发病后 2d出现。细菌学检查阳性 19例 (19/ 39,4 8 7% )。 2 7例保守治疗 (7例合并化脓性关节炎采用穿刺冲洗和腔内注射治疗 ) ,12例行切开引流术 (9例为病变骨开窗 ,3例为关节腔切开引流术 ) ,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多由血源性感染引起 ,多见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全身及局部反应较轻。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肢的假瘫和发病部位的环压痛。
- 马巍苏昌祺
- 关键词:婴幼儿化脓性骨髓炎
- 成纤维生长因子在大鼠后肢骨骼发育早期不同阶段表达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大鼠肢体发育早期血清学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的表达以及后肢标本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在大鼠后肢肢体骨骼发育早期过程中,组织学上随时问变化的规律。方法将5只清洁级孕鼠的新生鼠分组为A、B、C、D、E五组,分别为10、6、6、8、6、6只。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FGF的浓度,并对其后肢标本进行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从而观察bFGF在关节软骨、骨骺、干骺端及骨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新生小鼠的后肢标本免疫组化染色中,bFGF在软骨、骨膜和关节面均有表达,且随出生后时问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①在关节软骨中bFGF在关节面软骨的表达要强于中心部位的软骨,这种表达随出生后天数增加呈逐渐减弱的趋势。@bFGF在骨骺部增殖层和肥大细胞层以及骨膜内早期表达较强,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减弱趋势,在出生后10d以后bFGF表达已不明显。③在干骺端成骨细胞内bF-GF的表达不同于它在其他组织内的表达,一直呈现为较高表达,并不随生后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减弱趋势。结论在大鼠后肢发育早期,bFGF在后肢肢体各组织中存在良好的表达,提示它在肢体发育过程中与软骨增殖、关节发育与关节内软骨基质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 徐平马瑞雪
- 关键词:骨骼